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3月12日 16:05 来源:齐鲁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旦公权私用,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荫及子孙",一些看上去无职无权的官员子女却可以把父母的权力化作自己的社会资源,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抢占先机。这对于社会公平就构成了直接的挑战。
3月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做客人民网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其间,他表示现在老百姓不满意的是有些官员看起来自身的账面财产并不是很多,但是子女的财产非常多。从现在揭露的很多案件都可以看出来,很多腐败问题都是通过子女等亲属反映出来的。
这段话再次提醒了目前的权力监督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于公务员的财产申报,国家一直非常重视。1995年制定了《县处级以上干部财产申报规定》,2009年又进一步规定了《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其中也包括个人财产和其他有关情况报告的义务。虽然制度不断完善,但是执行的结果如李金华所说,老百姓“并不是非常满意”。
每一项重大政策的调整往往牵涉到社会财富的分配,腐败分子总会想尽办法把手中的权力变成攫取财富的工具,然后再把财富转移到子女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手中,躲避制度的监督。全国政协委员张力日前在政协分组讨论中,讲了一个“开奔驰买经适房”的现象,很耐人深思——一项造福于民的政策竟然成了个别腐败分子的金库。这也从侧面说明,好的政策如果没有完整配套的监督体系,未必就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政策执行中的权力究竟是如何运用的至关重要。
一旦公权私用,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荫及子孙”,一些看上去无职无权的官员子女却可以把父母的权力化作自己的社会资源,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抢占先机。这对于社会公平就构成了直接的挑战。不久前,浙江温州龙湾区甚至曾出台过一个安排干部子女就业的文件,消息被媒体披露后引起了群众很大的意见。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相对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群众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更为敏感。比起某些“富二代”的优裕奢华生活,这种干部子女靠出身改变命运的现象更让人愤慨,因为所有领导干部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也只能为民所有。
从某种意义上讲,绝对权力会产生绝对腐败,这种腐败往往就体现为特权。清除特权不能只靠干部的躬身自省,必须依靠法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王利明说:“法治的实质是规范公权、保障私权”。对权力监督的探照灯不能只打在执行者的身上,应该尽可能扩大范围,像阳光一样直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斩断腐败产生的特权与缩小贫富差距一样,都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 沙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