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的玉米片需求表如下:
价格(美元/盒) 需求量(百万盒/年)
P Q
A 5 9
B 4 10
C 3 12
D 2 15
E 1 20
萨缪尔森的玉米片供给表如下:
价格(美元/盒) 供给量(百万盒/年)
P Q
A 5 18
B 4 16
C 3 12
D 2 7
E 1 0
关于以上供给表萨缪尔森说:“这些数据表明,在玉米片价格在每盒1美元时,生产者将不会生产任何玉米片……”。就供给表本身而言,这句话没有毛病。
但我们有必要结合需求表谈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市场上真的出现了1美元/盒的玉米片价格,是因为发生了什么?显然,那是因为玉米片的供给量达到了20百万盒/年。
为什么玉米片的供给量会达到20百万盒/年?
我们从需求表开始说起。
第一时期A时期,玉米片的价格是5美元/盒,此时必然对应的是9百万盒/年的供给量。显然,这个价格是有利可图的,一定会有新的生产者进入,增加生产量。
第二时期B时期,生产量增加到10百万盒,假设全部销售,价格为4美元/盒。这个价格依然是有利可图的,一定会有新的生产者进入,增加生产量。
第三时期C时期,生产量增加到12百万盒/年,假设全部销售,价格为3美元/盒。这个价格依然是有利可图的,一定会有新的生产者进入,增加生产量。
第四时期D时期,生产量增加到15百万盒/年,假设全部销售,价格为2美元/盒。这个价格依然是有利可图的,一定会有新的生产者进入,增加生产量。
第五时期E时期,生产量增加到20百万盒/年,假设全部销售,价格为1美元/盒。
显然,是年生产了20百万盒玉米片后,价格才会降到1美元/盒。不会从天而降出来一个1美元/盒。
像萨缪尔森一样,供给曲线的分析者往往从最低价格开始分析,其实假设需求曲线不变,必须从最高价格开始分析,这样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生产量是由少到多的,价格是由高到低的。
生产量由少到多,价格可以由低到高——前提必须是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这样越往后期,需求越多,价格越高供给量也越多。住房、茅台等商品是这样变化的。这样的商品也不是可以无限呈价格与供给量正方向变化的,总有一天,价格会达到最高,供给量会达到最多。这就是所谓的泡沫破裂。
供给必须按需求供给,否则无法成交。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其实供给曲线也随之移动。供给曲线总是与需求曲线重合,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所谓的斜向上的供给曲线,在需求曲线不变时,根本无法画出。在需求曲线变化时,在每条新的需求曲线上取一个点连接会画出斜向上的线,人们就把这个线误解为供给曲线了。真正的供给曲线其实是那与很多条的需求曲线重合的线。
看图,要看三视图,才能知道整体。看一个剖面图,只是一个断面,不是整体。斜向上的供给曲线,就是整体的一个剖面而已(其实只有几个点,线是没有的,硬连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