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79 0
2010-02-22
春运票价涨与不涨

关于如何解决中国独特的春运现象,政府做了很多工作,至于有无有用当然见仁见智。关心中国的经济学家也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基本上又是一场 市场和政府,自由和平等间的争论。

George Mason经济系向来偏向于自由主义,薛兆丰写文,提出铁路民营化,认为“火车票价不够高,其经济之恶,是那些用于排长队、拨电话、托关系、找黄牛、扫黄牛所耗费的努力,数以千万人的精疲力竭的努力,从整个社会上看,是被白白消耗掉的。” 春运火车票应充分涨价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mssd/20100205/1805420.shtml

Harvard 经济系通常比较左,郭kai说“市场分配的结果,虽然也许是最“有效”的,但却完全未必是有人情的。忘记车票提价的分配后果,是一个重大的疏漏。”
http://kaieconblog.spaces.live.com/Blog/cns!B4C829CC97B9EDD8!13265.entry

我向来支持民营化,认为市场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手段。左派通常头口上宣扬平等,所谓惦记底下收入者。我个人来看,市场仍然是解决贫穷的最有效手段。

对于供需严重不对称的春运火车票,我相信如果列车服务的供应商是私有企业,那么春运时一定会大规模涨价。在美国,无论火车,飞机还是汽车,每个时间段的票价都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时间段的需求都不一样,很早的时候票价比较低,下午等交通繁忙时段,票价高。不同的票价可让一部分时间相对灵活的人改变出行的时段,从而有效的分配社会交通运力,为繁忙的时段分流。

如果市场真的可以有效分配资源,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变成了“平等”“对农民工地收入人群的关怀”。我还记得高中时,学校讲改革开放是“为了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然后就又了经济特区。记得那时书上还总结到:这个政策是为了让那一部分地区的人富起来后带动其他地区的人富起来,认为当东部人力资本升高后,工厂都会内迁,但是却忽略了农民工也会“流”。于是中国又了“春运”,结果这个“一部分人带动另外一部分人的富的过程”在30年的过程中成了一种差距。

我认为,阻碍工厂内迁,内陆致富的原因之一就低廉的春运票价。如果票价按市场调价,公司就会在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情况下,大规模升价。升价的结果不是让“农民工回不了家”,而是让更多的农民工放弃南下打工的想法。这样的话,或许珠三角就会更早的进入民工荒,更早准备内迁,更早地想想如何打开自家的市场,而不是在极低的汇率情况下,付出极大的成本为外国生产极为便宜的产品。

当然,工厂的内迁,中国的整体贫穷,贫富差距又很多原因,但我认为基本上都因为“低市场化,缺乏产权保护”。

可在我博客中给我留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