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企业文化
11853 1
2010-03-13

东风日产:文化融合带来丰厚回报

 
  早上730分。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下称东风日产)总经理大谷俊明、副总经理任勇率公司所有高管站在车间门口,手持小红旗迎接生产线工人上班。这段时间辛苦大家了。大谷俊明操着半生不熟的中文弯腰说。
  
  这是发生在5月的一幕,为了感谢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东风日产所有高管连续10天在早晨730分抵达生产车间,向工人们致谢并送上慰问品。
  
  晨风中并排站在一起的大谷俊明和任勇看起来非常轻松,在2009年一季度、2008年全年,他们率领的东风日产成为汽车行业盈利性最高的公司。
  
  不过在6年前却是另外一幕,任勇至今还记得20032004年中方员工在工厂食堂里抱怨不休的场面。谈起过往的艰辛,任勇有说不完的唏嘘往事。
  
  曾因文化冲突互相抱怨
  
  对于所有的合资公司,文化融合总是最初的、也是最致命的难题,东风日产也不例外。2003年,东风汽车与日产汽车合资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即是其下属子公司。
  
  业内对新成立的东风日产寄予了浓厚的希望,称其集合了风神汽车、日产和东风三大公司的精英。任勇作为风神蓝鸟最初的创始人,依靠2300万元资金,在三年内把风神打造成总资产超过50亿元的优秀汽车公司。而在本次合资中,东风汽车更是将70%的优良资产打包托付给东风日产合资公司。
  
  但是公司成立的前两年,东风日产让股东们失望了。20041014日,任勇做了 有生以来最痛苦的一次报告”——因为销量低迷,东风日产不得不限制花都工厂的生产进度,以避免过多库存积压。
  
  那个时候在食堂吃饭,中方的员工坐在一起,日方的员工坐在一起。我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互相抱怨。东风日产一名老员工对CBN记者说。
  
  同一件事情需要在不同的会议上向不同的人解释,根本无法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在2004年,我们遭遇了一个冬天。任勇说。2004年,东风日产销量仅6万多辆,同比下降6.6%,不仅跌出了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2.6%的市场份额甚至低于奇瑞汽车。任勇在2004年工作总结中明确表达了对管理层的不满。
  
  东风日产销售总部副总部长陈斌波认为,当时最大的问题即是中日双方难以融合。大家都有着一套成功的方法,但这两种套路却截然不同。由于风神的成功,东风日产原风神员工有着积极的进取心和信心,但日方更强调按照计划行事。
  
  与之对应的是中方员工在组织架构中的角色,熟知中国市场的任勇被安排分管生产,关键的营业等部门由日方把持。整个2004年,日方人员被固执的计划折磨得不知所措,而说不上话的中方人员只能是干着急。
  
  日方的失误首先体现在产品上。定位于年轻家庭的阳光搭载了2.0升发动机,配备诸多丰富配件,但结果却是拉高了成本和价格,拉远了与定位人群的距离。2004年,天籁的推出又影响了价格被拔高了的蓝鸟。
  
  只要降价一两万,市场情况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日方坚持必须按计划执行,机会就这样一个个地溜走了。陈斌波回忆说。
  
  巨大的挫折和外界此起彼伏的批评声,让吉田卫和任勇脸上感到火辣辣的灼热。必须改变这一切,任勇暗暗下定决心。而变革的第一步,就是他思索多年的一个行为基本法,从合资企业普遍存在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和方法的差异出发,寻找一个可以打开所有锁的钥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13 17:14:34
楼主还没说完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