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05 0
2010-03-03



户籍改革
陆媒联合向两会请命
13家媒体发表共同社论
要求提明确时间表

·
2010-03-02
·
旺报
·
【记者廖珪如/综合报导】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502926+112010030200158,00.html

 著名文学作品《河殇》,曾暗喻中国农民「被土地绑死」的命运。依大陆现行户籍制度,多数的农村户籍享有的社会福利不及城市,连车祸赔偿都按户籍区分多寡,被民众诟病为「同命不同价」。大陆13家媒体因而在两会之前,发表共同社论呼吁中央政府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日前大陆《求是》杂志刊载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的文章,提出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相结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




 《新京报》评论指出,这种滞后的户籍制度导致大量人口处于「人户分离」状态,导致严重的社会与政治问题:上
亿农民工在沿海新兴工业区打工,数以千万的白领以外来人口身分生活于大城市,这三类人口对所在城市贡献了大量税收,却难以享受理应得到的公共服务。




 因此,《新京报》评论认为,理想的户籍制度是自动登记制度。一个人出生在某地,就自动登记为该地户籍;若离开原有户籍登记地,进入另一个地方,不论是城市、乡村,居住一定时间,并准备长期居住下去,就应当获得本地户籍。



 大陆13家媒体昨天更进一步发表共同社论,敦请两会代表与委员,用手中的权力要求有关部委提出户籍改革的明确时间表,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记制度取代现行僵化的户籍制度。共同评论表示,中国患户籍制度之苦久矣,评论相信,人生而自由,人生而拥有自由迁徙的权利,在这个计划经济时代,户籍制度应与时俱进。




 争取人口信息登记制


 13家媒体认为,现行的户籍政策造成城市居民与农民、城市居民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制约中国公民自由迁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精神相违背。



 共同评论指出,现行户籍制度分割了城市和乡村。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付出劳动,可是,他们的下一代仍然没有办法解决身分认同,城市无法接纳他们。大家在同一座城市共同进行建设、纳税,但没有户口就无法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同等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因此,夫妻被迫两地分居,年老的父母无法与子女团聚。共同评论质问,这样的隔离究竟还要持续几代人?



 共同评论强调,现行户籍制度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城市户口成了被买卖的对象。有权者可以以此寻租(租赁城市户口),地产商可以以此为销售的工具,而千万的弱势群体却要付出金钱的代价,面对不公的待遇。



 共同评论认为,温家宝总理曾明确表示,中央已决定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包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陆数十个城市都已经公布户籍改革的措施。在一些城市中,农民工也正陆续被城市接纳,这些政策都已经为现行户籍制度改革奠基。



 共同评论指出,户籍政策盘根错节,改革细节错综复杂,然而评论认为,那些已经、正在以及仍将因此政策而受挫、受苦的人们,等待改革的迫切,让每一分钟的等待都显漫长。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自由经济,人的流动是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在欣喜地看到中国经济飞速成长的同时,也要警醒经济结构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自然资源也非源源不绝,中国经济下一轮成长的动力已经更多指向内部结构的调整与资源使用效率的优化,而非粗放式的外延扩张。




 将可加快城镇化进程


 共同评论强调,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仅利于民生,更能加速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更重要的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将能帮助确立中国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均衡进步的基石。



 此次发表共同社论的13家媒体分别为,《南方都市报》、《云南信息报》、《重庆时报》、《新安晚报》、《城市晚报》、《华商报》、《辽渖晚报》、《大河报》、《都市时报》、《安徽商报》、《内蒙古晨报》、《东南时报》和《经济观察报》。目前,这篇共同声明已在网络引起热议。


旺報20100302__13家媒體發表共同社論呼籲戶籍改革_01.jpg


图为逾9成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户籍改革。

旺報20100302__13家媒體發表共同社論呼籲戶籍改革_02.jpg


图为2009年大陆户籍改革事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