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1281.循吏、能臣与酷吏、贪官
2007.3.26
史书上通常记述四种官员:循吏、能臣与酷吏、贪官,庸官一般不表。
循吏,指遵循做人为官的古训、为人楷模的官员。
能臣,指虽不完美、业绩突出的官员。
酷吏与贪官就不必解释了,或清、或能,都不能掩盖其残酷与贪婪的恶名。
四种官员之佼佼者,都可青史留名。区别是:或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
流芳千古者,以天下为己任,廉洁奉公、忠君爱民、骁勇善战、敢于直言、智勇双全、政绩卓著,通常活得艰苦。
遗臭万年者,多以私利为目标,横征暴敛、阴狠残忍、不顾廉耻、富甲一方。能上史册者,虽多不能善终,但也荣华富贵、名镇朝野、轰动一时。
所以,有人不能流芳千古,也要遗臭万年。
官员是国家的管理者,通常经过选拔,具有一定的文化和政治素质。特别是能臣,治国可为栋梁;经商可为巨富。才用于国,则国治;用于己,则己富。公、私不能两全之时,就或为循吏,或为酷吏、贪官。可见酷吏、贪官未必无才,只是走了自私的极端。而能臣与酷吏、贪官之间,并非隔着万里长城,有时仅一步之遥。而国家在处理上,有时网开一面,有时忍痛割爱。
为官,多想名利双收,上为国家、百姓,下为自己、宗族。所以有人成为循吏、能臣,有人成为酷吏、贪官,取决于个人的志向,也受制于环境的制约。康熙朝多出循吏、能臣,有君明臣能之说,为清以后历朝的楷模。五十年代,我国的吏治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至今为国人乐道,但我们过去的吏治多建立在个人素质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一旦信仰危机,就造成了腐败的横生、世风的日下。
信仰是可变因素,虽可以通过教育熏陶,更多的受制于客观存在。而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并存,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何以各国吏治不同,值得分析研究。
民主制度注重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专制制度注重个人的素质和法制,解决的都是为官者不能、不敢腐败的问题。
通过民众的参与,遏制官员的权力,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政治清平的成功经验,也是世界政治发展的方向。如英美法系就极大的遏制了司法腐败的问题,而大陆法系就为官员的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水无至清,人无完人。但好的制度可以塑造循吏、能臣,差的制度可以孕育酷吏、贪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