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乱世命运的大决战牧野之战爆发了。
周联军方面,由姜子牙亲自排兵布阵,挑选兵车300辆,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摆成决一死战的进攻之势,勇往无前。
另一方商纣王这边,未曾想到联军攻势如此之迅猛,转瞬之间已经兵临商都朝歌之外数十余里的牧野。纣王仓促之下发出命令,全员征兵,就连奴隶,死囚,平民都被迫全副武装,逼往战场,组成了70万大军对抗周联军,纣王在后亲自压阵,大军浩浩荡荡开往牧野前线。
虽然双方兵力悬殊,但一边是气势如虹,训练有素的联军精锐,另一边则是赶鸭子上架哀嚎不断的乌合之众,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姜子牙的白髯如戟,迎风傲立。只见他以剑指天,一声怒喝,亲率精兵数百人身先士卒,向一柄利刃直插入敌方百万大军。正所谓无畏造英雄,姜子牙宝刀未老,连斩数人,一阵冲杀之后,商军阵脚大乱,阵势瞬间被撕开了一道裂缝。身后周武王紧跟姜子牙脚步,率主力大军拍马赶到,彻底冲散了商军的防线。
那些被逼迫顶在最前线的奴隶囚犯们无心恋战,一部分落荒而逃,一部分临阵倒戈。商军兵败如山倒,互相之间践踏死伤者不计其数,牧野之战,商军一败涂地。
压阵在后方的纣王,无论如何阻拦,也赶不尽,杀不绝,挡不住商军溃败的狂澜。眼见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纣王仅在少量禁卫军保护下,狼狈地逃回了朝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刻纣王突然醒悟了,意识到了自己的荒淫无道。可已经为时已晚,无力回天。纣王登上了自己汇聚天下之奇珍异宝搭建的鹿台,亲手点起一把火,纣王在这极乐宝殿中仰天狂笑,伴随着生前的一切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付之一炬。
在姜子牙的指引之下,周武王登上朝歌大殿,向天下人宣布,殷商已亡,周王朝建立,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启了。
战后论功行赏,姜子牙居首功,获封位于东海之滨的齐地营丘,建立齐国。估计是刚刚取得了大决战的胜利,加上这些年来付出的心血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姜子牙部下一行人心情都十分放松,一路上走走停停,欣赏沿途的花草风景,不紧不慢赶赴封地。
姜子牙走了一段时间还没有到达营丘,还有时间在野外建起了营地宿营休息。旅途劳累的姜子牙正准备舒舒服服地做一个春秋大梦,忽有外人经过,看到这样一番景象,说了一句“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就说你们这一副安逸模样,哪里像是去建立一个国家的。
听完这句话,姜子牙睡意全无,脑子也瞬间清醒过来,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的道路还远不止于此,怎么能在此沉迷于享乐。当天夜里,姜子牙带领部将重振精神,披星戴月赶赴封地就国。
还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姜子牙一到营丘,正赶上曾经的殷商附属国莱国突袭营丘,想趁姜子牙立足未稳先行霸占齐地。姜子牙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地排兵布阵指挥作战,两军在淄河边大战一番,,姜子牙率军愈战愈勇,直杀得天昏地暗,莱国大军丢盔弃甲而逃。姜子牙正式入主营丘,齐国建立了!
齐国九夷之地,疆域辽阔,部落邦国众多。姜子牙一上位,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推行周礼来教化人民,维持统治。反而是因地制宜,吸收大量东夷土著加入统治阶级,理解融合他们的风俗习惯,“因其俗,简其礼”,推行开放包容的管理政策。这样一来既避免了文化冲突造成的矛盾,也将各民族融合在了一起。
仅仅过了五个月,齐国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一番欣欣向荣之景象。姜子牙回到周都镐京复命,与周公讨论治国之道,周公对于姜子牙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平定齐国觉得不可思议,姜子牙微微一笑,表示治国讲究四个字:平易近民。
另一边周公自己的儿子伯禽治理鲁国,花了三年才回来复命,直言推行周礼感化民众的艰难,周公不禁感叹姜子牙的政治智慧,如果管理程序不能化繁为简,无疑是事倍功半。
齐国很快成为国力强盛的强国,周成王时期的三监之乱,姜子牙领齐军南征北战,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成王的授意下,齐国获得了征伐叛乱诸候的特权:“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成为整个天下的警察局长。齐国也由此得以更加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东方大国。到了春秋齐桓公时期,更是称为第一个称霸天下的霸主。
纵观姜子牙的一生,从一个小商贩起家,奋斗半生无所作为,但依然不曾放弃,始终保持着一颗不甘居人下之心。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过古稀的他毅然决定重出江湖再搏一把,终成大业,留下了传承千百年的旷世基业。他的一生是史诗般的传奇,人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