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生鲜的认知我们存在以下误区:(1)单纯的市场规模是没有参考意义的;(2)对消费者的理解单一化、片面化,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判;(3)生鲜经营是有技术壁垒的,但技术掌握在“泥腿子”手里;(4)人才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被低估。
2、资本看一个项目有自己的逻辑:首先,该项目所在领域的市场规模是不是足够大?其次,在这个领域是否有垄断性企业出现?如果没有,该项目具不具备未来成为行业巨头的潜质?如果回答是的话,这个项目很有可能被资本选中。但是上面的逻辑忽视了生鲜经营本身的复杂性。
3、对于生鲜经营而言,它的技术壁垒并非上述IT技术,而是关于生鲜的采购、储存、物流、打理、保鲜、陈列、定价、营销等一系列技术。生鲜经营技术掌握在一线实操人员手中。而这些人员的经验和阅历可复制性难;
4、业界对生鲜技术的认知误区是,多数人关心IT技术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管理,但对生鲜经营技术关注不够,使得生鲜经营在实操层面存在短板。
5、每一个生鲜企业的骨干员工,用一个字来形容,全是‘攒’下来的。没有时间的积淀,这种人才不可能到位,而这种人才不到位,企业无法在人、财、物、进、销、存中去抠取利润。其实这点生鲜产业的公司可以学习海底捞,有时候高学历的人不一定在这个行业可以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