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04 1
2010-02-11
华尔街日报:亚洲通膨升温
全是粮价惹祸

2010/02/11 15:30 钜亨网
亚洲通膨升温 粮价为主要推手
不断上涨的粮价,正持续推升亚洲通膨。因此,对 2008年爆发粮食危机的亚洲来说,今年农产品的收割状 况,遂变得极为重要。
近几月来,稻米、白糖与牛奶(包括部分地区的蔬 果、煤炭)价格持续上扬,导致通膨压力升高。中国、印度、泰国和印尼等亚洲大国,都在维持复苏与抑制物 价之间左右为难
亚洲2008年曾爆发粮食短缺,目前状况虽不算严重 ;但仍有分析师示警,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因素尚未消 失。
受到气候影响,2009年亚洲农产品普遍歉收。印度 雨季太短,使得稻米与白糖供给不足,牵动粮食通膨暴 增2位数。菲律宾则因过度降雨导致作物毁坏,迫使政 府向海外收购近200万吨稻米。
与其它国家相比,粮食物价占亚洲消费支出的比重 高出许多。根据汇丰统计,粮食占开发中亚洲国家的消 费者支出达34.5%,相较美国才15%左右。
在印度与越南,光是米价的变动,对通膨的影响就 超越能源。汇丰估算,区域米价若上涨20%,通膨就增 加1.5个百分点;米价涨50%,通膨即上增3.7个百分点 。
亚洲各国政府,莫不希望今年农粮丰收,帮助压低 价格。幸好,3-4月的早期收割状况还不错。但经济家 说,真正的考验是在收割量较大的秋天。
最坏的结果是歉收,一旦发生,可能引发政府储粮 或限制出口,届时粮食价格恐将暴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14 04:25:15
粮食价格偏低,是滞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一直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对美国农民的补助,来刺激其生产意欲,而这样的补贴,导致产量上升,而价格下跌。最终导致全球粮食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低水平,损害了粮食生产国的经济收入,而这些国家,主要都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政府对该国农民的补贴,一直是粮食生产国对其诟病的原因。亚洲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并不足以大幅度影响该地区的通货膨胀。通胀应该另有他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