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664 0
2019-08-08

4257.星球温差与星际物质能量的交流

2019.8.8

根据热力学定律,宇宙有温度同一的趋势,任何星球都不会有大气层存在,因为宇宙背景温度只有2.74k,所有气体都会凝聚为星球表面的冰盖,系统内星球存在大气层本身就证明星际存在物质能量的交流。

星际物质能量的交流主要表现为宇宙射线和星际磁场的交流,前者比较直观,后者相对隐秘,因为难以观察。我认为磁场交流也就是正负电荷的交流,所谓磁单极子可能就是正负单电荷。

我们承认物质有正反两种形态,分子结构和离子形态都会出现偏电荷现象,分别聚集太空中的正负偏电荷,通过交流实现正负电荷的相对均衡,而真正的均衡是永远不会实现的,才有系统的相对稳定。

通过核外电子现象和光子、原子结构,我们可以发现正负电荷是宇宙的基本物质形态,任何其他物质形态都来自于正负电荷的聚变反应,所以它们的物理化学属性决定了基本物理作用力和宇宙形态。

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首先产生电子和光子,形成磁场温差,所以系统内星球全部存在高度温差、深度温差、纬度温差和季节温差,星球大气层才不会凝聚为冰盖。

光子形成以后不会一成不变,可以裂变为正负电子,也可以聚变为化学元素,全部表现为降温反应,系统内星球才不会成为炼狱,出现层次现象和相对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不代表烈焰下面也是同样高温,星球内外全部高温,地球大气边缘的热层同样存在高温环境,热层下面的中间层温度却降到摄氏零下45-85度,同时产生了地球主要大气成分。地球大气热层的高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二是星球运动速度和宇宙射线冲击引发的表层气体裂变,后者是主要原因。高温也就是高密度光子,可以产生聚变反应,连续核聚变可以产生非常低的环境温度,形成高度温差、深度温差、纬度温差和季节温差、层次温差。

分析《元素周期表》不同元素的熔点,我们会发现不同周期元素类似的熔点变化曲线,间接反映了元素形成过程的光子密度变化过程,这也是星球内部层次现象的主要原因。连续核聚变可以引发非常剧烈的物质运动,冲击地壳,对偶产生非常剧烈的气象反映,恶劣天气伴随地质灾害就是这样形成的,所谓祸不单行!

地表物质运动间接反映地下物质运动是我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据的还是正负电荷和偏电荷物质的对偶反应,相对合理的解释了洋流、大气环流和强对流天气的物理原因。气象学不能局限于地表物质的热运动,还要与地球物理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深入。

地下深层的核聚变通常都是连续核聚变,需要物质和能量储备,达到临界点才会发生,与强对流天气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非常相似,可能存在对偶运动。不同地球层次可能对偶不同大气层次,具体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影响地球大气运动的不仅有地下物质运动,还有宇宙射线和地球自身运动的影响,所以更为复杂。大气层本身也会发生聚变反应,第二周期元素全部是大气层核聚变形成的,两极的低温、赤道的高温和寒流的形成都与核聚变有关,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