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2-20 17:41:21
两个体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不一样,需要融合形成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统一的劳动力(价值)交换才能形成,这正好说明劳动价值论的正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17:42:45
Hispano 发表于 2010-2-20 17:39

不用这么麻烦,西部有10台与东部一样先进但是更大一些的机器,就这么简单,
老兄说的很好,很对。还可以说成是,西部有1台更更大的机器,更简单。



其实呢,问题在于你老兄的分析目的。为了你的分析目的起见,是把西部东部通过中间环节的标准人、标准机器来换算,进而在统一的可比的基础上来分析,更简单。再见老兄,兄弟吃我的饭去了。


再给老兄说一下吧,免得老兄你盲目乐观的双赢。

老兄你说西部有10台更大更好的机器,而东部有十台更小较好的机器。这样说成立。
同样成立的是,兄弟所说的按标准来换算的方法。
既然都成立,那么,是应当都可以得出结论的,并且,结论是应当一致的。

既然结论是应当一致的,那么,我们可以用最省事的方法来得出结论了,进而“以偏盖全”,图个省事。
-------当然,从不同的角度、方法来做不同的分析,来分别得出结论,并互相验证,是更好的更应该的。

这个最省事的方法呢,就是兄弟我给你说的那个标准换算方法。
老兄你可以逃避回避兄弟给你说的方法,来按你自己的方法得出你的结论。你乐意,你觉得你掌握了妙不可言的高见了,什么的,还可能觉得其他人无知或者哄骗你吧也有可能或者不可能的。事在人为,说不定老兄你真的很高见杰出的,有妙不可言的高论什么的了啊的。这是完全可能的都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17:44:28
泼彩雨荷 发表于 2010-2-20 17:34
已有帐号007 发表于 2010-2-20 17:31
我用劳动价值论解释不了这个经济模型,求助。
===================================
老兄,你应当先弄懂你自己的模型啊。弄懂了你自己的说法了,你从此原点出发,再去分析你喜欢分析的其他的什么的论。
出这题的人对货币不理解,对汇率不理解,真的很无语,更本就不用涉及劳动价值论,当然怀疑lz连他问的模型都没搞懂
没有货币又如何?

1盎司黄金=1吨煤炭.

1吨煤炭=100公斤棉花

....

这些比率., 在东部和西部在孤立时期,以及合并时期都是恒定不变的.,所以各种商品的价格始终是恒定的,就这么简单,货币只是个一般等价物,只是个媒介而已.

至于有人提到苏联和西方标准之争,纯粹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这么简单的模型都解释不了,于是就浑水摸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17:46:04
Hispano 发表于 2010-2-20 17:39
已有帐号007 发表于 2010-2-20 17:37
Hispano 发表于 2010-2-20 17:30

不是这个意思,应该是这样:设东部有10台标准机器,共1千瓦,西部有10台非标准机器,共1.3千瓦
西部有10台非标准机器=共1.3千瓦=10台某标准的机器
不用这么麻烦,西部有10台与东部一样先进但是更大一些的机器,就这么简单,
只要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很快就能形成较为统一平均的劳动力价格,但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那么一方显然不会自由交换,那是傻子才会去干的事。
正如,如果我的劳动力与你的劳动力价格不一样,我的劳动力比你的劳动力价格高,除非你是猪头,你才意义自由交换,反过来我的劳动力价格低于你,除非我是猪头才愿意自由交换。

对于现在也是这样的,同样的工种、服务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与西方的劳动力价格不一样,中国人这种开放国家,市场的作法就是猪头行为,而且这种自由市场身本就是假的单向的,劳动力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内资和外资就是应该有区别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17:49:21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0-2-20 17:41
两个体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不一样,需要融合形成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统一的劳动力(价值)交换才能形成,这正好说明劳动价值论的正确。
2个体系不存在融合的问题,只需要交易,因为之前各自的价格相同, 之后的价格也不变. 1个西部平均劳动时间=1.33个东部平均劳动时间(劳动复杂程度相同),这种情况可以持续1万年.

劳动价值论,除了引入标准劳动力的之类的概念,恐怕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而"标准劳动力"概念则是一条不归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17:52:28
33# Hispano 这就是阁下学识的问题了,加油吧,模型挺好的yy人不错 起码比以前一些来这里踩场的人要强。再提示下,假使像你说的没货币,生产黄金一标准单位北欧人和南亚人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怎样。就这么多答案很白了再说就没意思了,等个有教无类高人帮先生开示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17:55:22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0-2-20 17:46
不用这么麻烦,西部有10台与东部一样先进但是更大一些的机器,就这么简单,
只要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很快就能形成较为统一平均的劳动力价格,但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那么一方显然不会自由交换,那是傻子才会去干的事。
正如,如果我的劳动力与你的劳动力价格不一样,我的劳动力比你的劳动力价格高,除非你是猪头,你才意义自由交换,反过来我的劳动力价格低于你,除非我是猪头才愿意自由交换。

对于现在也是这样的,同样的工种、服务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与西方的劳动力价格不一样,中国人这种开放国家,市场的作法就是猪头行为,而且这种自由市场身本就是假的单向的,劳动力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内资和外资就是应该有区别的。
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也没有用,资本家不信奉《资本论》也不信劳动价值论,西部资本家很快就发现东南亚劳动力的生产能力是北欧人的75%,于是酬劳也是北欧人的75%,不过东南亚工人的水活水平和北欧人一样,因为他们只需要付出对方75%的工资就可以获得与北欧人相当的生活品质,所以,即使将来2个民族充分混居,一样无法改变工资水平。

何况,东部的生活水平本来就与西部相当,劳动力凭什么要去流动?

当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东部人来到西部, 发现自己的工作流程,复杂程度,强度完全一样(因为东西部之间除几何尺寸之外,社会环境完全是一样的),资本家付给东部工人相对于西部人80%的工资,因为东部工人创造了相对于西部人80%的使用价值(财富),根据劳动价值论,本来资本家剥削东部工人的剩余价值没有任何优势啊,因为
工作流程,复杂程度,强度完全一样嘛,资本家付80%的工资是为什么呢? 原因只有一个:机器也创造价值。


还有,按劳动价值论,西部资本家和东部资本家在剥削剩余价值方面是等量的,工人的人数,工作流程,熟练程度,劳动复杂程度完全一样,而机器和土地,资本以及资本家又不创造价值(不算劳动)。

站在劳动价值论的立场上,无论是资本家还是劳动力,都没有劳动力流动的动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18:01:12
泼彩雨荷 发表于 2010-2-20 17:52
33# Hispano 这就是阁下学识的问题了,加油吧,模型挺好的yy人不错 起码比以前一些来这里踩场的人要强。再提示下,假使像你说的没货币,生产黄金一标准单位北欧人和南亚人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怎样。就这么多答案很白了再说就没意思了,等个有教无类高人帮先生开示吧。
1盎司东部黄金,在市场上交换1盎司西部黄金,东部和西部,所有相同的产品都是等量交换,一视同仁。

如果东部人与西部人公平看待的话,1盎司东部黄金蕴含的劳动量要大于1盎司西部黄金,商品的等价值(劳动量)交换理论失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18:03:50
38# Hispano 说这样的话心不虚一下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18:06:43
自习了建议lz画个更有趣一点的模型帮忙巩固知识点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18:18:24
泼彩雨荷 发表于 2010-2-20 18:03
38# Hispano 说这样的话心不虚一下啊
绝对不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18:59:42
楼主这个问题说明我的Q=FT公式是对的,其中,Q——劳动量,F——劳动力,T——劳动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22:44:45
从假设而不是从实际出发是西方经济学的拿手好戏。但这种方法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说它是唯心主义的,是因为这种假设只是凭空想象的结果,在实践中不可能出现;说它是实用主义的,是因为这种假设一开始就是为既定的结论服务的。
这种方法可靠吗?我举一个例子:两个立方体A和B,假设A的边长是B的2倍,A的体积是B的2倍,A的密度是B的2倍,那么,A的质量是不是B的2倍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0 23:08:14
41# Hispano 哈哈,都同质的黄金了,还需要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01:05:49
我感觉楼主片面强调劳动时间,而忽略了劳动生产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01:21:36
个人觉得LZ理论的前提本身就挺有问题的:首先人种差异不是凭空出现;其次很多劳动并非如此粗放的,例如细工钟表,其中大小可能涉及的舒适度问题似可忽略不计,那么就可能出现差异......

------------

撇开以上的问题而言,我觉得LZ在不断强调劳动力(生产工具)差异的同时,却对产品规格的差异模糊其辞进而构成量化上的统一。那么,把LZ的说法简化一下,就是地球村西边的A木匠人高马大,三维相乘是东边B木匠的2倍(为便于后面计算,这里使用一个整数),饭量等增,A用的趁手的大刀也是B的小刀的2倍,有一天村长C要建一座木屋,需要同规格木条120(2*1*(1+2)=6的倍数)条,然后A提出60能完成,B则提出需120天完成,在单价相同,单方承包的情况下,很明显A具有竞争优势。

而LZ也针对这点的说法是,村长提出大家一起干40天就可以完成了,但A又不高兴了,提出非要两人合伙找自己的堂兄a1(身材与A相同)来30天就可以干完,村长C又说那三个一起干24天不更好吗,然后A又提到自己的表兄a2.......那么问题就出现了,A的理想条件和C是不同的,那么A为什么不能把B挤垮呢?个人以为,这在于LZ给出了一个隐藏条件——市场无穷大,并以此掩盖了A的生产率优势,而现实中的市场无疑是有限的...再简单提一点,即使所谓的价格是一致的,生产率差异所带来的资本流动速度的差别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提供的利润也是不同的......

至于LZ强调的同且不同吗,前面几位似乎已经一再指出割裂了公式。其实把工资等一系列的同等比例概念撇开,那么用上面的木匠问题很好说明:无论生产条件有何差异,只要产品规格、总量相同,那么基于个人生产率不同而就会产生的个人劳动时间和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差异。这个很奇怪吗,反倒是,LZ给这个个人生产率整出了一件奇怪的外套,再贴上张种族主义的封条,然后空谈劳动时间似乎有点奇怪。再打个比方,LZ这个说法无非类似于,1小时A(1.21平方mm)血管永远等于1.21小时 相同血液构造的B(1平方mm)血管[血流量],这在形式上来说似乎是玩了个老套的文字游戏——用数量上的“相等”与构造上的“相同”来混淆概念。

总体来说,我觉得顶楼的等式就是S西=(1.33V西*)1h=(1V东*)1.33h=S东,而LZ的说法,存在的问题可能有:其一、用一个无穷大的市场来掩盖西部生产率的竞争优势,强调东部生产率存在的可能性(这条本身可能并不是大问题);其二、用一种奇怪的种族主义封条来试图割裂公式;其三、堆砌了一大堆同等概念来混淆最后的相等与相同从而对比强调直观的1:1.33≠1:1(同时也模糊了自身所需的不同规格消费品与供应市场的相同规格产品的两种概念)。撇开这些奇怪之处,顶楼说法的几个关键点似乎是:1、基于不同生产条件(劳动力+劳动工具)而相异的个别劳动生产率,2、相异的个别劳动时间,3、统一市场上相同规格的产品(以及某种总量上的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15:41:41
假设,楼主老兄对劳动价值论等等,有反感,或有批判,等等,那么,最好是放弃目前的设想,另外去想办法,去想更好的办法,更好的思路。兄弟觉得你现在的思路都不行,走不通,所以,也不想多批评楼主老兄了。如果楼主老兄为了自己的想法,觉得,,,太珍视自己的既有想法了,为珍视而珍视,其实都没有必要。你干嘛来了呢?难道是为了叫大家说你的好,夸奖你来的?就没意思了。还是应当把精力放在提高水平上,去发现问题,珍惜时间,不浪费精力,确实来得到真正的问题,不自欺欺人,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18:51:15
julius 发表于 2010-2-21 01:21
个人觉得LZ理论的前提本身就挺有问题的:首先人种差异不是凭空出现;其次很多劳动并非如此粗放的,例如细工钟表,其中大小可能涉及的舒适度问题似可忽略不计,那么就可能出现差异......

------------

撇开以上的问题而言,我觉得LZ在不断强调劳动力(生产工具)差异的同时,却对产品规格的差异模糊其辞进而构成量化上的统一。那么,把LZ的说法简化一下,就是地球村西边的A木匠人高马大,三维相乘是东边B木匠的2倍(为便于后面计算,这里使用一个整数),饭量等增,A用的趁手的大刀也是B的小刀的2倍,有一天村长C要建一座木屋,需要同规格木条120(2*1*(1+2)=6的倍数)条,然后A提出60能完成,B则提出需120天完成,在单价相同,单方承包的情况下,很明显A具有竞争优势。

而LZ也针对这点的说法是,村长提出大家一起干40天就可以完成了,但A又不高兴了,提出非要两人合伙找自己的堂兄a1(身材与A相同)来30天就可以干完,村长C又说那三个一起干24天不更好吗,然后A又提到自己的表兄a2.......那么问题就出现了,A的理想条件和C是不同的,那么A为什么不能把B挤垮呢?个人以为,这在于LZ给出了一个隐藏条件——市场无穷大,并以此掩盖了A的生产率优势,而现实中的市场无疑是有限的...再简单提一点,即使所谓的价格是一致的,生产率差异所带来的资本流动速度的差别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提供的利润也是不同的......

至于LZ强调的同且不同吗,前面几位似乎已经一再指出割裂了公式。其实把工资等一系列的同等比例概念撇开,那么用上面的木匠问题很好说明:无论生产条件有何差异,只要产品规格、总量相同,那么基于个人生产率不同而就会产生的个人劳动时间和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差异。这个很奇怪吗,反倒是,LZ给这个个人生产率整出了一件奇怪的外套,再贴上张种族主义的封条,然后空谈劳动时间似乎有点奇怪。再打个比方,LZ这个说法无非类似于,1小时A(1.21平方mm)血管永远等于1.21小时 相同血液构造的B(1平方mm)血管[血流量],这在形式上来说似乎是玩了个老套的文字游戏——用数量上的“相等”与构造上的“相同”来混淆概念。

总体来说,我觉得顶楼的等式就是S西=(1.33V西*)1h=(1V东*)1.33h=S东,而LZ的说法,存在的问题可能有:其一、用一个无穷大的市场来掩盖西部生产率的竞争优势,强调东部生产率存在的可能性(这条本身可能并不是大问题);其二、用一种奇怪的种族主义封条来试图割裂公式;其三、堆砌了一大堆同等概念来混淆最后的相等与相同从而对比强调直观的1:1.33≠1:1(同时也模糊了自身所需的不同规格消费品与供应市场的相同规格产品的两种概念)。撇开这些奇怪之处,顶楼说法的几个关键点似乎是:1、基于不同生产条件(劳动力+劳动工具)而相异的个别劳动生产率,2、相异的个别劳动时间,3、统一市场上相同规格的产品(以及某种总量上的一致),
确实存在一个统一市场的问题,西部与东部合并之后,不但劳动力有自由流动的可能, 资本和生产资料也有流动的可能。因此,2个社会刚接触时的状态,很可能会发生变化,经过变化之后的局面 ,是个什么样子?根据生产力的水平,可以按如下思路来进行。

1) 所有的使用价值(财富)的创造都与几何尺寸有关,例如挖土石方等简单工作,体格大的人种就是生产效率等比例放大。

2)所有的使用价值的创造都与几何尺寸无关,例如开动汽车, 敲键盘,体格大的工人没有任何优势。

3)介于上述之间,实际情况往往是 介于1和2之间,而且,越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由1到2进行发展。
上述 三种情况下劳动力,资本等因素会如何流动?


使用价值(财富),劳动者和机器都是参与创造的,这没有什么分歧;而价值(获取财富付出的代价),分歧很大,马克思经济学是不承认机器,资本,资本家参与了劳动, 或者说即使干了一些事情,这份功劳在商品交换的比例度量时也是“完全无用”的,他们的观点就是,上帝说了,或者客观规律说了,不算数就是不算数,别叨叨。

然后我们就可以继续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21:37:55
个人觉得,没必要分什么1、2、3,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原因可以撇开,抓准结果,那么可以将单位时间内的生产率统一为劳动熟练度(无论是先天形成的身体条件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技术能力在此没有严格的差异),那么根据不同的劳动熟练度所对应的可能就是不同的成本(资本)规模。至于具体的流动是个复杂问题,这个不好说.....

经济学不大懂,我记得马经里有提到的是剩余价值吧,这一部分才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吧,至于说价值当中,当然有一部分是资本家应有的,至于这个比例该怎么决定吗,不好说...就个人观点,现实中的这种比例吗,无疑是有其相对合理性的,但要说这是真正的合理、具有什么永恒性那就是笑话。这无非是资本家掌握了,资本运作这种相对稀缺的高级劳动技巧,并构成了某种垄断地位,形式上可能就类似于依靠技术壁垒构成的 先进的工业国对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剪刀差贸易。

所以,个人以为,这无非是个剩余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至于经常提到的那个问题资本会分散吗,简单提一点,我觉得西方的职业经理人这个方法很不错,也就是说工人完全可以将剩余价值一股份的形式转换为资本委托职业经理人管理并获得分红。而这里工人和资本家,某种角度而言可能就分别代表了,一种经济上的民主和专制(当然就现实而言,存在的乱象民主与开明专制是另一个问题)。所以,资本家如果总想依靠垄断地位来占有剩余价值吗,保守的奴隶主、封建贵族就是前车之鉴,当然,应该承认的是资本运作这种经济手段相比暴力、相比政治手段,确实相对更合理,但当人民不明白资本家的财富是从何而来的,这本身可能就隐约指向着资本主义的不合理之处....

最后,个人觉得,那种想要无限夸大资本主义基于现实的相对合理性的说法,无非表现了资本家的那种心虚,既想要拿别人的,又怕被人抓住的。当然我可以再强调一遍,就个人观点,资本家的全部财富中肯定有一部分是他作为职业经理人被允许合理占有的,但对除此以外的剩余价值的占有是不合理的,当然这还有一定的理论性,而且具体的比例如何决定,或者说如何计算比较麻烦,但这方面的问题肯定是有必要研讨的。而现实中存在的逼善为恶、逼良为娼肯定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资本家截去的剩余价值缩小了工人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也不必全部归罪于资本家,具体的问题通常是比较复杂的。但我想,如果资本家如果一味地对工人的“懒惰”“愚蠢”抱着一种活该的幸灾乐祸的态度,那么有一天在暴力革命中他们的下场也会是一种活该,而这无疑是个双输的局面。所以,想要双赢,那就别总抱着那种类似于 一亩三分田的小农意识 的垄断想法,而应该踏踏实实地公平竞争,当然就现实来说,或许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那种做法,在技术封锁的同时,还进行着不断的技术创新,并有选择地输出二流技术。再说白一点,剩余价值这块蛋糕无非是主动分发,还是被动分割的,聪明的,可以切成小块朝三暮四、朝四暮三道地发,如果总想着独吞吗,我想说“醒醒吧、天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23:04:30
Hispano 发表于 2010-2-21 18:51
julius 发表于 2010-2-21 01:21
个人觉得LZ理论的前提本身就挺有问题的:首先人种差异不是凭空出现;其次很多劳动并非如此粗放的,例如细工钟表,其中大小可能涉及的舒适度问题似可忽略不计,那么就可能出现差异......

------------

撇开以上的问题而言,我觉得LZ在不断强调劳动力(生产工具)差异的同时,却对产品规格的差异模糊其辞进而构成量化上的统一。那么,把LZ的说法简化一下,就是地球村西边的A木匠人高马大,三维相乘是东边B木匠的2倍(为便于后面计算,这里使用一个整数),饭量等增,A用的趁手的大刀也是B的小刀的2倍,有一天村长C要建一座木屋,需要同规格木条120(2*1*(1+2)=6的倍数)条,然后A提出60能完成,B则提出需120天完成,在单价相同,单方承包的情况下,很明显A具有竞争优势。

而LZ也针对这点的说法是,村长提出大家一起干40天就可以完成了,但A又不高兴了,提出非要两人合伙找自己的堂兄a1(身材与A相同)来30天就可以干完,村长C又说那三个一起干24天不更好吗,然后A又提到自己的表兄a2.......那么问题就出现了,A的理想条件和C是不同的,那么A为什么不能把B挤垮呢?个人以为,这在于LZ给出了一个隐藏条件——市场无穷大,并以此掩盖了A的生产率优势,而现实中的市场无疑是有限的...再简单提一点,即使所谓的价格是一致的,生产率差异所带来的资本流动速度的差别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提供的利润也是不同的......

至于LZ强调的同且不同吗,前面几位似乎已经一再指出割裂了公式。其实把工资等一系列的同等比例概念撇开,那么用上面的木匠问题很好说明:无论生产条件有何差异,只要产品规格、总量相同,那么基于个人生产率不同而就会产生的个人劳动时间和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差异。这个很奇怪吗,反倒是,LZ给这个个人生产率整出了一件奇怪的外套,再贴上张种族主义的封条,然后空谈劳动时间似乎有点奇怪。再打个比方,LZ这个说法无非类似于,1小时A(1.21平方mm)血管永远等于1.21小时 相同血液构造的B(1平方mm)血管[血流量],这在形式上来说似乎是玩了个老套的文字游戏——用数量上的“相等”与构造上的“相同”来混淆概念。

总体来说,我觉得顶楼的等式就是S西=(1.33V西*)1h=(1V东*)1.33h=S东,而LZ的说法,存在的问题可能有:其一、用一个无穷大的市场来掩盖西部生产率的竞争优势,强调东部生产率存在的可能性(这条本身可能并不是大问题);其二、用一种奇怪的种族主义封条来试图割裂公式;其三、堆砌了一大堆同等概念来混淆最后的相等与相同从而对比强调直观的1:1.33≠1:1(同时也模糊了自身所需的不同规格消费品与供应市场的相同规格产品的两种概念)。撇开这些奇怪之处,顶楼说法的几个关键点似乎是:1、基于不同生产条件(劳动力+劳动工具)而相异的个别劳动生产率,2、相异的个别劳动时间,3、统一市场上相同规格的产品(以及某种总量上的一致),
确实存在一个统一市场的问题,西部与东部合并之后,不但劳动力有自由流动的可能, 资本和生产资料也有流动的可能。因此,2个社会刚接触时的状态,很可能会发生变化,经过变化之后的局面 ,是个什么样子?根据生产力的水平,可以按如下思路来进行。

1) 所有的使用价值(财富)的创造都与几何尺寸有关,例如挖土石方等简单工作,体格大的人种就是生产效率等比例放大。

2)所有的使用价值的创造都与几何尺寸无关,例如开动汽车, 敲键盘,体格大的工人没有任何优势。

3)介于上述之间,实际情况往往是 介于1和2之间,而且,越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由1到2进行发展。
上述 三种情况下劳动力,资本等因素会如何流动?


使用价值(财富),劳动者和机器都是参与创造的,这没有什么分歧;而价值(获取财富付出的代价),分歧很大,马克思经济学是不承认机器,资本,资本家参与了劳动, 或者说即使干了一些事情,这份功劳在商品交换的比例度量时也是“完全无用”的,他们的观点就是,上帝说了,或者客观规律说了,不算数就是不算数,别叨叨。

然后我们就可以继续讨论。。。
这位同学已经完全放弃自己的模型推断开始用自己假设说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2 08:10:30
50# 泼彩雨荷

首先,社会经济各种因素很复杂,而假定其他一切条件相同,只有1种参数发生变化进而进行研究,是常见而有效的研究方法,这不是“虚构”或“捏造”经济模型,而是“简化”经济模型。所以我假定西部北欧劳动力的体型是统一的,东部东南亚人也是如此,而且彼此之间存在1.33倍的体量差别。



其次,人种或者体格差别,是具有现实普遍意义的, 当今全球劳动力流动是个现象,更重要的是,就算同一民族内部,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很大的体量区别,即便都是男性,体量差别也相当大。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严格来说每一个人的体量都不一样,所谓“北欧人”与“东南亚人”的模型区别,其实普遍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只不过我把 模型简单化了而已,为了研究推演方便。


最后,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根本分歧在于从起点就分道扬镳,不同商品之间交换比例的度量到底以什么为准绳?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是,不同性质的使用价值无法进行代数运算,1吨煤炭/100公斤棉花算什么东西? 如果不同的使用价值可以进行简单的 代数运算,亚当斯密/老马还舍近求远找“劳动量”干什么?在劳动价值论的数学模型中, 用编程语言,使用价值只是一个“逻辑变量”,只有true或false两个状态,如果是flase,根本就不是商品,而劳动量(价值)则是浮点变量,可以进行代数运算,进行具体的量化。效用价值论,效用(类似于使用价值),则是可以进行量化计算的。劳动价值论无法回答为什么“劳动”是商品的唯一属性,“有用性”难道不也是属性吗?你能把各种具体的劳动提炼成某个抽象概念,我就不能把各种具体的使用价值提炼成某个抽象概念?这叫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我并没有改变我的模型,之前的 叙述,只是说了这个模型在合并前的状态。下面我开始逻辑推演 合并之后的状态。

A)如果生产力低下,劳动工具很简单,(靠人力),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和他的体量成正比, 那么,东西 2部分之间不会发生任何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动,4个东南亚人=3个北欧人,无论在工资还是创造的财富量方面都是如此,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时间也完全相同。此时劳动价值论不得不进行劳动量(价值)的打折计算,因为如果不打折,就永远无法解释 市场上 1个西部工时=1.33个东部工时进行等量交换的现象,由于劳动力的成本,即维持劳动力生存的物质财富方面, 1个东南亚人可以=0.75个北欧人,那么,给 东南亚人的劳动量打个75折,恰好可以满足等式的要求。

B)如果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广泛使用电力)。例如基本都是用拇指按开关,敲键盘之类的事情,体格大的劳动力在创造使用价值方面没有任何优势。那么,东部和西部就会发生资本流动,既然给东南亚人配置上一样强大的劳动工具就会创造和西部人一样多的财富,那么到最后,东部和西部会变成一样大小的产业世界(厂房,机器马力等等) 当然机器的尺寸不能无限放大,受统一的科技水平限制,那么可以看作同样社会下存在2种不同体量的劳动者。此时,从 常识,劳动力没有流动的必要,对个人来说移民到东部和西部,工资完全一样, 对资本家来说, 所有同业工人创造财富和工资都一样,同工同酬。如果你说你的体格大,所以在市场上买菜就要受到价格优惠,所以在 劳动力市场上就要多拿薪水,我想其余劳动者或 资本家都不会答应你,饭量大是吧?物质花费大导致财富消费多?自个儿忍着吧。那么在东部和西部,北欧人和东南亚人的人数分布就是随机的,很可能东部还是以东南亚人为主,西部还是以北欧人为主.


此时,劳动价值论的拥趸们绝对不想玩"打折"了,如果不打折,1吨西部煤在市场上等价于1吨东部煤,很好解释.但是,  既然用刚才使用了打折逻辑,现在也得打折!想打的时候就打,不想打的时候就不打?天下没有这么美的事情,因为逻辑不通!  由于此种状态下劳动者的教育成本较高, 而教育培训时,东南亚人没有的成本优势,因此,要打折劳动量的话,就不能打75折,但是运必须打,因为东南亚劳动力的物质成本小,那么你打的折,在75折和100折之间,一旦你打了折, 等价交换的等式就不成立.


所以,从逻辑上讲,A和B的2种理想状态,即2个简单的社会生产力的上限和下限,劳动价值论无法做到同时合理解释, 那么现实情况往往是A和B的混合体,自然也就无法合理解释,因此,劳动价值论,连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理论都不是.


其根源在于,劳动价值论,在阐述价值(劳动量)的量化的时候,根本就是无视不同劳动者体量区别的,无论是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复杂程度统统与"几何"无关,但是几何尺寸的大小(例如米,毫米的度量),直接和重量,体积(吨,千克,立方米等)等客观物理量相关,而劳动价值论在讨论单位商品的价值(劳动量)的时候,恰恰选择了客观物理量,例如每吨煤炭如何如何,每公斤棉花如何如何。。。。。所以, 必然出问题,必然露出马脚,而且是随着时代变化, 劳动者的体量与创造财富的能力关系发生剧烈变化时,暴露出先天不足的硬伤。如果地球上存在体量相差数倍的人种区别,劳动价值论的谬误就会更明显。劳动价值论看来只有去那些“智能生物的体量完全一致的星球”上继续推广了,无奈劳动价值论者往往又是辨证唯物主义者,信奉“天底下没有2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 恐怕以整个宇宙之大都无法容纳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2 11:45:00
你这个“4个东南亚人”“3个北欧人”打包一起卖的条件哪里冒出来的?

对了,在你看来,1光年≈882353声年是不是同样的不可思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2 13:03:42
julius 发表于 2010-2-22 11:45
你这个“4个东南亚人”“3个北欧人”打包一起卖的条件哪里冒出来的?

对了,在你看来,1光年≈882353声年是不是同样的不可思议?
如果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 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复杂程度,劳动时间,劳动强度都一样的前提下,    创造财富的能力与体量的大小成正比,那么1个东南亚人的 工资和创造的财富就是1个北欧的3/4, 剩余劳动时间和 必要劳动时间都是一样的。

因此,劳动力没必要进行流动,与其雇4个东南亚人,干脆雇3个北欧人,都是一样的,这样西部看作“大人国”, 东部看作"小人国"而已。

现在 劳动价值论的逻辑进退维谷:你可以玩“1光年≈882353声年”或者“4个东南亚人=3个北欧人”,类似的折算,但是无法同时解释A和B,玩折算的话,能解释A,不能解释B;不玩折算的话,能解释B,不能解释A;如果解释A的时候 玩折算, 解释B的时候又不玩折算,那我只能说你无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2 14:06:55
这还不简单
劳动价值论可以躲到抽象的无差别的“人"的概念里面去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2 14:18:45
whm303 发表于 2010-2-20 22:44
从假设而不是从实际出发是西方经济学的拿手好戏。但这种方法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说它是唯心主义的,是因为这种假设只是凭空想象的结果,在实践中不可能出现;说它是实用主义的,是因为这种假设一开始就是为既定的结论服务的。
这种方法可靠吗?我举一个例子:两个立方体A和B,假设A的边长是B的2倍,A的体积是B的2倍,A的密度是B的2倍,那么,A的质量是不是B的2倍呢?
赞同。
开始即是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2 16:51:22
你以为资本是普朗克常量吗,按照你的约略公倍数跳跃式增长啊,我再问你当个别资本量分别是1.5和2是会如何流动?

这其实和折算没什么关系,至于你的A和B吗,你想想工厂里的计件制薪资和公司里的计日制薪资就可以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2 17:34:00
51# Hispano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3:10:37
Hispano 发表于 2010-2-20 17:49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0-2-20 17:41
两个体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不一样,需要融合形成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统一的劳动力(价值)交换才能形成,这正好说明劳动价值论的正确。
2个体系不存在融合的问题,只需要交易,因为之前各自的价格相同, 之后的价格也不变. 1个西部平均劳动时间=1.33个东部平均劳动时间(劳动复杂程度相同),这种情况可以持续1万年.

劳动价值论,除了引入标准劳动力的之类的概念,恐怕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而"标准劳动力"概念则是一条不归路.
不存在融合,那形成交换做什么?这交换开始就是融合的开始。如果东部觉得不划算,那交易就无法进行,问题是交换已经开始,这就表面融合已经发生,生产已经开始调整
形成交换就是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只不过存在贸易壁垒没有导致完全融合,一旦贸易避垒消除,那就会形成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3 17:16:13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0-2-23 13:10

形成交换就是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只不过存在贸易壁垒没有导致完全融合,一旦贸易避垒消除,那就会形成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你是说劳动力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如果是情况A,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必要劳动时间都是一样的, 例如,都是8小时工作制,必要劳动3小时,剩余劳动5小时。反正大人国 在3小时内造得多,但是“吃的用的”也多。

至于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反正马列研究的是一个社会,一个社会内部当然只有一个社会平均时间了。大人国和小人国的都给平均了,唯一的平均值对应于2国同质同量商品的交换,一视同仁,岂能不吻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4 06:33:05
Hispano 发表于 2010-2-23 17:16
精忠岳飞 发表于 2010-2-23 13:10

形成交换就是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只不过存在贸易壁垒没有导致完全融合,一旦贸易避垒消除,那就会形成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统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你是说劳动力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如果是情况A,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必要劳动时间都是一样的, 例如,都是8小时工作制,必要劳动3小时,剩余劳动5小时。反正大人国 在3小时内造得多,但是“吃的用的”也多。

至于单位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反正马列研究的是一个社会,一个社会内部当然只有一个社会平均时间了。大人国和小人国的都给平均了,唯一的平均值对应于2国同质同量商品的交换,一视同仁,岂能不吻合?
价值只和生产有关,你吃得多不多和价值增值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强壮的人吃得多生产的也多他创造的价值就多!马克思一直叫我们要从社会总产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西部劳动生产率高那么西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要比东部的高,这个和他们吃得多不多没有任何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