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820 7
2010-02-19
[聂辉华]什么人处于学术前沿?
作者:聂辉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03    更新时间:2009-11-22
听说我在哈佛经济系求学后,经常有人发电子邮件问我某个领域的前沿是什么。我突然想起了一则关于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T教授萨缪尔森的笑话。在某个学术会议上,有人问萨翁,什么是经济学的前沿?萨翁笑了笑,说:“第一,我已经老了,不知道前沿了;第二,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经站在那里了。”如果连萨翁都不知道经济学的前沿在哪里,那还有什么人处于学术前沿呢?
在现代经济学领域,处于学术前沿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英语很好。废话,不然怎么看懂最新的英语杂志的文字?第二,数学很好。还是废话,不然怎么看懂最新的英语杂志的模型?第三,经济学基础很好,能够理清经济学发展的脉络,这样才能跟踪前沿。第四,不断自我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保持对理论的敏感性。对于欧美大学的教师来说,前三个必要条件都具备,至于是否具备第四个条件,那要看他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如果一个人是真正追求学术的,那么即便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也会追踪前沿,除非老到实在搞不动了。如果他不真正追求学术也没关系,只要他还想从助理教授升为副教授、正教授,他就必须不断学习,因此这也不是问题。不是所有的美国教授都那么热爱学术的,很多人升到正教授之后就开始忙于将知识变成金钱和享乐了。一些诺奖得主发现在中国可以享受到皇帝般的待遇,因此没事就往中国跑,甚至待在中国的时间超过了待在美国的时间。因此,在美国,助理教授和副教授肯定是在学术前沿的,而看正教授是否在学术前沿,就看他们在中国的时间。在中国的时间越长,离学术前沿就越远。
至于中国大陆,如果难以判断一个正教授是否热爱学术,那么大体上“年轻的讲师”在概率上更可能处于学术前沿。因为升正教授越来越难了,所以很多副教授也已经放弃了继续向学术进步的动力,转而寻找其他动力。
这个问题看上去是这么的简单,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会问这个问题呢?难道他们从来不知道“前沿”的标准是什么?也许吧。拜教育产业化所赐,中国大陆的“研究生”早已与“研究”无关。很快,“博士生”也将与学术无关。今天,一半的博士是官员;明天,一半的官员是博士。用不了多久,也许只有欧美著名大学的博士才能在国内主要高校谋得教职。我们不禁要问,是谁设计了这样一种制度结果?又是谁对此推波助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19 07:35:59
精彩!令人深思、反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9 08:02:03
学习了,有能力执行政策的人太浮躁了,喜欢赶潮流,看来现状很难改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9 08:21:11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从上到下都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9 08:30:44
学习了,各有说法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9 10:33:58
当年david colander去采访robert solow,谈及学术前沿,索罗说:“要知道何处是学术前沿,你应该去采访我们的博士生,学术前沿在他们那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