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298 5
2010-02-21
1.巧设条件术
  每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鱼的生存必须以水为条件,种子的萌发必须以适宜的空气、水分、温度等为条件。巧设条件术就是通过巧妙的设定某种条件,然后对事物情况作出断定,以取得论辩胜利的方法。
    古时候,一位国王问身边的大臣:“王宫前面的水池里共有几杯池?”
    大臣回禀:“这种问题只要问一个小学生就能得到正确的答复。”
    于是一个小学生被召来了。
    “王宫前面的水池里面共有几杯水?”国王问他。
  “要看是怎样的杯子,”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应声而答,“如果杯子和水池一般大,那就是一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就是两杯,如果杯子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就是三杯,如果……”
  “你说得完全对!”国王说着,奖赏了小学生。
  这个国王突然心血来潮,要人猜测偌大一个水池中有几杯水,这实在是一个荒唐透顶的难题。面对这一难题,这个小学生不是直接作答,而是巧妙地设定“杯子和水池一般大”等条件,对这一难题作出了圆满的、无懈可击的答辩,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在论辩的紧急关头,恰当地使用巧设条件术,可以取得转危为安、反败为胜的奇效。
  巧设条件术是一种强有力的雄辩绝招。要能灵活地运用它,就必须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必然条件联系,并且根据这种条件联系,巧妙地设定条件。这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聪明的才智和临敌应变的能力。
  同时,一些诡辩者也往往通过设定条件达到其诡辩目的。这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1)虚假条件式诡辩
  巧设条件术实际上是条件命题在论辩中的运用。比如“如果杯子和水池一样大,水池的水就是一杯”就是条件命题,其中表示条件的部分称为前件,如“杯子和水池一样大”;表示依据某种条件所产生的结果部分称为后件,如“水池中的水是一杯”。正确的论辩形式首先要求所使用的条件命题必须是真的,即有前件就一定有后件,条件满足结果就一定出现。如果条件满足而结果却不出现,条件命题就必定假。当诡辩者使用虚假的条件命题来进行诡辩时,只要指出其条件满足而结果却不出现,就可将其驳倒。
  一个人问算命先生:“你算命灵验吗?你算算看我可以活到几岁?”
  算命先生:“我算命是非常灵验的,你假如不死的话,可以活到99岁;假如我算得不灵验,你在99岁之前死了,到时你可以来打我的嘴巴!”
  这位算命先生说的“如果你不死,可以活到99岁”毫无意义,不过是说了一句废话;“你在99岁之前死了,到时你可以来打我的嘴巴”这一条件命题显然是虚假的,只要指出命题条件满足而结果却不出现的情况,就可以将其驳倒:“到时我既然已经死了,怎么还可以来打你的嘴巴呢?”
  (2)滥用条件术诡辩
  有些条件命题虽然是真的,但不是恰当的。使用巧设条件术除了要求条件命题是真实的以外,还要求所使用的条件命题必须是恰当的,是合情合理的。有些诡辩者往往滥用条件,作出一些不恰当的条件命题来达到其诡辩的目的。
  从前,有一个人习惯了说不吉利的话,人们都很讨厌他。
  一位富翁造了一所新房子,这个来到门前,敲了门没有人答应,就破口大骂道:“这扇牢门关得这般紧,想必是里面的人都死绝了!”
  富翁出来,责怪他说:“我花了千金造了这所房子,你讲这种不吉利的话也太无情了!”
  他说:“这所房子如果出售,只值五百金,你为什么要开这么高的价?”
  “我并没有要出卖它,你为什么要估价?”富翁怒了。
  “我劝你卖是好意,若遇一场大火,你的房子会烧得一文不值!”
  这个说不吉利话的人说的“如果一场大火,你的房子会烧得一文不值”等条件命题虽然可能是真的,但却是很不恰当的,不近情理的,这是滥用条件式的诡辩。
你吃饭掉了饭是浪费的行为,浪费粮食的行为是浪费。毛主席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你这也是极大的犯罪。既是极大的犯罪就应该判刑,你知道吗?”
  事实上掉了一粒饭并不至于判刑,这是不顾事实无限上纲,属于无限上纲式诡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21 20:04:29
2.条件分离术
  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对晏子进行人身攻击说:“齐国难道没有高大能干的人吗?怎么派你这个矮个无能的人当使者呢?”
  晏子回答道:“我们齐国高大能干的人多得很,不过,按我国的规矩,派什么人出使什么样的国家是有严格规定的。高大能干的人,就派他们出使高贵强盛的国家,矮小无能的人,就派他们出使低贱弱小的国家,我晏婴是最矮小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到楚国来了。”
  楚王本想通过污辱贬低晏子从而达到污辱贬低齐国的目的,但晏婴的回答,却使楚王落得自讨没趣。
  晏子的答辩使用了这么一种方式:
  如果是矮小无能的人,就只能出使低贱弱小的国家;
  我晏婴是最矮小无能的人;
  所以我晏婴只能出使最低贱弱小的国家。
  晏婴以条件命题为前提,通过肯定条件命题的前件而得出肯定其后件的结论,这种论辩方式我们称之为条件分离术。一个真实的条件命题有前件就必定有后件,断定其前件存在,自然也就可以得出肯定其后定的结论,因而条件分离术具有无可反驳的雄辩的力量。
  清朝时,有一天,乾隆皇帝问纪晓岚:“纪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释?”
  纪晓岗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
  乾隆皇帝立刻说:“那好,联要你现在就去死!”
  “臣领旨!”
  “那你打算怎么死法?”乾隆皇帝问。
  “跳河。”
  乾隆皇帝当然知道纪晓岚不会去死,于是就静观其应变办法,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纪聊何故未死?”
  纪晓岚答道:“我走到河边,正要往下跳下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你在跳河之前应该先回去问问皇帝是不是昏君,如果不是昏君,你就不该投河而死;如果说皇上跟当年楚王一样的昏庸,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真不愧是雄辩之才,这下联算是服了!”
  纪晓岚所以能免去一死,是因为使用了条件分离术。
  使用条件分离术必须注意,它只能使用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的形式,而不能使用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形式,因为一个真实的条件命题有前件就必定有后件,但有后件却不一定有前件。一些诡辩者往往采用肯定后件的形式来达到其诡辩的目的,我们要揭穿这类诡辩,就必须指出其中所包含的这种错误形式。
  某厂某车间小组长和工人小王发生了这么一次论辩:
  组长:“小王,不能只知道休息,不知道工作啊!”
  小王:“请问组长,这里的"知道"是不是"懂得"和意思?”
  组长:“是呀,你问这个干嘛?”
  小王:“那就好了,你说我只懂得休息,不懂得工作,这话是自相矛盾啊!”
  组长:“何以见得?”
  小王:“列宁说,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懂得工作。照此推理,你说我不懂得工作,这就必然得出我也不懂得休息的结论。可是,你又说我只知道休息,这岂不是前后矛盾的吗?”
  这个小王的狡辩,使用了这么一处形式:
  如果不懂得休息,就不懂得工作,
  我不懂得工作,
  所以我不懂得休息。
  他使用的是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的错误形式,是十足的诡辩,这种诡辩方式我们称为肯定后件式诡辩。
嘶力竭地喊叫:“除我以外,还有哪么多盗贼,为什么只抓我一个?太不公平啦!?
  事实上并不能因为还有没有被捕的盗贼就可证明他是无罪的,不必拘捕他。
  4.移花接木式诡辩
  一次,一对吵了架的夫妻来找拉比评理。男的对拉比说道:“她把我的脸抓破了。”
  拉比大声地斥骂女人道:“你不知道你的男人是全家的头吗?”
  “拉比,”这个年轻女人垂下眼皮说道,“难道人们不能抓头搔痒吗?”
  这个女人根据拉比的话“男人是一家的头”,便将她抓破丈夫的脸说成是在自己头上“抓头搔痒”,移花接木,偷换论题。
  5.节外生枝式诡辩
  诡辩者故意把话题岔开,以避锋芒。
  甲:“我认为应遵守交通规则。”
  乙:“不遵守交通规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甲:“人人都不遵守,马路上就要乱套了。”
  乙自知理屈词穷,便说:“我争不过你,你也不见得高明,那么你说说什么是交通?”
  乙不是承认自己错了,而是以“什么是交通”代替原来的“应该遵守交通规则”的论题。
  6.错放重音式诡辩
  一个人吃东西像饿狼一般,别人见了很反感,便问他:“你为什么用五个手指这样抓东西?”
  他咽下一口东西,说:“因为我没有第六个指头。”
  这个人故意利用强调重音不同而将对方的“为什么用手指抓东西吃”偷换成“抓东西吃时用的指头为什么是五个”。
  以上几种诡辩形式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违犯了同一律。同一律是反驳以上各种诡辩的有力武器。
  使用保持同一术时必须注意,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对象、同一方面的认识必须保持同一。如果不是同一时间,不是同一对象,或不是同一方面,则不适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20:05:11
3.条件拒绝术
  一个真实的条件命题有前件就必定有后件,而没有后件也就必然没有前件。条件拒绝术就是通过否定一个条件命题的后件而得出否定其前件的论辩方式。
  古代魏文侯派了手下一个叫毋择的人,给齐侯送去一只天鹅,在半路上不小心天鹅飞掉了。毋择进入齐侯宫中,呈上一只空空的鸟笼,跪禀道:“大王,我们国君派我来给大王送天鹅来了。”
  “你的天鹅呢?”齐侯见是一只空空的鸟笼,满面怒容,左右大臣也面露鄙夷之色。
  毋择从容不迫,侃侃而谈:“路上我见天鹅干渴得很,于心不忍,就放它出来喝水,哪知它一飞冲天,就再也没有回来,我真是难过到了极点。我本想,世上的天鹅很多,买一只相似的送给大王,但一想,这样岂不是欺骗大王吗?我也曾想,送一只天鹅都送不到,干脆自杀好了,但这样岂不是会让人认为国君把鸟兽看得比人还重要吗?我又想,没有天鹅怎能见大王呢?干脆逃跑好了,但这样岂不因为我而影响两国的友好往来吗?没法子,只好送一只空空的鸟笼子给大王,请大王发落。”
  毋择几句话,把齐侯说得心花怒放,齐侯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说:“你这三句话远远胜过了一只天鹅,我们京城附近有百里之地,封给你好吗?”毋择谢恩不迭,不敢接受,连忙告辞,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毋择凭着如簧之舌,不但没有因丢失天鹅而受罚,反而受到齐侯重重的奖赏,他的话所以有如此强烈的雄辩力量,是因为他使用了这么一种论辩方式:
  如果换了一只天鹅,就是欺骗大王,
  我不能欺骗大王,
  所以我不能换一只天鹅。
  这是通过否定后件得出否定前件的结论。
  使用条件拒绝术必须注意,只能使用由否定后件得出否定前件的结论,而不能由否定前件得出否定后件的结论,因为一个真实的条件命题有前件就必定有后件,但没有前件却不一定没有后件。一些诡辩者往往喜欢用这种错误的方式来达到其诡辩的目的。
  一位老师对一名学生的家长说:“你应该好好地给你的小莫里茨洗个澡了,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同他坐在一起,没有一个人忍受得了他的臭味!”
    家长说:“这关你什么事?我把儿子送到您这儿是为了让他学习,而不是送他来让您闻的,他又不是玫瑰!”
  这位家长在为儿子不讲卫生的行为辩护时,使用了这么一种论辩形式:
  如果是玫瑰,就是让人闻的,
  我的儿子不是玫瑰,
  所以我的儿子不是让人闻的。
  他使用的是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的错误形式,纯属诡辩,我们称这种诡辩形式为否定前件式诡辩。这种诡辩方式很常见,又如,有这么一段对话:
  病人:“同志,这取药的窗口太小了,我都看不见您在哪边了。”
  发药人:“你看我干吗?我又不是猴儿!”
  这位发药人是在诡辩,因为如果是猴子,是可以让人看的,而不是猴子,却不一定就不能让人看。
了孩子,孩子就是谁的,我抢到了孩子,怎么又说不是我的呢?”
  黄霸厉声喝道:“如果这孩子真是你的,你是孩子的母亲,你就会心疼孩子;如果你心疼孩子,你就会怕孩子受伤;如果你怕孩子受伤,你就不会咬牙切齿地抢孩子而不松手。现在你死命地拖抢孩子,可见这孩子不是你的!”
  黄霸在与这一妇女的论辩中,使用了连锁拒取式,通过否定最后一个条件命题的后件“你死命地抢拖孩子”,得出否定第一个条件命题的前件的结论:“这孩子不是你的。”黄霸的论辩有着不容置疑的雄辩说服力。
  使用连锁条件术必须注意,作为前提的各个条件命题必须是真实的。有些诡辩者往往以虚假的条件命题为前提进行推演,以此达到其诡辩的目的。我们要揭穿这种诡辩,就必须指出其中条件命题的虚假。
  有个戴手表的农民在干活,一个青年小商贩从他面前经过,问道:“请问现在几点钟?”
  农民说:“按照我们的习惯,对生人不能回答这种问题。”
  “为什么?”青年觉得奇怪。
  农民说:“如果我告诉你,你一定会感谢我,然后我们互相介绍,互相认识;相识之后,我就会请你到我家吃晚饭,那时你会看见我漂亮的女儿;你看见我漂亮的女儿,就会一见钟情;如果你一见钟情,你就一定会为她向我求婚;我呢,我必然要拒绝你的请求,因为我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没有手表戴的人,所以……”
  这个农民使用了连锁条件术中的连锁拒取式,但他所用的若干条件命题的前提是虚假的,因此纯属诡辩。
“应该遵守交通规则”的论题。
  6.错放重音式诡辩
  一个人吃东西像饿狼一般,别人见了很反感,便问他:“你为什么用五个手指这样抓东西?”
  他咽下一口东西,说:“因为我没有第六个指头。”
  这个人故意利用强调重音不同而将对方的“为什么用手指抓东西吃”偷换成“抓东西吃时用的指头为什么是五个”。
  以上几种诡辩形式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违犯了同一律。同一律是反驳以上各种诡辩的有力武器。
  使用保持同一术时必须注意,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时间、同一对象、同一方面的认识必须保持同一。如果不是同一时间,不是同一对象,或不是同一方面,则不适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21:34:12
承教承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21:50:24
这不是诡辩么,哪是雄辩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1 21:51:46
这样的总结,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