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1133.空谷余音
2006.12.2
空谷余音,就是我们常说的回音,属于物理现象。
社会生活中也有空谷余音,如张勋复辟和我最近遇到的一场争论。
争论起源于我的一篇文章《1118.清代的奴隶制残余》中的一句话:“犯人的强制劳动属于什么性质?恐怕也有一些奴隶制的残余。”有人竟从中看出我反对犯人的强制劳动,以此为题洋洋洒洒的写了两倍的文字进行驳斥和攻击。我以《1120.奴隶制也是社会的发展进步》答复后,此人依然不依不饶,让我怀疑该人是否与犯人的强制劳动有什么利害关系,回敬了《1121.特殊利益》。该人又将矛头转向我对司法腐败的批判和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指责我过多的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对司法腐败的批判,不过是维护一己私利,是向体制挑战,彻底暴露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改革,就是向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挑战,从而解放社会生产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旧体制对生产力的束缚、对腐败滋生的根源不被消除,伤害的不仅是全体人民的利益,也是每个公民的利益。
由于我十三年来主要是同公检法打交道,对旧体制下的司法腐败感触尤深,对此较多的发表了一些意见,比重并没有超出《探索集》内容的百分之五,却深深的刺痛了一些人的神经。公开的论战容易引火烧身,就改换面目,讽刺挖苦、攻击谩骂。或者抓住一些问题发难,貌似正义,情急之下就会原形毕露。
对此,除了迎头痛击,还有别的选择吗?于是,我针对其主要的观点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直到这篇。
是否过分,不够厚道?有时,我也问自己。从其有备而来,从其气势和手法,从其理屈词穷时的顽固和自以为致命的人身攻击,我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沉默,只能让他们更为猖狂。还其本来面目,让其体无完肤,是最好的选择。即便是刚出道的年轻人,留下一点教训,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未必不好。何况辨的是理,说的是心里话,传播的是正确的观点。
树欲静,而风不止;车已过,音犹在。司法体制的改革才拉开序幕,政治体制的改革刚刚破题,遇到各种不同的议论和阻挡,不足为奇。以人身攻击掩饰内心的恐慌,以卫道士的面目前来挡道,也很正常。然而,蚍蜉撼树谈何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他们所能留下的,只有空谷余音。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