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94 0
2010-03-07
我们来总结一下第三章吧。在人民币汇率的伪概念下隐藏着三个真实的战场:甲方与丙方是决定性的主战场,已硝烟弥漫;甲方与乙方的在主动权、利益瓜分的次要战场,早已炮声隆隆;而甲乙方合作共同对付广大民众的辅助战场,结果早已有定论----遍地哀鸿啊!
西方和西方人向来鄙视中国和中国人,这不奇怪,仅靠20年所谓经济奇迹就能折服他们,获得尊重,不可能。他们出于好奇也好、嫉妒也好、本能也好,开始沿着经济思维的路线图逆查中国经济的破绽----粮食、教育、能源、环境、就业、贸易、金融、科技等---无不漏洞百出,于是他们全方位出手----最后锁定:人民币汇率的胜负手!
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之战,对美国是战术性的,顶多能站在战役层面,而对甲方则是战略性的,是决战!生死攸关呀,不知昏昏欲睡的甲方意识到了没有?决策层的两个“蓄水池”早已水漫金山,这第三个“蓄水池”不知是铜墙铁壁、还是空中楼阁呀。笔者估计80%的概率是空中楼阁。
主战场败了不要紧,首先二三年后才收官,有个缓冲期;其次损失点“银两”是天朝不太在乎的;再者甲方看家的“喉舌”完全可以把黑的唱成白的嘛!但另外两个战场甲方必须赢啊,否则恶性通货膨胀可就不是预期了----
犹豫了很久,还是提个建议吧:按照传统市场经济学理论,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有三至六个月的进口额度即可,若为一年则绰绰有余。把这个理论延伸到个人和家庭,按人均GDP为2.5万人民币现折合3700美元来参考,个人的“外汇储备”为3000美元----节衣缩食可应急两年----不失是个保险、稳妥之举。至于黄金,除了传统和惯性及中国式的疯狂(我没有批判《货币战争》的作者啊),没有任何大国的信用支持啊;再说黄金变现能力差,在中国谁信你手中的金条哪?
为什么要有应急的准备呢----全民的恶性通胀预期呀!应急而已,即使人民币汇率引发的“战争”全面失败,经济动荡个两三年,一切又归于平静-----中国民众拥有一流的忍耐力!这忍耐力来自何方:民众的愚昧、自卑?统治集团的狡猾的行政手段?政府的透支了又继续透支的信用?


第四章 人民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感慨的说:人民币一出生就是“弃儿”。它没有超凡脱俗的独立性;它没有真实表达经济活动的机会;它没有正常输出自身价值的方式;它没有被世界广泛承认的信用;它甚至都没有健康的流通功能------这就是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交织着爱与恨、无奈与恐惧、悲欢离合而又孜孜不倦的追求!先说说人民币对经济活动的表达吧----即极有争议的GDP,中国GDP的高增长得益于两个概念:家庭和农村劳动的货币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养只鸡,自己杀了吃了,没和人民币发生关系,但把鸡到集市上卖了,换成了人民币,就“货币化”了,GDP就增长了。假设:一个裁缝一天生产一件衬衫,在衬衫厂 100个农村女工通过流水作业一天可生产1000件平均每人10件(这个故事后面还用哦),瞧,“劳动生产率”提高了,GDP又增长了。呵呵
于是,“人口红利说”是个伪说:劳动力在农村的劳动与在城镇里的劳动没有本质区别,但换个地方却可以实现“货币化”,何来的红利?如果中国GDP的平均增长率按12%算,这“货币化”的贡献率不会低于4%(笔者按四分之一算,凭感觉呀,没数据),显然这种增长已走到了头,甚至逆转。
另外,仅为这2亿流动人口的转移,而且是时间比较集中的“大迁徙”---造就了铁公机---造就了“腐败的人民币”,但却毁掉了固定资产的商业效率,“货币化”的社会代价十分沉重!由此可窥见一斑。
与“货币化”相比,“劳动生产率”简直就是魔鬼了----在中国,它创造了“嗜血的GDP”。再讲个故事吧:一个切墩儿一天能切20盘土豆丝,用土豆挠子和菜刀,挣20元。后来引进了资金和技术,电动机器替代了菜刀,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天能切50盘土豆丝。而老板认为切墩儿轻松了,每盘只给0.5元了,切墩儿挣了25元,心里不平衡,于是用土豆挠子时就故意很浪费资源,老板不高兴辞掉他换了个不会刀法的劳动力,每盘0.3元,因为老板是让利促销才卖掉50盘呀,那钱都哪去了呢?哈哈,中国的GDP越增长就越嗜血成性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