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定价只是资产定价的一条思路。均衡定价有长处,但也有短处。均衡定价的长处在于可以不依靠任何价格信息,从无到有地得出对资产的定价。而且,均衡定价可以将资产价格与经济环境联系起来,从而帮助我们研究资产价格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但均衡定价的短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不精确,在金融实务中不易使用。设想一位投资者在决定是否买入某只金融产品。如果运用均衡定价的方法,她需要设定市场中各个投资者的偏好,弄清市场中各类资产的供给,然后求解市场中的均衡,得到对这种资产的定价。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此外,均衡定价对人的偏好的假设,对经济环境的假设必然是不太精确的。用这样的方法自然无法给出精度足够的定价结论。所以,均衡定价更多地还是运用在金融理论界,是一种研究工具而非实务工具。
与均衡定价相并行的,是金融理论中另一条资产定价的思路——无套利资产定价(no arbitrage asset pricing)。无套利定价的野心没有那么大,并不追求从无到有把资产价格给确定下来。它只是问:基于一些已知的资产价格,怎样把其他一些相关资产的价格给确定下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无套利定价并不要求作出偏好、禀赋等假设,而只是要求市场中没有套利机会。
所谓套利,是无风险无成本获利的机会。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汉堡卖 1 块钱,一杯可乐也卖1块钱,那么如果由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组成的套餐价格不是2元,就出现了套利机会。如果套餐价格比2元高,就可以分别购入汉堡和可乐,组合成套餐售出获利。而如果套餐价格低于2元,则可以买入套餐,将其拆为汉堡和可乐单卖获利。这样,无套利原则就将汉堡、可乐和汉堡可乐套餐的价格联系在了一起。知道了其中两样的价格,就能知道第三样的价格。这就是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简称LOOP)的体现。一价定律说的是,同样的东西要卖同样的价钱。如果同样的东西卖不一样的价钱,套利机会就出现了。
基于无套利原则,可以从一些已知的资产价格出发,给出另一些相关资产的价格。这就是无套利定价(No-arbitrage pricing)的核心思想。不过我们说的时候为了简便,也可以把它叫做套利定价(arbitrage pricing)。两个名字指的是同样的方法。
由于套利定价总是基于一些已知的资产价格信息的,所以这种定价方法也叫做相对定价(relative pricing)。容易想到,无套利是均衡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均衡的市场一定是无套利的,但无套利的市场未必是均衡的。原因在于,在市场达到均衡时,所有投资者都应该做到了最优。如果市场中还存在套利机会,那么投资者一定可以通过发掘这样的套利机会而做得更好。这样,市场就不可能是均衡的。但反过来,就算市场里面的资产价格都符合无套利原理,它也未必能保证市场出清。无套利是比均衡更弱的条件,运用时不要求对偏好、禀赋、市场结构等做出假设,而只需要给出一些已知资产价格的信息,因而它能够做得非常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