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设计
结构的定义与特征
结构设置的规律往往源于结构本身的特征和存在的意义,在讨论企业组织的结构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阐释一下结构的定义、结构的特征以及在经营管理上的意味。结构是一个整体内部差异化的要素构成、分布与组合的方式,以及所呈现出的个体与整体的能力特征与规律。
换句话讲,如果一个整体由多个差异化的要素按照某种特有的方式组合,而这样的组合特征同时对个体和整体都会产生影响,那么要素之间的构成特征和呈现的规律,就是结构。
结构的关键要素包括整体、个体和组合方式。“整体”意味着统一的目标方向,个体之间存在关联性和共同的利益诉求。“个体”意味着局部、差异性和能最低于整体的独立性。“组合方式”则意味着不唯一性和变化。
根据“结构”的定义,一个整体的个体要素之间通常呈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多样化(个体的多样与丰富)。构成整体的个体要素是多祥的,个体越丰富意味着相互之间的关系模式越多、整体的延展空间越大。
第二,不平衡(个体之间不平衡)。构成整体的个体通常是差异化的,因为差异而相互之间呈现出不平衡。差异越大,意味着整体的容纳力越强。
第三,关联性(个体之间存在相关性)。个体之间因为存在相互关联和不同形式的相互需要,才有了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意义。
第四,变动性(结构的不稳定与变动性)。整体和个体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天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变化,从而导致结构的构成不是静态的,而是变动的。
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里处处都是结构,比如人口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家庭结构等。我们既是无处不在的结构的一部分,同时又面临着构建结构、实现整体效率的问题。结构的多样化、不平衡、关联性和变动性,带来的是机会和空间,还是冲突和混乱,关键取决于我们是否有结构意识,是否有结构化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