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不定期在主题帖里记录我的学习内容(主要与资产配置、对冲套利、价值投资相关等)
有效回帖会有论坛币奖励哦!(注意: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跟帖笔记才是有效跟帖)

学
基金投资主动被动的业绩之争:
说的俗一点,各位大大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吧?因此在比较各种不同的投资品种的时候,收益率应该是第一指标,当然衡量投资高手一般也是用收益率啦。而指数,诞生之际,就带着对主动基金业绩的挑战,尤其是巴菲特的十年赌约,更是将这一争论从学界扩展到了业界,推向了高潮。实践上,美国市场已经给出了一份被动战胜主动的答卷,美国的公募基金市场呈现出了被动长期业绩超越主动的现象。那么在国内的市场中,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的论战到底怎么样呢?根据上海华证指数公司的研究结果,近10年中基金与构建的业绩比较基准“平分秋色”。为了更好的与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进行对比,根据基金的平均持仓水平,用相应仓位的中证全指收益率和货币基金收益率来构建业绩比较基准。
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规模的基金收益表现差异较大,基金规模越大收益能力越差,甚至低于基准指数的收益。按照规模分类,近五年的平均表现来看,超过50亿元规模的基金年度收益低于基准收益,收益的贡献主要为小规模基金。近10年中按照每年等权计算出的基金年化收益高出业绩比较基准年化收益1.45%,按照规模加权计算出的基金年化收益却低出业绩比较基准年化收益0.41%。基础市场不同,被动和主动的业绩比较也不同。目前中国市场有效性还在不断的提高中,A股本身的波动性比较大,因此在中国市场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未来的业绩之争如何,还有待时间进一步的验证。主动基金是基金经理进行管理,主动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投资理念,来进行仓位控制或者个股精选,以期望获取超额收益。而指数基金是定好规则后,根据规则执行,不会轻易被人为随意改变,可以看作是某种投资理念或者策略的“纪律化”执行。但指数基金也有“主动”的一面,那就是选股规则的制定,这是一个策略思考并且筛选的过程。所以主动基金和指数基金是“人”和既定“策略”的较量。
相比纪律化的投资而言,主宰主动基金的是基金经理,而基金经理存在“人”的一些固有问题,比如容易受情绪影响、管理期限有限等问题;而指数化投资代表的投资方式则可以较好的减少这些问题,既定的规则不受人类情绪而影响执行效果,规则既定,也不受基金经理供给的影响。当然,任何事情都是双刃剑,“人”的灵动可能带来一些情绪化等问题,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给予基金经理主动判断市场,及时调整策略的空间;既定的规则就没有那么灵动的调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