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092 0
2010-02-15
经历了去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很长时间没有什么经济新闻引起我兴趣了。直到前几天看到迪拜的事情。当我看到标题的“迪拜”和“危机”二字心里大概就有数了,又一个“以盖房子为生的”倒下了。       如果说英国是房地产为经济主轴的国家,核对最近8年左右经济数据来看,它是比较典型的。经济危机以来的英国GDP比重数据是那么抢眼,尤其有关固定资产那块,大部分是“盖房子”了。记得前阵子看中国一个历史学家分析王朝衰落迹象时候提到:很多朝代在衰落过程中均在大兴土木。典型的隋唐时期,且民间房地产买卖价格更是的不便宜。
        言归正传,英国地产经过4年的巅峰时期后,在经济危机中泡沫被刺破了。当时悲观的学者都有预测经济大幅负增长,当然,无论结果如何吃亏的是百姓就对了。反观中国,其实十分相似,但是结果却有些不同。毕竟中国地少、人多、有着大量潜在购买力是事实~~加之积极的财政政策,让地产得到了“软着落”(我们姑且说不疯涨就算着落吧......)。
        在看似一切即将过去的时候,迪拜的事情发生了,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很多。在经济学理论上看,将资本大量的投资在地产上必然就伤害到了其它领域,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国家的GPD的平衡。如果再任其发展就会伤及国家根本~~这话并不夸张。迪拜如果不足以让人们相信,那么美国呢?他们花全世界人民的血汗钱,国家多半投资是金融领域,在这样实体经济据弱的国家很难想象能站在世界经济顶点多少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但是其真正负债却是没有多少,被汇率和以国家资本的外界资金对冲掉了。例如最近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7个基点至3.2%,而日本这个超级债权国家的汇率呢,跌至84.83,创19957月以来最低水平。看似美国占了超级大便宜,其实不然。他的损失是国际的信誉和形象。这次以法德代表的愤青国家不就站出来挑战美国的世界经济地位了吗?中途拉拢中国,但是中国看看自身的重量还是选择了拉拉队的角色,而没有去做主攻队员,毕竟人家都是白人嘛。
          所以结论就是,一个国家想要靠单一经济或者极大偏重某一经济领域来使经济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段时期内靠单一经济发展也还是会有副作用的,这点中国香港地区算是世界最典型案例了。现在的迪拜和当初的香港一样,企图利用地产和旅游刺激带动所有领域。其实短时期内完全可以的,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世界经济整体不能有太大波动。
         我始终认为中国人是最聪明的,中央决策层何尝没有想到这些隐忧呢?他们想到了,但是又有很多无奈,因为这也算是中国特色一种。记得某位地产大亨说,中国的地产开发商多半是不盖房子的,仅仅是买地囤地。说白了就是城市版农村“骑驴”现象。他们依靠关系,买地得地后,再卖地进而中获利,那些真正有实力开发商因暗箱操作原因未必能得到地,只能买“二手地”。这一层层扒皮下来,最后买单的当然还是底层的百姓。这么看来那些开发商喊冤说无利润是自然的,那些说需求平衡的专家也是合理的~~
         因此我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地产很定受到严格的控制,他们在经济危机中绑架中国经济,那些中央领导定是有苦说不出,怎能不怀恨在心。加之地产商必不会就此收敛,继续弄的民生鼎沸,受到控制和整治是必然的。
        在迪拜危机中,让我们知道GDP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不能反映生产力的格局和健康程度。望中央的决策人能够多多借鉴一二才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