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商品指的是既具有需求性又具有投资性的商品。典型的双性商品如住房、茅台酒。要想成为双性商品有一个必要条件:商品品质长久保持甚至越来越好。具备这个条件的商品,很有可能成为双性商品。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需引入几个概念。
价格扩张,即价格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高ΔP/ΔT大于0。
价格收缩,即价格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低ΔP/ΔT小于0。
数量扩张,即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ΔQ/ΔT大于0。
数量收缩,即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少ΔQ/ΔT小于0。
P价格,Q数量,T时间。
双性商品中一些商品往往呈现价格扩张和数量扩张,即:价格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高,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
双性商品由于具有需求性和投资性,需求当然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显然,双性商品的需求范围更广需求更多。
是需求的持续增加使得双性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数量持续增加。
双性商品的价格扩张和数量扩张可以永远持续吗?
这大家都知道,不可能。只要带有需求特性,数量扩张一定会戛然而止,变为数量收缩;价格扩张也一定会戛然而止,变为价格收缩。
什么时候是截止点?在接近需要的时候。
假设平均每人对住房的需要是60平方米,那么当住房存量接近人均60平方米的时候,例如可能是在人均45平方米(随便说的,是假设),数量扩张就会终结。价格扩张可能延后也可能提前终结。
双性商品体现出的现象: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好像是违反了需求定律。不是的,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需求曲线的移动,也就是需求的增加。凡是体现出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现象的,背后一定有需求曲线的移动。是需求曲线移动,带动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不是价格上涨使需求量增加。
住房,从某角度看是必需品,但我国住房却体现为投资品的比例较多,这确实是有问题的。消费者被投资者裹挟,多花了不少冤枉钱。“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完全正确。
那什么是用来炒的?股票之类的金融品啊,那是纯粹的投资品。炒股等是天经地义的,炒房是违背常理的。但是我国股市牛短熊长,炒股不是那么好炒的。房市牛长熊短,好炒,所以炒房大军汹涌。
“房市不倒股市难好”,“股市与房市是跷跷板”。这些话有些道理,但也未必尽然。股市不好,恐怕还是因为股市中的“烂货”太多,如果多是像贵州茅台那样的股票,股市会不好?要想股市向好牛长熊短,需要把股市中那些“烂货股”、“爆雷股”排除。
双性商品,还是回归单性商品的好。单性商品指只具有消费性或投资性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