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金融经济隐患 多数人根本意想不到 核心提示: 还记得因数百亿美元的偿债危机,一度因起全球震动的迪拜世界集团吗?迪拜世界集团性质是什么?有关官方报道说的很清楚:阿联酋迪拜地方政府城投公司。 还记得因数百亿美元的偿债危机,一度因起全球震动的迪拜世界集团吗?迪拜世界集团性质是什么?有关官方报道说的很清楚:阿联酋迪拜地方政府城投公司。
没错,中国现在金融经济最大的隐患,不是房地产,而是各地的地方政府城投公司。或者说,房地产的泡末和疯狂只是果,因是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们。
欠了多少呢?很多报道说,6万亿。实际可能不止。不信看下面的报道:
1月27日,湖北省人大分组审议会上,一位某大行湖北分行行长透露,中央近期将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防控被列入主要议题。这位行长引述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前一天召开的银监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称,国务院担心,地方融资平台有可能成为国家的一个大包袱。
就在同一天,一名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前一天晚上“接到上面紧急通知”,该行同政府融资平台的新合同一律不能再签了;已经签的合同中,没有放出去的贷款也不能放了。
记者从中国社科院的一份调研材料中获悉,在去年9.5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占比约40%,总量近3.8万亿元。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约为6万亿元”
注意,仅仅去年一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就向银行借了3.8万亿!
拿来做什么?没错,城市道路、什么博物馆、体育馆、广场……很多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如果是你,向银行借了380万,要在几年内还本付息,一年利润起码要有50万吧。
问题就出来了。地方政府向银行借了这么多钱,搞了这么多工程,会有多少是有效益的呢?如果大部分根本没有效益,那为什么还敢这么借呢?
答案,其实大家都清楚:本官在这地方任职也就几年,在任上,是要狠狠的多搞大项目,大工程的,包括广场啊道路啊场馆啊。不管有没有效益,先干再说,又能促进GDP,促进就业,又好看。等项目搞完,本官也捞的差不多了,换地方或闪人。还钱?找下任去。
文章是转的,看完以后想到了郎教授讲过的政府信托责任丧失的问题。长时间以来,我们国家制定的措施,包括医改、教育改革、遏制房价、金融改革等一系列出发点好,但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措施,原因是因为法制化建设不到位,结果是政府信托责任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