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全球开放经济体中,高储蓄、高外储、高国储三大压舱石可能松动,资本管制、汇率管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都受到掣肘。原有的增长方式以及政策性经济,可能遭遇国际通行理念、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市场规律的冲击。
2.在《中美贸易战下的房价、物价及利率走势》一文中强调:“贸易战的实质是‘以打谋合’,双方通过极端博弈谋求新的合作方式。”
本质上,贸易战是规则重构战,即深入改革,扩大开放,在博弈中重构贸易规则。
当前,以改革开放应对贸易战,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3.理想的道路是改革迎开放,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改革停滞,遭遇外溢性风险,反噬开放政策,进而关闭国门。谨防改革与开放失调,这正是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所言的“后发劣势”。
4.全球化是一个国家主权不断被让渡的过程。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成员国逐步让渡了钢铁资源管理主权、关税主权、货币发行主权、部分财政政策主权以及其它经济决策权。
5.当前中国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是以国内市场或相对封闭的市场为条件的,但是在全球开放经济体中,宏观经济政策面对的是全球化自由市场,政策实施的效果将在全球化市场竞争波及。
中国过去的增长道路,极为依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全球开放经济体中,这两项政策的灵活性和效果都大受影响,甚至还容易遭遇国际市场规律的干扰而缺乏足够自主性,政府的财政扩张能力大受限制。如此,中国“政策性经济”的动力则遭到严重的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