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5032 6
2010-11-09

管理故事:山泉的愤怒


     一条山泉在山间慢慢地流淌,虽然大山只给了它一个小小的通道,可它依然很满足,因为它可以沿途欣赏着山间的美景,抚弄着岸边的花草,可以自由自在地唱着歌曲,还可以任意跳着优美的舞姿。

  一只山鸡飞到山泉边,对它说:“你看,大山只给你这么小的空间,你不觉得很委屈吗?”山泉不以为然地说:“不,我很快乐!”

  一只野猪来到山泉边喝水,对山泉说:“你看,这些沟沟坎坎,这都是大山为你设的障碍,你不觉得很委屈吗?”山泉笑着回答:“不,我很快乐!”

  一只青蛙蹦蹦跳跳地来到山泉身边,对山泉说:“你看,大山给你的道路是多么的曲折啊,你不觉得自己很委屈吗?”山泉得意地大喊:“不,我很快乐!”

  ……

  就这样,山泉依旧是快乐地流淌着,直到有一天,它看到了一座瀑布的时候,它感到自己的快乐是那样的不现实。

  这座瀑布位于两山之间,从高处一泻千里,身上飞溅出白银般的水珠。它的怒吼声让山泉感觉到无地自容,相比之下,自己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不由得想起了那些好朋友的话,真的是很有道理呀。

  山泉想:我这样辛辛苦苦地流淌着,难道真的一点儿都不觉得委屈吗?这分明就是自欺欺人!

  想到这里,山泉又不禁抬头看了一眼瀑布,一种酸酸的感觉油然而生。它想:我的朋友们说得对,大山的确很偏心,它给瀑布的空间是那样的广阔,而给我的空间是这样的曲折而又坎坷。

  强大的妒忌心理让山泉出离愤怒了,它对大山怒吼道:“我一定要离开你的怀抱!”

  然而,事情并不像山泉想得那么简单,连绵不绝的山脉让它好几次都想要打消这个念头,可是一想起瀑布的雄伟,又给自己的身上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它加快了流淌的速度,近似于奔跑了。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终于让它兴奋的一天来临了,它真的离开了大山的怀抱,它融入了大海之中。

  它在大海中奔腾着、怒吼着,尽情地发泄着多年来对大山的积怨,当它再回过头来看那座瀑布的时候,原来对瀑布的崇拜荡然无存了,它发现瀑布原来是那样的渺小。

  寓言点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山的偏心让山泉愤怒了,瀑布的雄伟让山泉愤怒了。

  山泉在愤怒中得到了质的升华,我们可以看到,谁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弱者。

  管理启示:

  低薪,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奈,对于员工来说,可以说是一种痛苦。

  产生“低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企业刚起步,资金少,底子薄;有的是因为员工由于技能和学历的限制,被动的处于低薪岗位;有的是因为有些企业中的“薪酬制度”不合理;还有的是因为企业所在的地域经济不发达等等。

  “低薪现象”会产生出无数获取低薪的员工,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低薪群体”。

  我们对“低薪群体”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员工是底薪低,效益工资较高,而有的员工则是全部收入本身就低。在企业中,低薪群体的流动量是最大的,所以,企业领导如何激励低薪员工,成为了非常现实而又重要的事情。

  马洛斯激励理论将激励划分为五个层级,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成就激励。

  对于全部收入较低的员工,领导可以把激励重点放在安全和尊重上,让这些员工感觉到企业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在单位中如同在家里一样,有一种轻松宽裕的生存环境。

  对于底薪低、效益工资高的员工,激励的重点可能就要放在社交和成就激励上了。强调员工技能的锻炼,努力培养员工的“老板情怀”,鼓励员工要有自我创业的雄心,企业将无私提供培训机会,使员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有朝一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员工开始树立雄心的时候,也正是开始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时候。

  管理者对低薪员工的激励,最好能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管理故事——猴子的生存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置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多次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屋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活得好好的。
        原来,第一间房子里的猴子一进房子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大动干戈,结果一死一伤。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够不着,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按各自的本事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依旧取得足够的食物。

点评:

        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一直是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反倒促进内耗甚至残杀,如同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而岗位的难度太大,虽努力却不能及,最后人才也被埋没抹杀,就像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只有岗位难易适当,并循序渐进,犹如第二间房子里的食物,才能真正体验出人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


管理故事——渔与鱼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杆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经过谈判,一个人得到了一篓鱼,另一个则得到一根鱼杆。得到鱼的人用干柴搭起篝火就地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瞬间连鱼带汤就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杆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都使完了,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同样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也得到了长者相同的恩赐。而经过谈判,他们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吃一条鱼,以维持体力。后来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也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点评
        “我赢你输”或“双输”的想法,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或彼此彻底的失败;只有双赢的想法,才有可能得到共同的成长和长久的欢愉。


管理故事——有缺陷的墙壁

  某县城在建造一座大型影院,施工队严格按照设计师的图纸及要求施工。快要完工的时候,分管副县长来施工现场视察。他对影院的外观及结构十分满意,但当他走到影院里面的时候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发现影院的墙壁凹凸不平。于是他叫来施工队负责人大骂一通,施工队队长委屈地说那是按照设计师的设计要求施工的。虽然当时设计师不在现场,副县长还是把设计师数落了一气。骂完人之后,副县长责令施工队把墙壁修改平整。
  
  影院如期完工,剪裁的当天影院特意引进了一部大片让群众免费观看,以庆祝影院的落成。
  
  观众们坐在影院里都感到十分舒适、惬意,纷纷夸赞县里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没想到电影开始上演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满大厅的回声使观众根本听不清电影里的人在说什么。结果电影还没放三分之一,观众们便再也忍受不了影院内的噪音了,纷纷逃出影院。
  
  县里对影院首映出现的问题十分重视,立即到省里请了专家来对影院进行会诊。当专家们一走进影院,大都明白了问题出现的原因。
  
  原来,问题就出现在墙壁上。声音如果碰到非常光滑的墙壁,必然会被连续地反射多次,这样满屋子都是乱哄哄的回声。如果声音碰到凹凸不平的墙壁,就会被吸收进去不再反射出来。当初设计师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一问题,故意把墙壁设计得凹凸不平。不明真相的副县长误以为凹凸不平是墙壁的缺陷而勒令施工队作了修改,最后搞得噪音满大厅。
  
  点评:一般人看人或看问题总是出于自己的主管好恶,于是结果往往会出现偏差,好的看成坏的、合理的看成不合理的等类似现象经常发生。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你想真正看出某一问题的门道来,就必须具备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否则就不要对此问题指手画脚,以免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外行领导内行是很普遍的现象,因而类似“有缺陷的墙壁”这样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因而,作为领导对自己不懂或不太懂的事情作出决定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管理故事——冒进的纽扣

  从前有个年轻的农夫,他要与情人约会。但小伙子性急,来得太早,又没耐心等待。他无心观赏明媚的阳光、迷人的春色和鲜艳的花朵,一头躺倒在大树下长吁短叹。
  
  忽然他面前出现了一个侏儒。“我知道你为什么闷闷不乐。”侏儒说,“拿着这钮扣,把它缝在衣服上。你要遇着不得不等待的时候,只消将这钮扣向右一转,你就能跳过时间,要多远有多远。”这很合小伙子的胃口。
  
  他握着钮扣,试着一转:啊,情人已出现在眼前,还朝他笑送秋波呢!真棒啊,他心里想,要是现在就举行婚礼,那就更棒了。他又转了一下:隆重的婚礼,丰盛的酒席,他和情人并肩而坐,周围管乐齐鸣,悠扬动人。他抬起头,盯着妻子的眸子,又想,现在要只有我俩该多好!他悄悄转了一下钮扣:立时夜阑人静……他心中的愿望层出不穷:我们应有座房子。他转动着钮扣:房子一下子飞到他眼前,宽敞明亮,迎接主人。我们还缺几个孩子,他又迫不及待,使劲转了一下钮扣:日月如梭,顿时已儿女成群。他站在窗前,眺望葡萄园,真遗憾,它尚未果实累累。偷转钮扣,飞越时间。生命就这样从他身边急驶而过。还没有来得及思索后果,他已老态龙钟,衰卧病榻。至此,他再也没有要为之而转动钮扣的事了。
  
  回首往日,他不胜追悔自己的性急失算:我不愿等待,一味追求满足。眼下,因为生命已风烛残年,他才醒悟:即使等待,在生活中亦有意义。他多么想将时间往回转一点啊!他握着钮扣,浑身颤抖,试着向左一转,扣子猛地一动,他从梦中醒来,睁开眼,见自己还在那生机勃勃的树下等着可爱的情人。然而,现在他已学会了等待。
  
  一切焦躁不安已烟消云散。他平心静气地看着蔚蓝的天空,听着悦耳的鸟语,逗着草丛里的甲虫,他以等待为乐。
  
  故事的哲理
  
  许多成长型企业都死于冒进。当一个企业心中只有目标,而忽略过程的价值时,便必然走向蔑视规律,迟早会自食其果。
  
  点评:适当的超前叫先进,过度的超前就成先烈了!企业追求规模、追求发展速度并没有错,但一定要保持组织的协调和步调的适当,万不能超越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透支”式的冒进和扩张,即使不会导致“泡沫”立即破裂,至少也会让组织以更大的未来成本来偿还!


管理故事——油灯和蜡烛

  线路故障,整个别墅区停电,一家的主人同时点燃了一支蜡烛和一盏古老的油灯。
  
  红色的蜡烛亭亭玉立,站立在精致的烛台上,耀眼的光芒在它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光环。古老的油灯挺着大肚子蹲在一个同样古老的灯竖上,使灯光显得更加悠远、神秘。
  
  蜡烛看着油灯古怪的样子,说:“老兄,你的大肚子真难看,发出的光芒也不怎么耀眼,真是白活了那么大年纪!”
  
  听了蜡烛的话,油灯笑了笑说:“小兄弟,我的大肚子虽然难看,却有着一颗包容的心,许多可以燃烧的东西都愿意到我的肚子里实现其燃烧的理想。不管是香油的香、酒精的辣还是煤油的刺鼻,只要它能燃烧并发出光芒,我都能包容它们,所以大家都愿意与我合作。而你呢,虽然很漂亮,却总是孤芳自赏,因而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你的光芒只能由燃烧自己而获得,当你自己燃尽的时候,你的光芒也就失去了,而且是永远的失去。”
  
  听了油灯的话,蜡烛不愿意再理会油灯了,继续高傲地站在那里卖弄着它的光芒。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蜡烛变得越来越矮,油灯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终于,蜡烛耗尽了,随着它最后一滴眼泪流在地面上,它与它的光芒一起消失了。
  
  油灯却在其灯油即将耗尽的时候,主人马上过来为其加满了油,于是油灯继续把它那悠远、神秘的光芒散发在整个房间里。
  
  点评:油灯与蜡烛同样能把光明带给大家,油灯因为有一个可以包容各种燃料的大肚子,所以它的能源是源源不断的,于是它有着很长的生命力;蜡烛却只能靠燃烧自己放出光芒,当其自身燃尽的时候,光芒也就没有了。由此我不由的联想到那些企业或资本的所有者们,如果他们能够像油灯一样有一颗包容之心,必然会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这样的企业必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如果他们只能像蜡烛一样,孤芳自赏,缺乏对别人的信任,他们的企业的生命力也是很短暂的!


管理故事——半壶水的启示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艘轮船不幸失事。大副带着幸存的9名水手跳上了救生艇,在海面上漫无目标地漂流。10天过去了,大家依然看不到一丝获救的希望。大副守护着仅存的半壶水,不许那9个人碰它一下——有水就有活下去的希冀,没有了水,大家就再也难以撑下去了。大副是救生艇上惟一带枪的人,他用枪口对着那9个随时都有可能疯狂地冲上来抢水的水手,任凭他们对着自己咒骂咆哮。
  
  在这9个人当中,最凶悍的是一个秃顶的家伙。他把双眼眯成一道缝,威胁地盯着大副,用他那沙哑的破嗓子奚落他道:“你为什么还不认输?你无法坚持下去了!”说着,他猛地蹿上来,伸手去抢壶。大副毫不客气地用枪对准了他的胸膛。秃顶叹一口气,乖乖地坐下了。
  
  为了保护这半壶维系着生命之希冀的淡水,大副已是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否则,秃顶他们会用鲁莽的举动亲手把所有落难者推进死亡的深渊。然而,干渴和困倦折磨得他再也撑不下去了,他握枪的手一点点软下去,软下去……惶急中,他居然把枪塞给了离他最近的秃顶,断断续续地说:“请你……接替我。”然后就脸朝下跌进了船舱。
  
  十多个小时过去了,黎明时分,大副醒了过来,他听到耳畔有个沙哑的声音说:“来,喝口水。”——是秃顶!
  
  秃顶一只手拿着淡水壶,另一只手稳稳地握住枪对着其余8个越发疯狂的水手。看到大副满脸疑惑,秃顶略显局促地说:“你说过,让我接替你,对吗?”
  
  一轮朝日终于送来了一艘救援的船。
  
  故事的哲理
  
  责任感是维系一个团队的最重要因素。许多老板都觉得自己的员工对公司没有责任感。然而,造成这一切困局的原因就在于老板没有真正赋予员工真正的责任。而有责任的员工才会从全局考虑,甚至可能会有惊人的责任感。
  
  点评: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你认为某件事会发生,那它真地会发生;如果你认为某个人是好是坏、是能是熊,也大多会成真!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潜意识塑造”的结果,与你的“英明”或“慧眼”无关!!既然你的思路决定他的屁股,而他的屁股又可以决定他的思路,你就应该用系统化的人才机制——而不是个人好恶——来挖掘、发现、培养和大胆启用组织人才,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形成企业“百才齐放”的局面。


管理故事——“千里马”和“饭桶”

  198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成人学习进程这一项目时,曾经作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研究人员将一批成人学员组成了两支保龄球队,经过短暂的训练后,两队进行了几场比赛,比赛成绩两队的成绩互有胜负,难分上下。研究人员将全部的比赛过程都录了下来,并且将录像带分别提供给了两支队伍,以便他们能借助录像带来提高队伍的球技。所不同的是,分发给两支队伍的录像带采用了不同的编辑方法。第一支球队收到的录像带所展现的全是他们在比赛中的失误和糟糕的表现;第二支球队收到的录像带所显示的则全是他们的出彩之处。
  
  再仔细研究观看了录像带之后,两支球队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各自的球技。但在接下来的几场比赛中,第二支球队却均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第一支球队。
  
  由此,研究人员认为:将焦点凝聚在失误和过错上,使得队员产生了疲惫、厌倦、责备、抗拒等消极情绪;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表现在优异的一面,则使队员的创造性、激情、自信以及渴望成功的欲望等积极情绪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调动。
  
  故事的哲理
  
  严格的管理毋庸置疑。但领导者最大的误区就在于总是本能的将“严格”聚焦在“失误”上,而忽略正面的引导。一个忙于改错的团队,永远不会比一个自信进取的团队更出色。二者,取决于团队的领导者。
  
  点评:组织管理中有个着名的“木桶原理”——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自己的短板!这个原理目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特别是,如果你把这种原理用在识人、用人上——也许你并没有感觉到——那便犯了致命的错误!你会发现自己陷入了四顾无才、无人可用的困境!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有缺点,就象每个人都有优点一样——优点和缺点本是硬币的两面,你不可能只取其一,如果你总是牢牢盯住千里马吃草多的缺点不放,那再好的马在你的眼里也只不过是“饭桶”而已。


管理故事:水至清则无鱼

  在日本的一家动物园,有位饲养员特别爱干净,对动物也特别有爱心,每天都把小动物住的小屋打扫得干干净净。结果呢,那些小动物一点也不领他的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动物们开动慢慢萎靡不振了,有的厌食消瘦,有的生病拒食,有的甚至死了。
  原因是什么?
  后来,通过观察才发现,那些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有的喜欢闻混浊的骚气,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便反而感到安全等等。
  管理启示
  这个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有效的管理必须针对组织内个体的需求,包容个体的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应对、多元管理。假如像故事中的饲养员那样,无视个体的差异,一味追求看似完美的统一,这样的组织最终一定会因抹杀了个体的个性而导致组织的解体或僵死。
  俗 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鱼缸里的水虽然清澈见底,但生长在其中的鱼长不大,活不长。江海的水虽然混浊,却能够容纳更多更大的鱼。从管理学的原理来看,组 织的方方面面留有余地,互存不良,反而顺理成章,和谐有序。当你想水清一点,不妨浑一点;想快一点,不如慢一点;想求好一点,不如差一点,这可能就是残缺 美在管理实践中的表现吧。
  作为个体的集合,组织就如一个大树林,不同的鸟儿聚在其中,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因此,有效管理决不是一个单纯过程,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否则,管理就丧夫了它的本质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9 10:47:34
好东西好东西,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9 10:58:50
恩,很有启发,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9 11:11:23
看了,学了,但是还得慢慢体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9 11:57:47
有时候往往是小故事 却能够引出大道理 故事不在大 而在于它能够给人们带来什么启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4 16:14:33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