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40 1
2010-03-13
具体相关信息媒体公开资料,这里谈几点我的认识。
金融危机之后,从08年尤其是09年密集推出区域规划,包括目前的皖江城市带,其实规划只是规划,后续的国家政策并没有随之而出,而仅仅只能代表是一种思路,这个思路兴许早就有之,但是是乘着全球金融危机,世界需求大幅萎缩的情况下显化。我的印象中,国家最初大力宣扬的是汪洋领导的广东省的产业升级,腾龙换鸟。理想状态是沿海地区发展高端制造和服务业,向中西部地区或者就地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西部地区进一步做好资源开发和特色农业。如:广东是珠三角转移粤北地区和中西部,福建海西发展江西,江苏苏南苏北,长三角转移中西部,通过这样的配置,提高消费能力,扩大内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保证国家经济的战略性安全。
从接下来的成渝经济区,西安城市群,长三角规划会越来越清晰的看出国家的这个思路。
这么多的规划出台,其落实就不是想当然就能实现的,像广东的出口导向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其实是复杂的,随着经济复苏,部分行业企业可能会起死回生,另外产业升级所需要的人才技术是个根本性的难题,所以规划的实现注定是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中会有特例,优势得天独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无一或缺——这也正是皖江城市带被称为示范区的原因。
其实皖江城市带规划只是今年才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规划早就有之,且,国家所希冀的产业升级转移很早就已经自发的出现。承接的产业来自珠三角长三角乃至北方。
为什么是安徽?
最最根本的还是安徽的区位优势。
皖江城市带依江而立,西北辐射中原,西南为九州通衢武汉,九江南昌长沙,东接江浙遥望上海,全中国没有比这个位置更好的地方了。
安徽的交通状况在近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完成了一个关键的思路变化那就是从发展内部交通网变为打通省际联系通道,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
安徽具备劳动力优势,原本长三角地区就汇集相当数量的安徽民工,承接长三角产业可以说一举两得。
安徽合肥的高校人才优势和工业基础以及安徽北部的煤炭资源令皖江城市带更显完美。
07年在上海,我们的外贸工厂就有分厂设在芜湖,老板有时说道在当地的遭遇,对当地人的懒惰好吃懒做以及政府人员人浮于事非议颇多,确实,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安徽勤劳的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守的自然是懒人,这跟苏北的情况比较相似。
但是我相信,国家战略规划这个推进剂会对安徽的官员们有很大的触动,借着这股东风,应该不会拖什么后腿,毕竟就是个承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4-29 23:16:30
安徽人,顶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