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3350 7
2010-02-15
写在前面:此前关于江湖与学术有一些调侃,得到一些人的认同和回应。中山大学一位本科师弟LYF也写了一些关于江湖和学术的文字,转载一下,希望有意义的对话能够继续。

江湖系列一:读书就似习武,学术便是江湖
江湖系列二:读书不是习武,学术亦非江湖

知识系统与邪派武功
       我们看武侠小说,经常看到一顶横飞的大帽子,叫做:“邪派武功”,什么叫做邪派武功呢,金庸书里面的典型就是“吸星大法”“葵花宝典”和“九阴神抓”。
确实的邪派
      “葵花宝典”算是确实的邪派武功,因为“挥刀自宫”这一做法,不符合“强身健体”的体育精神,并且更重要的是,做出这种牺牲的人,一般来说,做出这种牺牲的人,都是残忍阴狠,为了目标不择手段的的。所谓的“人情莫重于身,其身且忍之,何有于君?”(注1),或者“非人情者难近”(注2),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然而,“吸星大法”和“九阴神抓”,并不是这样的。段誉的“北冥(溟)神功”,和“吸星大法”完全一样,却从来没有人认为“北冥神功”很邪恶——这是因人论功,正统门派的武功,就是正统的,邪派人的武功,就是邪派的,所谓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注3)是也;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也是按照相同的思路才争斗不休的。
       这在学术上的映照则是“以出处来决定态度”,有点像我们买商品的时候看品牌来定质量那样。我对这点是极为恼火的,因为东方传统的精华,去到西方,并没有办法受到广泛的正视。去交换的同学,往往对西方人的宽容感怀很深,然而这种宽容的本质,我认为却是极大的蔑视:要么是像看巫师表演一样的欣赏心态,以清末西方人的那句“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注4)为代表(把学者和自然景观放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要么是冷眼旁观,坚持伏尔泰先生的准则而露出柴郡猫的微笑(注5)。
审美观与立场的偏好
       “九阴神抓”则是不符合人的审美观念——给抓破了脑袋的尸体,估计死相难看,而给“降龙十八掌”“七伤拳”等打死的尸体,估计看上去还不错(想想给乔峰打死的阿朱),然则事实上,“九阴神抓”带来的痛苦,凭常理推断,应该是更小些的、
       这点在学术上,对应的是定量研究方法论者对于定性学者的迫害——除非做出了不起的预言或者实践效果,否则,定量研究者对于定性的东西根本不愿意给予太多的重视,甚至最严重的时期达到了非定量的文章不予发表的地步(注6)。因为,“定量的东西是优美的”、“数学是优美的”(注7),而定性的东西是天然不严密的,是为了具有完备性逻辑的学术大厦必须扫除的瓦砾(注8),即使哥德尔已经提出了警告(注9)也置若罔闻。
       学术上知识系统的封闭和拮抗,源于价值观(比如经济学干涉主义宗派和自由主义宗派的争执;哲学上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执;管理学上人本优先与效率优先的争执等等)、方法论(定性与定量的争执;经验主义与逻辑主义(理性主义)的争执;即演绎-律则模型与即统计-归纳模型的争执等等)。
       太多的精力被用于完善和光大本派的学说上面,而非融会贯通,得臻大成上面去了。不要以为“取长补短”这样轻松的话是容易说的,有多少“正派武林人士”愿意修习“邪派武功”取长补短呢?没有确定的立场,则得不到相应派系的支持和彰显,身孤力单。


交流壁垒与大一统
       学科之间,如果去除了“正邪之别”、派系之辨之后,还有多大的交流壁垒呢?
鸠摩智
       《天龙八部》里面有个鸠摩智,他弄到了少林寺七十二绝技的抄本,于是用他自己的内功,按少林绝技的抄本依样画葫芦地练了出来。于是发生了这么一段对话:
       无名老僧:“小无相功精微渊深,以此为根基,本寺的七十二绝技,倒也皆可运使,只不过细微曲折之处,不免有点似是而非罢了。”玄生转向鸠摩智道:“明王(鸠摩智)自称兼通敝派七十二绝技,原来是如此兼通法。”语中带刺,芒锋逼人,鸠摩智装作没有听见,不加置答。(注10)
       问题就在于:鸠摩智用他自己的内功,练少林武功的招式,结果把练相应武功的少林和尚全部打败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时,我们承不承认鸠摩智是“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了呢?
       金庸自己的倾向是“细微曲折之处,不免有点似是而非”,所以当然不算精通。然而,鸠摩智实际上是使得少林绝技拥有了更强、修习更快的方法,是有效的改进,挥洒自如的内功基础使得鸠摩智的少林绝技如同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注11)的境界,这如果不算精通,什么叫做精通呢?
“精通”与人为的鸿沟
       关键是:鸠摩智没有完全依照“少林绝技”抄本上面的所有范式去做。按照无聊的学术界的评语,叫做“不规范”。“不规范”的话,即使你做得更好,也是有过无功,不得到承认的(和现实主义的邓公的“猫论”大异其趣!)(注12)。
       那么,这个世上有没有所谓的“知识壁垒”呢?知识壁垒不过是某种较有效率、并且适合于信息交换的理解框架,与别的理解框架之间产生的符号不兼容罢了。因此我的回答是“可能有,但至少比我们想象中少得多”——理由是什么?理由是“信息的全息性”。也就是说,只要处于原生态的环境之中,我们能够获得惊人的信息量,以至于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通用的法则,从另外的、我们熟悉的角度切入几乎任何的其它陌生领域,并且获得很多结论。
       (略。不过略了之后,信息的全息性如何解决“知识壁垒”,就语焉不详了)
大一统的尝试
       从根本上彻底破除知识壁垒的尝试,就必须让各理论派别之间融合成为一种自洽的理论,这就是世间所称的“大一统模型”(注13)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大一统,方向是相当明确的,生物学以化学为基础(加上结构信息),化学以物理为基础(加上结构信息),物理学以四种基本作用力为基础(加上数学联结),如果尚在襁褓之中的弦论或者场论能够做出四种基本作用力的超统一模型的话,基本就可以认为自然科学实现了自洽。
       用计算机的语言来比喻的话,不同的高级语言(存在壁垒,也就是“兼容性障碍”)在更低(基础)的层次上不断下溯,必然在某一个层次上共享一个相同的基础,这个尽头就是机器语言(用0和1编成)。
       武术领域,不同的武术之间进行融合,它尽头的共同基础(在中国的武术世界里),就是“气”和经络学说。
       社会学科(注意我从来不叫它“社会科学”)的严格大一统未必可以做到,因为伦理学、哲学、法理学这些,因为包含价值观而非方法论的成分,我认为是永远统一不了的。方法论的学科,管理学之类的,派系虽然多,但强者出现的话,统一不难(注14)。社会学科曾经进行过的狂妄的大一统尝试,是“经济学帝国主义”(注15),然而基石不牢靠(指绝对理性人假说),出了象牙塔之后涉足其他领域,被容易验证的世事多方质疑(纯经济学的错误被世事验证周期太长,也模糊),最后不了了之,庞加莱在1900年巴黎大会上面的荣耀,经济学家就无缘了(注16)。
       所以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正的大一统模型,并非无鸟岛上的蝙蝠(注17)可以实现的,因为它们的基石本身是有问题的。社会学科忍受GIGO(注18)的境地已经长达一百年(从马歇尔开始),它不应该也不会再忍受下去了。

       最后,引用一段诗(注19),作为对即将终结的中国大学生活的感言:
“他们(Adam & Eve)二人回顾自己原住的幸福乐园的东侧,
那上面有火焰的剑在挥动。
门口有可怖面目和火武器的队伍。
他们滴下自然的眼泪,
但很快就拭掉了。
世界整个放在他们面前,
让他们选择安身的地方。
有神的意图做他们的指导。
二人手携手,
慢移流浪的脚步,
告别伊甸,
踏上他们孤寂的路途。”



注1:《东周列国志·二十九回》
注2:《史记·卷三十二》
注3:《左传·成公四年》
注4: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序》
注5:伏尔泰的准则指“我不同意你的每一句,但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柴郡猫的微笑指的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那只猫,微笑代表的是“不参与任何事而保持冷眼旁观”,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点类似。
注6: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所要求的“硕士毕业论文应体现研究所必需的数学素养”的规定。
注7:诺贝尔经济学奖,1983年对Mr. Gerard Debreu的颁奖词之中有这么一句“他的价值理论在数理经济学中是一项经典贡献,这篇论文是他以解释的优美性和论断的纯粹性来写作的”。
注8:笛卡尔《方法谈》P13:“我的打算只不过是力求改造我自己的思想 , 在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基地上从事建筑”,因此后来《苏菲的世界·笛卡尔》把这句话变形成“他试图清理工地上的瓦砾”。
注9:指数学上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1931年)
注10:《天龙八部》第四十三回,1972年版本
注11:《论语·为政》第四条目
注12:就是那句很有名的“不管黑猫白猫,抓到鼠的就是好猫”
注12:【美】卡尔·波普尔《客观的知识》,1972,牛津版
注13:即Grand Unification Theory,物理学上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的统一,实际上真正四种基本作用力统一的理论是Unified field theory(统一场论),“大一统模型”其实不是真正的统一,只是中文译名比较气派,所以拿来类比而已。
注14:在大家能够理解的层面上是这样,但如果考虑因为认知对象的不独立而形成的分别自洽的系统,则统一仍不可能。(扩展说明略)
注15:Economic Imperialism这个词是有1992年诺贝尔奖得主格里·贝加(Gary Stanley Becker)在1976年提出的,意思是“经济学的准则适用于一切与人相关的领域”。P.S:推荐他和波斯纳大法官的联手博客,这两个老头子挺讨厌,但却是真正的学者。http://www.becker-posner-blog.com/
注16:指庞加莱(Jules Henri Poincaré)1900年在巴黎国际数学家会议上宣布:“数学的严格性,到今天看来可以说是实现了。”我在这里这样引用,是暗含讽刺的,因为庞加莱做了这个宣布之后两年,罗素的“理发师悖论”就摧毁了这一严格性。
注17:《信长公记》(町田本)之中,织田信长(Oda Nobunaga)嘲笑长宗我部元亲(Chosogabe Motochika)的话,原文是“あれは鳥無き島の蝙蝠”,大概是“由于没有强大的老虎,猴子在山中做王,到处是猴子王”的意思。
注18:GIGO就是Garbage in garbage out,是信息科学里面的术语,表示错误的起始信息,经过严格而精确的过程,得出更废的结果(因为蝴蝶效应和概率论的乘法原理的作用)。
注19:【英】约翰·弥尔顿《失乐园·卷十二》L641~650

原文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246529066/44562247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15 00:27:21
类比上,葵花宝典貌似没有类比?我想,没有道德底线的科学研究都是此类。
在这篇文章的启发下,我也有了再写续集的思路。过春节,无暇为文。回校再慢慢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14:34:15
寒泊 发表于 2010-2-15 00:27
类比上,葵花宝典貌似没有类比?我想,没有道德底线的科学研究都是此类。
在这篇文章的启发下,我也有了再写续集的思路。过春节,无暇为文。回校再慢慢写。
寒泊兄加油,期待下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17:54:30
天龙八部看了N遍怎么就没楼主 这般见识呢?自惭不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2 14:58:44
专与精的范式,让我想起了为什么王重阳为何能独领风骚。想一统江湖的东方不败,终成笑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23:21:29
派派都精通的大拿可不容易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