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i n u x:“@汪涛 化学不易测量,但可以实验。企业的经营某种程度是不是也可以看做一中实验。” 汪涛:“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包括各类社会对象,往往很难进行严格的实验。往往是“试验”。这区别是什么?“实验严格的说法是‘受控实验’,也就是环境、被测对象等都是严格受控的。“但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只是部分控制,难以控制全部。这种不完全受控的就是试验。”
36(慢即是快):“@汪涛 请教:社会行为中,观察是日常必须,这跟测量的区别界?何时测量/观察大致定性,何时需要定量,谢谢。” l i n u x:“是的,试验更合适,试验的结果,可以通过统计来测量。” 汪涛:“@36(慢即是快) 您的问题很好。在过去‘观察’一词经常采用。” manku:“@汪涛 请问,如果按全透明化运行经济活动,差值就基本不存在了,难以进行交易了? 我问这个问题是有个淳朴的理性想法,经济活动能不能把所有成本,都公开透明化,这要对于价值导向的引导会比较好操作,对于剥削会有比较好的限制。” 汪涛:“‘观察’一词带有这样的含义:‘由人作测量主体’‘大多是定性的’‘全过程,可能没有特别严格限定测量对象’,但从最一般意义上说,人类也是测量主体,只是测量误差受人类自身误差因素影响。“另外,观察也带有未能定量的含义。定量化的测量是测量过程与测量基准进行比对而产生的。如果仅仅人自身去进行单纯的观察,就不会有定量。” lting ^_^:“我以前还想过大数据化或者智能化操作可不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合理消费呢,比如你喜欢吃蛋挞,但今天已经吃了三个了,so你已经没有买第四个的机会了 。” 汪涛:“@manku 很难完全公开化。利润的存在很大程度就要对成本保密。否则买方就会将价格压到接近成本的程度。” lting ^_^:
“可是现实经济活动追求的不可能是这个,起码大范围内不可能。” 汪涛:“@l i n u x 统计是测量的一种方法,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原来的经济学往往把统计等同于测量了。 “统计学存在很多问题,经济学家们都未关注到其问题所在。主要在于统计学的相关分析。“我在《实验、测量与科学》一书中讨论了相关性与测量相对误差的关系。” l i n u x:“统计应该是一种间接,更不容易精确的测量。” 汪涛:“@lting ^_^ 大数据或智能化帮助人们合理消费当然是可以的。但在这个方面坦率地说买方与卖方并不完全一致。因为从卖方来说,总是希望你消费得越多越好。” lting ^_^:“以前涉及写代码时到食堂吃饭时闪过这样的念头,起码十年前了 :) @l i n u x。 lting ^_^:“@汪涛 嗯,的确。” 汪涛:“@l i n u x 测量学最主要的工作是处理测量误差。一切测量都存在误差。而相关性却只关注相关的方面,不考虑误差问题了。“如果相关系数为90%,从统计学角度看数据相当好了。但它对应的相对误差约为10%,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数据就不那么好。“原来科学界对于实验和测量存在两个认识偏差。第一个就是认为科学的基础是实验,但事实上是测量。第二个是对误差的认识,牛顿认为测量误差可以无限减少,从而可忽略不计。但事实上误差对测量是极为重要的。测量误差的存在是测量最基本的性质。只是到了量子力学时代,才以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无可质疑地理论形式呈现出来。“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对应的是测量主体误差。社会领域主体误差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非常大的。“马克思对于价值的认识情况是这样的。他把商品分解为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对应于其他人谈的价格(但又不完全相同),而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效能。他用抽象地方法去掉使用价值,而只讨论价值,这就是他在《资本论》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也特别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认为需求的心理学问题是不可测量的,因此无法去进行研究。也是采用回避的方法。“微观经济学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来替代对需求的心理学研究。” 如臂使指:“期待看到从生态进化的复杂系统角度解释经济学的理论。” 汪涛:“@如臂使指 一切社会和生物界很容易想到对应于‘复杂系统’。我对这个问题在《生态社会人口论》一书的附录中提出了循环因果律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