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450 6
2010-03-08
自己动手计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民财富(1)

引:在一本科幻悬疑小说《牛顿的新装》里,描述了“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个世界,它们在探索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时,前者依靠各种“自圆其说”所谓的定理,而后者则是以精确的计算来验证。


自己动手计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民财富


在今年二月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报告的发布现场,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说:“房地产打下去GDP就掉下去了,GDP掉下去,温总理比我们开发商还急”,快人快语道出了政府在调整经济政策上的困窘。从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普遍噤若寒蝉,而在我国随着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层出不穷,使得诸如吴敬链、厉以宁和茅于轼之类的专家学者,他们头顶上的华丽光环褪色了。在这个不算太冷的春天,处境狼狈的还有国家统计局,他们在《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里发布的房屋销售价格上涨指数,以及之前公布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以及GDP数据受到质疑。

在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之后,对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来说,意味着要做实验和测试数据。同样的在西方哲学领域,“科学”与“实证”是同义的,如果以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看,不能在物质或经验方面得到验证的理论,根本谈不上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从2003年到2010年,在胡温主政期间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样的一个写有“科学”字眼的理论,我们有必要抱着实证的态度,找出其内在的科学性,揭示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大凡阅读过《政治经济学》的读者,恐怕都知道“杜林”此人,如果模仿写一篇《反杜林论》,从理论到理论、又讽刺又挖苦的思辨实在是辛苦,简单点我们就用一般马克思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来估算现实生活中的国民经济指标。

在自己动手计算之前,我们明确一下理论原则、数据背景和社会因素。马克思经济学是严格区分生产活动与非生产活动的,简单地说只有生产和贸易部门,才是真正的创造价值并形成国民财富,这与主流经济学做经济量化分析时在国民经济部门的选择范围上不同。在统计数据来源方面,我们要用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全国部分部门投入产出表里所提供的数据,从官方网站上我们可以查阅到1987年、1990年、1992年、1995年、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在本文中我们将用到2002年,以及资料较新的2007年投入产出表。最后是提醒一个社会问题,中国工人曾经可以凭一本《鞍钢宪法》小册子,参与到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体现“当家作主”的主人地位,而面对社会上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雇佣劳动关系,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理解一些数据的现实意义。


部门分类

现在我们对2002年、2007年投入产出表所涉及的42个部门,做大致上的第一部门(生产部门)和第二部门(贸易部门)划分,具体如下:

生产部门 = 农林牧渔业、所有的制造业、交通运输、建筑、公共设施、科教文体卫和娱乐业
贸易部门 = 批发和零售业 +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版税部门 = 金融业 + 保险业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金融业、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是维持“社会生产”的“社会消费”,可以划入版税部门分类。不过在投入产出表中,没有分别给出“租赁业”与“商务服务业”的数据,所以把两个行业的数据计入贸易部门。

计算公式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是“按当年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或许有人提出疑问:马克思经济学上的价值(劳动时间)与价格(价值的货币表示)是两个概念,的确如果我们不能取得“价值”的数据,至少应该考虑用“劳动时间”来作衡量的标准。对于“物化劳动系数”与“实际的生产价格”之间经验性验证的理论,在这里本文不引用和概述了,我们直接使用投入产出表里的数据。公式如下:

总价值 = 生产部门总产出 + 贸易部门总产出
不变资本耗费 = 第一部门的生产和贸易部门投入
最终产品价值(含折旧)= 总价值

不变资本耗费
最终产品价值(不含折旧)= 最终产品价值(含折旧)

折旧

在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表的象限里,横行有各行业的“总产出”数据,我们不难计算出“生产部门总产出”和“贸易部门总产出”的数据;至于“不变资本耗费”,我们可以理解为生产和贸易部门的中间投入,表的纵列有各行业的“总投入”的数据,所以此项数据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至于“折旧”一项数据,除了查阅当年的统计年鉴,可以在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一项累计得到。

上述的总价值、最终产品价值(含折旧)和最终产品价值(不含折旧),是马克思经济学意义上的TVGFPFP,它们与目前我国实行的SNA经济核算体系里的TP(总产品)、GNP(国民生产总值)和NNP(国民生产净值),是可以做同一层次上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8 13:02:00

自己动手计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民财富(2)

(接上)




财富指标

按照上面的部门分类方法,我们在不考虑行业或部门之间影响因素的条件下,简单地将各部门的数据进行累加,分别得出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生产、贸易及版税部门合并表数据,具体如下:

表一
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合并表
单位:万元
  
  
  生产部门
  
  贸易部门
  
  版税部门
  
  中间使用合计
  
  总产出
  
  生产部门
  
1545515092
  
  89285047
  
  50787959
  
  1685588098
  
  2675791218
  
  贸易部门
  
132762620
  
  19321672
  
  14966001
  
  167050293
  
  289619904
  
  版税部门
  
38406151
  
  16974119
  
  7697314
  
  63077584
  
  168893894
  
  中间投入合计
  
1716683863
  
  125580838
  
  73451274
  
  1915715975
  
  
  
  劳动者报酬
  
481213035
  
  56061245
  
  52230714
  
  589504994
  
  
  
  固定资产折旧
  
  
  
  
  
  
  
  187405672
  
  
  
  总价值增加值
  
959107355
  
  164039066
  
  95442620
  
  1218589041
  
  
  
  总投入
  
2675791218
  
  289619904
  
  168893894
  
  3134305016
  
  
  


表二
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合并表
单位:万元
  
  
  生产部门
  
  贸易部门
  
  版税部门
  
  中间使用合计
  
  总产出
  
  生产部门
  
4848618578
  
  159395850
  
  97534427
  
  5105548855
  
  7281686212
  
  贸易部门
  
216875352
  
  39964176
  
  18847147
  
  275686675
  
  553917452
  
  版税部门
  
111510635
  
  19965878
  
  15439466
  
  146915979
  
  352985956
  
  中间投入合计
  
5177004565
  
  219325904
  
  131821040
  
  5528151509
  
  
  
  劳动者报酬
  
921804614
  
  68451184
  
  110217202
  
  1100473000
  
  
  
  固定资产折旧
  
  
  
  
  
  
  
  372555322
  
  
  
  总价值增加值
  
2104681647
  
  334591548
  
  221164916
  
  2660438111
  
  
  
  总投入
  
7281686212
  
  553917452
  
  352985956
  
  8188589620
  
  
  



根据前面提供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出马克思范畴三大经济指标。这里以2002年为例,运算过程以下(具体结果见表三):

TV(总价值) = 生产部门总产出 + 贸易部门总产出
= 2675791218
+
289619904
= 2965411122

C(不变资本耗费) = 第一部门的生产和贸易部门投入
= 1545515092 + 132762620 = 1678277712
GFP(最终产品价值(含折旧)= 总价值

不变资本耗费
= 2965411122 1678277712= 1287133410
FP(最终产品价值(不含折旧)= 最终产品价值(含折旧)

折旧
= 1287133410 187405672=1099727738

表三
2002
年和2007年中国经济的TVGFPFP
单位:万元
  年份
  
  TV
  
  GFP
  
  FP
  
  2002
  
  2965411122
  
  1287133410
  
  1099727738
  
  2007
  
  7835603664
  
  2770109734
  
  239755441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8 13:03:24

自己动手计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民财富(3)

(接上)


写到这里想起自己美好的童年,曾经在1986年的夏天花五分钱买一根冰棍从街头舔到街尾,然而时光穿梭到了2010年,现在小店铺的雪糕售价是一元钱。我们要扣除物价影响因素,计算出实际的国民财富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 2008 》里,提供了以1978年为基准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我们用它算出1978年之后的每一年实际GNP,将当年名义GNP与实际GNP的比率作为价格指数。具体的计算结果见表四。

表四
2002
年和2007年中国实际GNP和实际GFP数据
单位:万元
  年份
  
  GNP
  
  实际GNP指数(1978年为100
  
  1978年为基数的实际GNP
  
  价格指数(1978年为100
  
  GFP
  
  1978年为基数的实际GFP
  
  1978
  
36452174.74
  
  100
  
  36452174.74
  
  100
  
  
  
  
  
  2002
  
1190956892.74
  
  888.5
  
  32387757256.49
  
  3.67
  
  1287133410
  
  350717550.41
  
  2007
  
2514832201.64
  
  1512.5
  
  55133914294. 25
  
  4.56
  
  2770109734
  
  607480204.82
  


至此我们对2002年和2007年中国国民财富的计算是完满完成了,也许读者提出疑问:每年政府会发布SNA体系的国民收入数据,我们何必自己再搞另外一套参数?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同一个经济环境下,不同的理论会作出不同的预测,从而我们能比较到哪一种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一些重要的经济事实的本质,并检验各种理论是否与这些事实相符合。

2008年的经济风暴里,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一个“实体经济”概念,当美国金融业出现危机之后,国内没有能力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事实上在发达国家中,它们的“第三产业”(版税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通常在65%以上,然而对我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球排到倒数的经济体,稳定农业生产加快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搞好“实体经济”才是基本的。所以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创造理论,有助于我们对国民经济中工农业的发展状况有个明晰的判断。


财富分配

近几年来,在过完春节之后报纸电视等媒体常出现“民工荒”之类的字眼,普遍的观点认为沿海一带工厂的工资已不能再激发起农民工背井离乡的打工热情。显然这是一个收入与分配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计算马克思经济学意义上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分析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在国民分配中的份额。在投入产出表中,没有严格地区分生产者和非生产者的数据,我们假设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均为生产者,直接使用表中的“劳动者报酬”数据;版税部门分为政府版税部门和私人版税部门,我们将表中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视为政府版税部门。计算的公式如下:

VA(增加值) = 生产和贸易部门的增加值 + 贸易部门的中间投入 + 生产和贸易部门支付给私人版税部门的使用费用 = 总增加值-政府版税部门增加值+ 贸易部门的中间投入
V(可变资本)= 所有部门劳动者报酬总和-总贸易部门劳动者报酬总和-版税部门劳动者报酬总和
S(剩余价值)=VA V
S’’
剩余价值率)=S/V

2002年为例,计算过程如下:
VA(增加值) = 121858904148678451 + 89285047= 1259195637
V(可变资本)= 5895049945606124552230714 = 481213035
S(剩余价值)=1259195637481213035 =777982602
S’’
剩余价值率)=777982602/481213035=1.6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8 13:04:51

自己动手计算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民财富(4)

(接上)


2002年和2007年剩余价值的具体结果见下表:

表五
2002
年和2007年剩余价值(S)数据
单位:万元
  年份
  
  增加值(VA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S
  
  剩余价值率(S’’%
  
  2002
  
  1259195637
  
  481213035
  
  777982602
  
  162
  
  2007
  
  2732981880
  
  921804614
  
  1811177266
  
  196
  

面对计算出来的162%196%两个剩余价值率,我们怎么去理解和感受它们呢?其实无论是在广州火车站广场拿着大小行李到处窜的民工兄弟,还是在北京上海挤地铁的白领,在这个社会中所从属的经济地位是一样的,显然远远不是“主人”。我是一名普通合同制劳动者,就不对这个支撑起“阶级学说”和“暴力学说”的“造反有理”指数进行发挥了。我们继续分析劳动在财富分配中的所占比重,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六
2002
年和2007年劳动所得份额与资本所得份额
单位:万元
  年份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S
  
  V+S
  
  劳动所得份额%
  
  资本所得份额%
  
  2002
  
  481213035
  
  777982602
  
  1259195637
  
  38
  
  62
  
  2007
  
  921804614
  
  1811177266
  
  2732981880
  
  34
  
  66
  

我们可以看到在2002年和2007年份,资本所得是远远大于劳动所得的,这多少可以说明劳动者在我国国民财富所得中所占比例不大。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行计算历年的数据,再配合政府部门公布的基尼系数,加深对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的社会现象认识,以及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强调“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现实意义。


结束语

本文主要参考了西方马克思经济学的实证理论,对当前我国的国民财富和财富分配进行估算。在200年前缺乏宏观统计数据的条件下,马克思计算出英国曼彻斯特城棉纺工业和小麦种植业的剩余价值率,坚持用适当的数据来验证明自己的学说。现在是公元2010年三月份,国家统计局“2009年全国70个城市房价平均上涨1.5%”的雷人公报已尘埃落定,或许我们要认真地分析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某一行业或者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现状。


   

20100307
写于东莞

  

文中所用到的数据已打包放在:http://d.namipan.com/d/4cb483f4b4e3bd982a1c24a4672f0320413f5fcc4f450100,里面有2002年投入产出表、2007年投入产出表、1978-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和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的资料。与各位共勉,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8 13:22:23
什么是科学? 这种发展观与科学有什么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8 14:01:05
首先这种分类就是错误的,不科学的。我建议您,首先需要搞清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搞清这个整体结构后,在搞清这个结构的运行机制,再找数据,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