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46 0
2010-03-01

1703.老子多名言

2008.10.16

读老子《道德经》,发现老子多名言。
如: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视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强取。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夫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故胜而不美。若美,必乐之。乐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杀人众多,则以悲哀隶之;战胜者,则以丧礼处之。”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至誉无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治大国,若烹小鲜。”
“报怨以德。”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之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临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的话未必都对,但一篇《道德经》里能出这么多广为流传的名言绝句,为我平生仅见。许多成语过去不知道出处,读了《道德经》才知其来源。
老子的许多观点不但有立论,还有依据,尽管值得商榷,却可以使我们了解其观点的由来。如老子无为治的思想就来自于朴素的观察:“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虽然过于表象,但却直言不讳。还有,争者亡、勇者死,虽有消极的一面,却也反映了现实。
老子的愚民主张和许多观点带有形而上学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反映了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相对保守的主流意识,其辩证思维的方法却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所以,我拣选了一些可以反映老子观点和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段落、名句与网友共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