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事例与横向事例的相互替代
于德浩
2019.6.20
统计样本的纵向事例是指,这次发生的一个事例与下次发生的一个事例是无差别事例;横向事例是指,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例是无差别事例。比方说,连续两次掷硬币出现正面,这就是纵向事例;而一次掷两个硬币,同时都是正面,这就是横向事例。
显然,横向事例更节省时间。纵向事例很多情形下可由横向事例代替,比方说,前面的举例,“连续两次出现正面”与“两枚硬币同时出现正面”这就是纵向与横向的相互替代。
掌握事例的灵活替代性,是非常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比方说,我们的目的是“至少出现2个硬币正面”。第一种方法,就是抛一枚硬币。第一次出现正面,好;我们再抛第二次,是反面;再抛第三次,还是反面;不气馁,继续抛第四次,终于出现正面,达标。
第二种方法,就是一次抛两枚硬币,第一次出现正反,任务完成一半;第二次出现正正,超额完成任务。
第三种方法,就是一次抛多枚硬币。一次抛10枚硬币,出现了四正六反。仅一次,我们就超额完成任务。
在现实的商业活动中,对于开发客户,那么一般来说,销售人员是多多益善。你一个老板能力再强,一个月可以找到3个客户。普通销售能力差,一个月平均找到1个客户,那么3个销售也就能抵上你了;而9个销售就能使业绩翻3倍了,还能节省你的宝贵时间,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
有些纵向事例,不能被横向替代。比方说,一个小孩开始学习吃喝拉撒睡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就得耗时3年以上。如果这期间,嫌小孩动作慢,总替他做这些事,那他就永远是个婴儿,无法自理。所以,有些事,要有耐心,不能拔苗助长。
还有更现实的例子就是,个人能力的成长,也是不能被横向替代的。所以,很多职业,年龄是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一个人的口算能力是纵向的,看起来是可以被“计算器”来横向替代,但缺失了思考及熟能生巧的训练能力和毅力。
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很发达,我们遇到问题就喜欢“百度搜索”一番,大部分情形下,可以更快的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但是,如果老是依赖“网上搜一下”,我们就会缺失深度思考的能力和动力。“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遇到问题,先不要急于搜索看答案,先思考一下,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去比对答案,你才有“英雄所见略同”或者恍然大悟的那种美好体验。
很多情形下,人们是默认纵向事例就是无差别的横向事例。比方说,人们经常统计最近20天股价的波动率是平均每天+0.3%,标准差是1.8%。其实,这是有问题的。比方说,可能前面15个事例,是+0.3%的样本无差别事例;而后面5个事例却属于-0.3%的另一个样本的无差别事例。
也就是说,不能瞎统计、乱统计。俗话说“一个千万富翁和九个穷光蛋,一平均就是十个百万富翁。”先有定性,后有定量。如果先定量分类,就有可能犯常识性错误。
研究股票价格的分布,就类似商品的拍卖。“明拍”是纵向事例,“暗拍”是横向事例。显然,10000人,每人报价只有一次,同时翻盘揭晓答案,最高出价者得。这种暗拍方式就很明显属于同一个统计样本。一般来说,理论上讲,这个分布应该是高斯分布,低价很少,中间价格很多,高价也很稀少。
“明拍”是从最低价开始起拍。显然,价格越低,叫价的人就会越多;当价格逐渐上涨,参与高报价的人会越来越少;但到最后,总有几个人一直在互相叫板,直到最后一个人超高价胜出。作为纵向事例来看,这个“明拍”的价格分布是负指数分布;但高价时又趋于幂级数分布,长尾分布。
股票的成交,非常像“明拍”,但有两点不同。一是股票的自身价值实际是一直在变化的,不是像拍卖品的本质一直不变,不过这一点倒可以忽略不计;二是,股票成交不是“价高者得”,有时卖家的出货意愿会更强,会导致股价下跌。
总的来看,股价成交的纵向事例分布,应该是,股票价值附近成交量最大,或者左侧;略低价处成交量最大;股价升高,总的成交量会明显减小;价格很高时,成交量应该趋于稳定不再明显下降。在最低股价附近,成交量或者说股价密度也会很小,因为价格太低,卖家实在不想赔本卖。所以,这个股价分布就应该是黑体辐射分布。
纵向事例的依次出现,实际就是事物的发展过程。所以,当股价很低时,你买入耐心等待,总可以等到高价成交出现。如果我们估计最低股价与分布的一个标准差大致相等,股价分布是左边-2个,右边+3个标准差。比方说,股票价值是30,标准差是10。那么,股价从10元最低开始起涨,一般都能够上涨到右边+3X=60元的理论最大处,大约最高是6倍。这股价纵向分布的周期时间应该很长,大约会总计1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