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666 3
2010-02-25
现在走到许多大学里,发现一旦某个学院由某个所谓的权威所把持,一切都变得和谐起来,申请课题得挂这权威的名字才能拿到,写篇文章得挂他的名字才能发表。学术“权威”十来年的功夫有上百篇论文,真正有几篇是其写的?社会关系可以在和谐中发展。但学术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死守牛顿的经典力学观,那么不可能有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从古到今,这种道理非常的简单,但在现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却忘记了这一根本的事实。近代蔡元培领导的北大,可以发现人文领域里是真正做到了百家争鸣。极力维护古文的,倡导导白话的。守旧的,创新的。国外学成回来的,也有没任何文凭的都可以做到教授,他们的教授地位来源自身的能力,并不是量化的几个课题,几篇文章。有些教授一生就写了那么两三篇文章,名扬天下。而现在许多教授著作叠加起来比身体还高,却很难让人称道。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真的应该反思反思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2-25 20:41:37
同意,学术只能在论争中发展。其实这些年经济学领域还是有争论的,市场派与计划派之争、吴老与董老股市之争、宴卫之争、郎顾之争,但总体上市偏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6 09:16:21
社会要和谐也是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所谓平衡并不是如你所说的万众一心,万众一心只存在于书本上。切记切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26 10:51:40
同意,一团和气也就是一团死水,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学术之争最终都沦为泼妇骂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