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0-3-15 21:12:19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5 20:34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3-15 19:52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5 19:15
呵呵,其实一个人的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导出这些观点的基础,如果基础是可靠的,哪么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推理,然后得出一些结论就会很有说服力
我也不是固执,只是看见了更多更新的东西
如果能够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系统的推理和演绎,并且得出了与实际相符合的结论,哪么,就没有放弃的理由,如果这样的坚持叫固执,那就固执一下又如何?
我还真没认为杨兄固执,准确的说是很执著!

在发表的问题上,我的经验是:这不是急的事,除非有晋升的问题。

作为理论研究,对相关的知识了解得越多所做出的结论就越有全面并正确的可能。
但问题在于,杨兄要是在前几天才知道有像保罗·罗默这么一位学者(确实不是约翰·罗默)(简评罗默新增长理论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736118-1-1.html),这说明,仅仅在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反过来讲,想必还有很多杨兄不了解但应该了解的东西。要是不顾这些而只推导自己的理论,这就有些固执了。

所谓专业和业余的研究者的差别在哪里,倒并不见得专业学者的理论或观点都对,正是体现在专业学者比业余的了解并掌握的东西要多很多。
王兄说的也是,后来我也看了另一个罗默的理论,还是没有感觉
不是我不愿意去了解他们的研究,我当初研究经济学的时候,原本就没有看过任何理论的,只是凭借自己的灵感,开始涉猎这个领域的
我看学者们的东西,是倒看,看一下主要观点,然后看一下基础,如果观点本身就与现实情况相差很大,我就不会再往下看,即使推理的天花乱坠
掌握东西多少,我现在觉得倒也不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在阅读西经发展史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西经的思维,都是很狭隘的,西经注重现实问题的研究,其理论基础基本上归结为自由和干预,并且建立理论的基础,都是一些似乎理性啊、边际啊等等之类的假设,这样我觉得就偏离了逻辑推理的基础,其实你可以看到,我研究理论与西经是有很大区别的,我研究的出发点就是社会存在的一些普遍共性,这个特点将贯穿我理论的始终,在后面,你依旧会发发现,我给出的微观基础也就是从我们常见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共性出发,来建立理论,不会弄一些难以度量的东西,这是我研究的特点,我不可能将世界所有的理论都看遍,也不想全部看遍,我需要的是了解并掌握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学思想,这就足够了
如果有个先行者,恰好如我的研究一致,我想这种几率是很小的,因为我建立经济学的基础涉及很多社会共性,如果有人已经研究并综合了这些共性,哪么我们至少能够看见对西经或者马经进行一些综合,或者已经将二者统一,如果是这样的话,哪么应该是能够为世人传播的,可是我至今都没有看见这样的一些理论,我看到的一些综合,不过是为综合而综合,当然我也看过中国的著名学者进行的量子场化的探索,可是看到这些探索的时候,我自己都感觉到是那样的浅薄和不自洽,没有任何基础可言,不过是一种现象的类比
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我能够轻易的写出人类社会发展的量子力学方程,但是我并没有去那样做,为什么?因为那是对微观系统的精密描述,我不认为人类社会用这个来描述会有什么突破,但是我知道一些结果
也许你认为,老杨太不虚心了,太狂妄了,那倒不是,因为我目前已经对社会的发展看的非常清楚了,我提出的很多东西,都在不断被现实验证,比如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我曾经在新华网提出,国家应该大力储备石油等,应该大力购买铁矿石等等,那是在2009年12月份,一个月后,美国率先大量储备石油,而现在,矿石价格飞涨,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因为我是根据理论来说话的,当时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说要谨慎投资,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看清楚发展
我不是在吹嘘自己,我说看见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用我的理论来说的,这里注意是我的理论,因为你已经纠正过了,没有得到验证的只能是假设
我至今看不见有谁能够给出这样的理论,如果有的话,我相信一定会被广泛的传播,而我看不到,所以,我坚持,我自信,我固执!
至少还有一个叫戴维·罗默的。所著《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好评。看来楼主也需要看一下下。尤其需要说明的是,该书有大量数学模型。这也不是简单地上百度看几眼介绍可以理解的东西。只有把一个作者的整个理论体系理解了,才有资格评价其是非。
该书定价七十九元,网上有售。估计能便宜一些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1:24:40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5 21:12
至少还有一个叫戴维·罗默的。所著《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好评。看来楼主也需要看一下下。尤其需要说明的是,该书有大量数学模型。这也不是简单地上百度看几眼介绍可以理解的东西。只有把一个作者的整个理论体系理解了,才有资格评价其是非。
该书定价七十九元,网上有售。估计能便宜一些吧。
其实我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需要能够很快了解一些观点的方法,穷其一生,我也不可能看完世界上所有的书,所以我了解的办法就是:在了解西经主要流派的基础上,再来查看别的理论,如果这些理论的观点和基础是建立在西经之上,哪么,我就不需要深入的阅读,无论再深入与精密,始终是无法挣脱西经的框架和范畴,最多是深化,再精密的模型和推理,我也不需要去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1:29:07
《高级宏观经济学(中文第2版)》戴维·罗默722页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695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1:39:21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5 21:24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5 21:12
至少还有一个叫戴维·罗默的。所著《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好评。看来楼主也需要看一下

下。尤其需要说明的是,该书有大量数学模型。这也不是简单地上百度看几眼介绍可以理解的东西。只有

把一个作者的整个理论体系理解了,才有资格评价其是非。
该书定价七十九元,网上有售。估计能便宜一些吧。
其实我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需要能够很快了解一些观点的方法,穷其一生,我
也不可能看完世界上所有的书,所以我了解的办法就是:在了解西经主要流派的基础上,再来查看别的理
论,如果这些理论的观点和基础是建立在西经之上,哪么,我就不需要深入的阅读,无论再深入与精密,
始终是无法挣脱西经的框架和范畴,最多是深化,再精密的模型和推理,我也不需要去看
没谁让你“看完世界上所有的书”,这么讲应该知道是什么吧?!
但你研究经济学,总要把经济学的主要著作看一遍吧!
我敢说,你看的不超过十本。这远远不够,该看的几百本不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1:39:43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3-15 21:29
《高级宏观经济学(中文第2版)》戴维·罗默722页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1&from^^uid=969508
呵呵,王兄,这个我已经看过了,从标题上看,就知道全部是西经内的东西,索罗模型,新经济增长理论等等我都看过的
这些都是部分的感性的接近,而且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局部,在后面这些内容都会在一个方程中得到体现

另外纠正一点,在新华上发的帖子是2008年12月,当时所有的经济学家集体失语,没有人知道如何做,做什么,很多国家在讨论发红包,美国开动印钞机,中国4万亿刺激,其实都没有找对路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1:41:59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3-15 21:39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5 21:24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5 21:12
至少还有一个叫戴维·罗默的。所著《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好评。看来楼主也需要看一下

下。尤其需要说明的是,该书有大量数学模型。这也不是简单地上百度看几眼介绍可以理解的东西。只有

把一个作者的整个理论体系理解了,才有资格评价其是非。
该书定价七十九元,网上有售。估计能便宜一些吧。
其实我有自己的读书方法,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需要能够很快了解一些观点的方法,穷其一生,我
也不可能看完世界上所有的书,所以我了解的办法就是:在了解西经主要流派的基础上,再来查看别的理
论,如果这些理论的观点和基础是建立在西经之上,哪么,我就不需要深入的阅读,无论再深入与精密,
始终是无法挣脱西经的框架和范畴,最多是深化,再精密的模型和推理,我也不需要去看
没谁让你“看完世界上所有的书”,这么讲应该知道是什么吧?!
但你研究经济学,总要把经济学的主要著作看一遍吧!
我敢说,你看的不超过十本。这远远不够,该看的几百本不止。
呵呵,你说对了,我看过的就一本,叫做《西方经济学简史》
我说过的,我需要的是了解主要思想和基础,因为我们的研究手法不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1:52:06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5 21:12
至少还有一个叫戴维·罗默的。所著《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好评。看来楼主也需要看一下下。尤其需要说明的是,该书有大量数学模型。这也不是简单地上百度看几眼介绍可以理解的东西。只有把一个作者的整个理论体系理解了,才有资格评价其是非。
该书定价七十九元,网上有售。估计能便宜一些吧。
很赞成这一点:“只有把一个作者的整个理论体系理解了,才有资格评价其是非。”

不过杨兄的心理是:只有自己的“理论”是最正确甚至是惟一正确的(虽然还没有充分验证),于是别的理论就不屑一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1:58:41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3-15 21:52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5 21:12
至少还有一个叫戴维·罗默的。所著《高级宏观经济学》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好评。看来楼主也需要看一下下。尤其需要说明的是,该书有大量数学模型。这也不是简单地上百度看几眼介绍可以理解的东西。只有把一个作者的整个理论体系理解了,才有资格评价其是非。
该书定价七十九元,网上有售。估计能便宜一些吧。
很赞成这一点:“只有把一个作者的整个理论体系理解了,才有资格评价其是非。”

不过杨兄的心理是:只有自己的“理论”是最正确甚至是惟一正确的(虽然还没有充分验证),于是别的理论就不屑一顾了。
理解有误,每个成为体系的理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坚持不看他们的体系,而只看思想和基础,是因为这些体系无论如何精美,都是要来表达这个思想的
西经往往因为精美的体系迷惑了很多人,也限制了很多人的思维,其实就如衣服,不过是外表的华丽而已,这样的华丽与要表达的思想比,我认为思想是核心,如果迷失于精美的体系,而忽略了这个体系要达到的目的,我认为是一种悲哀,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2:28: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2:30:58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5 21:58
理解有误,每个成为体系的理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坚持不看他们的体系,而只看思想和基础,是因为这些体系无论如何精美,都是要来表达这个思想的
西经往往因为精美的体系迷惑了很多人,也限制了很多人的思维,其实就如衣服,不过是外表的华丽而已,这样的华丽与要表达的思想比,我认为思想是核心,如果迷失于精美的体系,而忽略了这个体系要达到的目的,我认为是一种悲哀,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意见。
估计你是这么判断的:只要别的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与你的很不相同,依此就可以断定那不会有正确的结果。于是,再具体的内容就不用看了。

如果你的理论是正确的,非得采用像币阻之类的概念才能解释问题,那你的判断就是正确的。
反之,正说明是你研究偏了。

当然,愿是前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2:33:43
简单的树根 发表于 2010-3-15 22:28
反正你固定货币量弄出个波动方程 很危险,不符合实际情况。银行是个蓄水池,干旱了农民会敲开闸门放水,捞了把水抽回去,就是交点利息。不存在货币不够用,导致经济波动的情况。建议找个在金融部门工作人讨论一下。就我所知,注册的企业拿着一大摞合同甚至意向书就可以申请到流动资金。
这个方程是供需波动,本质与货币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2:39:59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10-3-15 22:30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5 21:58
理解有误,每个成为体系的理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坚持不看他们的体系,而只看思想和基础,是因为这些体系无论如何精美,都是要来表达这个思想的
西经往往因为精美的体系迷惑了很多人,也限制了很多人的思维,其实就如衣服,不过是外表的华丽而已,这样的华丽与要表达的思想比,我认为思想是核心,如果迷失于精美的体系,而忽略了这个体系要达到的目的,我认为是一种悲哀,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意见。
估计你是这么判断的:只要别的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与你的很不相同,依此就可以断定那不会有正确的结果。于是,再具体的内容就不用看了。

如果你的理论是正确的,非得采用像币阻之类的概念才能解释问题,那你的判断就是正确的。
反之,正说明是你研究偏了。

当然,愿是前者。
没有这样的想法,研究方法我不重视,是因为我只想要了解他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再具体的推理过程我都不想看,我是要了解一个人研究后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些结论是很容易与现实做出比较的,如果人家说的很符合,哪么还是会引起我的好奇心,去探个究竟的,这是我一直就坚持这么做的。
币阻也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概念,在后面的方程中根本就不需要,不过是为了描述一下现实,如果这个币阻有问题,于整个经济学框架的建立,没有任何损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2:51:43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5 10:58
没有货币会更加自由,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导出来
这个我支持,但既然更自由,那么现在为什么要有货币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5 22:53:18
mkszyz 发表于 2010-3-15 22:51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5 10:58
没有货币会更加自由,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导出来
这个我支持,但既然更自由,那么现在为什么要有货币呢?
社会发展阶段限制,以后我会详细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6:00:23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5 22:53
社会发展阶段限制,以后我会详细解释
赶快解释一下,我们也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7:04:15
下面先让李玉海自我介绍一下下:


获诺贝尔奖只需8

李玉海

甬祥先生说中国科学家有望在20多年以后取得多个诺贝尔奖,太晚!
也有不少中国市民预期在未来五年内中国人终将拿到诺贝尔奖,也不知道根据在哪。
我的目标是8 年。获奖领域:物理学和经济学。
一、为什么是8年呢?
因为前期工作都已经基本完成,即《能量学与哲学》和《价值动力学》(包括在已经出版的《经济学的本质》和《经济学的表象》两书),现在主要是推广宣传,这大约需要5-6年的时间。
二、为什么这么自信?
因为这是最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一是提出了能量运动的能耗最小原理和能量平衡后的能量自然分配原理”,二是将能量学原理应用到社会科学中,创立了《价值动力学》.书中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可以查阅我的文章(全国各地书店也有售)。
三、那么如何合作呢?
我和政府合作去获诺贝尔奖,我们不妨看成是一个投资,投资后的收益,也就是说获奖后的“奖金”全部投入公益事业,我一分不留。
合作事项计划如下:
1.需要物理和经济研究人员各2人。任务主要是完善书中提出的理论。如果在合作中再提出新原理,有新发现,一起挂名,如果没有就只能是奉献了。
2.需要物理和经济专业翻译人员数人(各3-5 人吧)。任务主要是翻译两书,向全球推广,同时向国外期刊发表文章。人多力量大,点子多,可以加快进军速度。
3.获奖导向员1-2人,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收集联络信息。
4.文秘兼管财务1人,写一些基本文字材料。
5.投资设备:1-4台电脑,电话等办公场所,这个不需要很多,如果节约着点,也就是3-5万。
6.合作时间:8年。
7.如果8年后没有获奖,我将赔偿贵方部分损失。
8.总投资:大约20万,最多不超过30万。费用主要包括工资、翻译费用、外语版出版发行费用、办公联络费用等。(这些费用我还不是太清楚,只是估算)
9.总人数不超过15人。有些人员属于临时人员,比如翻译人员。
10.版权收益的使用。版权收益由我支配,如果赢利,一部分用于偿还出版成本,一部分用于赔偿8年后没有获奖的一些费用。
四、我为什么要求合作呢?
只凭我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一是能量有限,二是我很懒惰。还有就是我相信集体的力量,相信政府的力量。如果仅仅靠我个人的力量,钱是可以节约一些,(我已经花了很多了,)但时间长了,效果还不知道是什么呢。
我希望我们能够合作,希望用8年解开这个情结,因为这是民族的事,不完全是我个人的得失。
如果愿意合作,再谈。

李玉海


-----注:这是李玉海在2005-12-18日说的话。四年过去了,我们再期待四年。楼主打算用几年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7:05:27
mkszyz 发表于 2010-3-16 06:00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5 22:53
社会发展阶段限制,以后我会详细解释
赶快解释一下,我们也学习学习。
这个需要一个推理过程
我尽量早点吧
正在向早日发布迈进
为了避免更多的误会,我也应该早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7:10:18

下面先让李玉海先生自我介绍一下下:


现在山西太原理工大学任教。主要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著有《能量学与哲学》、《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的表象》,还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获诺贝尔奖只需8

李玉海

甬祥先生说中国科学家有望在20多年以后取得多个诺贝尔奖,太晚!
也有不少中国市民预期在未来五年内中国人终将拿到诺贝尔奖,也不知道根据在哪。
我的目标是8 年。获奖领域:物理学和经济学。
一、为什么是8年呢?
因为前期工作都已经基本完成,即《能量学与哲学》和《价值动力学》(包括在已经出版的《经济学的本质》和《经济学的表象》两书),现在主要是推广宣传,这大约需要5-6年的时间。
二、为什么这么自信?
因为这是最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一是提出了能量运动的能耗最小原理和能量平衡后的能量自然分配原理”,二是将能量学原理应用到社会科学中,创立了《价值动力学》.书中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可以查阅我的文章(全国各地书店也有售)。
三、那么如何合作呢?
我和政-府-合-作去获诺贝尔奖,我们不妨看成是一个投资,投资后的收益,也就是说获奖后的“奖金”全部投入公益事业,我一分不留。
合作事项计划如下:
1.需要物理和经济研究人员各2人。任务主要是完善书中提出的理论。如果在合作中再提出新原理,有新发现,一起挂名,如果没有就只能是奉献了。
2.需要物理和经济专业翻译人员数人(各3-5 人吧)。任务主要是翻译两书,向全球推广,同时向国-外-期刊发表文章。人多力量大,点子多,可以加快进-军速度。
3.获奖导向员1-2人,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收集联络信息。
4.文秘兼管财务1人,写一些基本文字材料。
5.投资设备:1-4台电脑,电话等办公场所,这个不需要很多,如果节约着点,也就是3-5万。
6.合作时间:8年。
7.如果8年后没有获奖,我将赔偿贵方部分损失。
8.总投资:大约20万,最多不超过30万。费用主要包括工资、翻译费用、外-语版出版发行费用、办公联络费用等。(这些费用我还不是太清楚,只是估算)
9.总人数不超过15人。有些人员属于临时人员,比如翻译人员。
10.版权收益的使用。版权收益由我支配,如果赢利,一部分用于偿还出版成本,一部分用于赔偿8年后没有获奖的一些费用。
四、我为什么要求合作呢?
只凭我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一是能量有限,二是我很懒惰。还有就是我相信集体的力量,相信政-府的力量。如果仅仅靠我个人的力量,钱是可以节约一些,(我已经花了很多了,)但时间长了,效果还不知道是什么呢。
我希望我们能够合-作,希望用8年解开这个情结,因为这是民-
注族的事,不完全是我个人的得失。
如果愿意合作,再谈。

李玉海
注:这是李玉海在2005-12-18日说的话。四年多过去了,我们再耐心等四年。但愿意到时能够举国欢庆。但不知楼主打算用几年涅?另,文章赶快发表罢。别让别人抢了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7:12:32
刘大师的贴子本坛看不到。因其已经被锁。我去别处找。看能不能找来有代表性的东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7:16:21
还真找着点,时间关系,就不筛选了,随便贴一下下:


功勤发明创造:让黄河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   Post By:2009/6/20 11:33:00

刘功勤发明创造:让黄河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
----让黄河水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18个月。
----科技发明:把黄河水由黄变清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我们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水变清,使黄河下游流域,河南至山东东营入海口集水利,航运和城市用水于一体。让高原变平原,保护环境,化害为利。凭我国现有的技术和条件是可以做到的,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请看本人的科技发明:
一,发明创造:沉沙清水发电站。
二,让黄河水变清具体方法和技术措施是:
1.恢复黄河流域的草场和植被;减少黄河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2.降低黄河流水的速度从而降低黄河水对土地的冲刷;
3.在黄河流域修建人工湖泊和湿地使黄河水中的泥沙得到沉淀。

---运用本人的这一项发明创造完全可以让黄河水由黄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18个月。
发明人:首席科学家发明家刘功勤。联系电话:0581--82310217。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作者: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 发明家 刘功勤
地址:江苏连云港中山路147号《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电话:0581--82310217 邮政编码:222042



刘功勤定理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Post By:2009/5/15 8:21:00

刘功勤定理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科学发明:运用图像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1742年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
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数之和即(1+1)的问题。

证明如下:

在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中以0为原点,作X与Y轴角的平分线L即

Y=X1+X2。

结论:数学发现刘功勤定理 。

刘功勤定理1.在数轴和坐标系中我们把0确立为表示原点的特殊数;离开原点0的一段距离确立为1,因此,0和1分别为特殊数和基本数。 奇数包括除2以外的一切素数,素数是只能被自身和1整出的数。

刘功勤定理2.数是由0作为表示原点的特殊数,以1为基本数而形成的。

刘功勤定理3.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在(0,1]范围内。

因此,1742年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 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数之和即(1+1)=2的问题。

----通过本人以上证明是正确的。

这正是:刘功勤定理的确立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作者: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发明家 刘功勤
地址:江苏连云港中山中路147号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邮政编码:222042 电话:0518-823102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7:46:00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6 07:10

下面先让李玉海先生自我介绍一下下:




现在山西太原理工大学任教。主要研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著有《能量学与哲学》、《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的表象》,还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获诺贝尔奖只需8


李玉海


甬祥先生说中国科学家有望在20多年以后取得多个诺贝尔奖,太晚!
也有不少中国市民预期在未来五年内中国人终将拿到诺贝尔奖,也不知道根据在哪。
我的目标是8 年。获奖领域:物理学和经济学。
一、为什么是8年呢?
因为前期工作都已经基本完成,即《能量学与哲学》和《价值动力学》(包括在已经出版的《经济学的本质》和《经济学的表象》两书),现在主要是推广宣传,这大约需要5-6年的时间。
二、为什么这么自信?
因为这是最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一是提出了能量运动的能耗最小原理和能量平衡后的能量自然分配原理”,二是将能量学原理应用到社会科学中,创立了《价值动力学》.书中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可以查阅我的文章(全国各地书店也有售)。
三、那么如何合作呢?
我和政-府-合-作去获诺贝尔奖,我们不妨看成是一个投资,投资后的收益,也就是说获奖后的“奖金”全部投入公益事业,我一分不留。
合作事项计划如下:
1.需要物理和经济研究人员各2人。任务主要是完善书中提出的理论。如果在合作中再提出新原理,有新发现,一起挂名,如果没有就只能是奉献了。
2.需要物理和经济专业翻译人员数人(各3-5 人吧)。任务主要是翻译两书,向全球推广,同时向国-外-期刊发表文章。人多力量大,点子多,可以加快进-军速度。
3.获奖导向员1-2人,这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收集联络信息。
4.文秘兼管财务1人,写一些基本文字材料。
5.投资设备:1-4台电脑,电话等办公场所,这个不需要很多,如果节约着点,也就是3-5万。
6.合作时间:8年。
7.如果8年后没有获奖,我将赔偿贵方部分损失。
8.总投资:大约20万,最多不超过30万。费用主要包括工资、翻译费用、外-语版出版发行费用、办公联络费用等。(这些费用我还不是太清楚,只是估算)
9.总人数不超过15人。有些人员属于临时人员,比如翻译人员。
10.版权收益的使用。版权收益由我支配,如果赢利,一部分用于偿还出版成本,一部分用于赔偿8年后没有获奖的一些费用。
四、我为什么要求合作呢?
只凭我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一是能量有限,二是我很懒惰。还有就是我相信集体的力量,相信政-府的力量。如果仅仅靠我个人的力量,钱是可以节约一些,(我已经花了很多了,)但时间长了,效果还不知道是什么呢。
我希望我们能够合-作,希望用8年解开这个情结,因为这是民-
注族的事,不完全是我个人的得失。
如果愿意合作,再谈。

李玉海
注:这是李玉海在2005-12-18日说的话。四年多过去了,我们再耐心等四年。但愿意到时能够举国欢庆。但不知楼主打算用几年涅?另,文章赶快发表罢。别让别人抢了鲜。。。。。。。
呵呵,在我看来,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
一个人为自己的研究感到欣喜若狂,这本身就是值得鼓励的事情,因为研究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很少有人能够坚持,这种精神足以令所有人钦佩,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于一个研究学问的人,我的要求不是苛刻,非要人家如何如何,我尊重所有人的劳动
这个社会缺乏的就是俯下身子,认真研究的人,如果大家都不去研究,哪么,这个社会将是悲悲哀的
不管一个研究者,他的结果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是这个社会的幸事,都是一个社会值得肯定的充满活力的表现,没有错误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理论,一切都是在探索中前进,一个人的错误,正好可以为另外一个人的成功提供借鉴,正如我们,如果没有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我们也许还在原始社会,所以,不是一个研究者该受到责骂,而恰恰相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7:48:30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6 07:12
刘大师的贴子本坛看不到。因其已经被锁。我去别处找。看能不能找来有代表性的东东。
呵呵,其实我也不必看他的文章,我大致看一眼你的介绍,就知道一个大概
他提出的一些原理,本身就缺乏逻辑推理前提
这个与物理学上的原理是一种类比,我以为,逻辑推理的普遍基础是数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7:49:04
,人们也知道用力推拉,物体运动会快一些,甚至应该是常识,可是揭示这样的运动过程,却经过很多个世纪,也就是说,很多结果原本就是常识性的东西,只是其运动机理未必有人知道,而我就是在试图揭示这些运动的机理,不管你如何看待,如何觉得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可是这个背后的规律确实一直没有人去试图揭示过。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38361&page=6&from^^uid=1630845
呵呵,杨大师可知“投资过度论”与“消费不足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7:53:32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6 07:16
还真找着点,时间关系,就不筛选了,随便贴一下下:


功勤发明创造:让黄河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   Post By:2009/6/20 11:33:00

刘功勤发明创造:让黄河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
----让黄河水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18个月。
----科技发明:把黄河水由黄变清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我们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水变清,使黄河下游流域,河南至山东东营入海口集水利,航运和城市用水于一体。让高原变平原,保护环境,化害为利。凭我国现有的技术和条件是可以做到的,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请看本人的科技发明:
一,发明创造:沉沙清水发电站。
二,让黄河水变清具体方法和技术措施是:
1.恢复黄河流域的草场和植被;减少黄河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2.降低黄河流水的速度从而降低黄河水对土地的冲刷;
3.在黄河流域修建人工湖泊和湿地使黄河水中的泥沙得到沉淀。

---运用本人的这一项发明创造完全可以让黄河水由黄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18个月。
发明人:首席科学家发明家刘功勤。联系电话:0581--82310217。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作者: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 发明家 刘功勤
地址:江苏连云港中山路147号《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电话:0581--82310217 邮政编码:222042



刘功勤定理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Post By:2009/5/15 8:21:00

刘功勤定理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科学发明:运用图像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1742年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
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数之和即(1+1)的问题。

证明如下:

在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中以0为原点,作X与Y轴角的平分线L即

Y=X1+X2。

结论:数学发现刘功勤定理 。

刘功勤定理1.在数轴和坐标系中我们把0确立为表示原点的特殊数;离开原点0的一段距离确立为1,因此,0和1分别为特殊数和基本数。 奇数包括除2以外的一切素数,素数是只能被自身和1整出的数。

刘功勤定理2.数是由0作为表示原点的特殊数,以1为基本数而形成的。

刘功勤定理3.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在(0,1]范围内。

因此,1742年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 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数之和即(1+1)=2的问题。

----通过本人以上证明是正确的。

这正是:刘功勤定理的确立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作者: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发明家 刘功勤
地址:江苏连云港中山中路147号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邮政编码:222042 电话:0518-82310217


哈哈,这没有什么啊,觉得很正常
那个黄河变清的想法,倒也不是说不可行
那个哥德巴赫猜想,我倒是也想过,我只能够筛选素数,而无法证明这个结果
所有的素数都在6n+1和6n-1范围内,在这个范围,除去素数自身的乘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7:55:11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6 07:53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6 07:16
还真找着点,时间关系,就不筛选了,随便贴一下下:


功勤发明创造:让黄河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   Post By:2009/6/20 11:33:00

刘功勤发明创造:让黄河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
----让黄河水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18个月。
----科技发明:把黄河水由黄变清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我们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水变清,使黄河下游流域,河南至山东东营入海口集水利,航运和城市用水于一体。让高原变平原,保护环境,化害为利。凭我国现有的技术和条件是可以做到的,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请看本人的科技发明:
一,发明创造:沉沙清水发电站。
二,让黄河水变清具体方法和技术措施是:
1.恢复黄河流域的草场和植被;减少黄河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2.降低黄河流水的速度从而降低黄河水对土地的冲刷;
3.在黄河流域修建人工湖泊和湿地使黄河水中的泥沙得到沉淀。

---运用本人的这一项发明创造完全可以让黄河水由黄变清。仅需要投资600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18个月。
发明人:首席科学家发明家刘功勤。联系电话:0581--82310217。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作者: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首席科学家 发明家 刘功勤
地址:江苏连云港中山路147号《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电话:0581--82310217 邮政编码:222042



刘功勤定理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Post By:2009/5/15 8:21:00

刘功勤定理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科学发明:运用图像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1742年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
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数之和即(1+1)的问题。

证明如下:

在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中以0为原点,作X与Y轴角的平分线L即

Y=X1+X2。

结论:数学发现刘功勤定理 。

刘功勤定理1.在数轴和坐标系中我们把0确立为表示原点的特殊数;离开原点0的一段距离确立为1,因此,0和1分别为特殊数和基本数。 奇数包括除2以外的一切素数,素数是只能被自身和1整出的数。

刘功勤定理2.数是由0作为表示原点的特殊数,以1为基本数而形成的。

刘功勤定理3.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在(0,1]范围内。

因此,1742年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提出了这样一个猜想: 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2的偶数都等于两个奇数之和即(1+1)=2的问题。

----通过本人以上证明是正确的。

这正是:刘功勤定理的确立与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获得成功!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作者: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首席科学家、发明家 刘功勤
地址:江苏连云港中山中路147号中国当代科学智慧库
邮政编码:222042 电话:0518-82310217


哈哈,这没有什么啊,觉得很正常
那个黄河变清的想法,倒也不是说不可行
那个哥德巴赫猜想,我倒是也想过,我只能够筛选素数,而无法证明这个结果
所有的素数都在6n+1和6n-1范围内,在这个范围,除去素数自身的乘积。
呵呵,你以为我贴它的目的,是让你看他的什么想法和证明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7:58:25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6 07:49
,人们也知道用力推拉,物体运动会快一些,甚至应该是常识,可是揭示这样的运动过程,却经过很多个世纪,也就是说,很多结果原本就是常识性的东西,只是其运动机理未必有人知道,而我就是在试图揭示这些运动的机理,不管你如何看待,如何觉得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可是这个背后的规律确实一直没有人去试图揭示过。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38361&page=6&from^^uid=1630845
呵呵,杨大师可知“投资过度论”与“消费不足论”?
我认为,投资与消费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所以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论文,我觉得都是值得怀疑的,所以,我一般是不会去细看内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8:00:06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6 07:55
呵呵,你以为我贴它的目的,是让你看他的什么想法和证明么?
我看东西,不是要去注意人家说了什么,我只看观点,这是我坚持的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8:15:31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6 07:58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6 07:49
,人们也知道用力推拉,物体运动会快一些,甚至应该是常识,可是揭示这样的运动过程,却经过很多个世纪,也就是说,很多结果原本就是常识性的东西,只是其运动机理未必有人知道,而我就是在试图揭示这些运动的机理,不管你如何看待,如何觉得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可是这个背后的规律确实一直没有人去试图揭示过。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38361&page=6&from^^uid=1630845
呵呵,杨大师可知“投资过度论”与“消费不足论”?
我认为,投资与消费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所以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论文,我觉得都是值得怀疑的,所以,我一般是不会去细看内容的
呵呵,看来你是不知道了。不过只看了几行字,就断言如何如何而已。告诉你,你那所谓的简答,与这些理论相比,不过是小儿科罢了——其实说比字都对不起那些理论创立者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8:19:07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6 08:15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6 07:58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6 07:49
,人们也知道用力推拉,物体运动会快一些,甚至应该是常识,可是揭示这样的运动过程,却经过很多个世纪,也就是说,很多结果原本就是常识性的东西,只是其运动机理未必有人知道,而我就是在试图揭示这些运动的机理,不管你如何看待,如何觉得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可是这个背后的规律确实一直没有人去试图揭示过。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38361&page=6&from^^uid=1630845
呵呵,杨大师可知“投资过度论”与“消费不足论”?
我认为,投资与消费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所以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论文,我觉得都是值得怀疑的,所以,我一般是不会去细看内容的
呵呵,看来你是不知道了。不过只看了几行字,就断言如何如何而已。告诉你,你那所谓的简答,与这些理论相比,不过是小儿科罢了——其实说比字都对不起那些理论创立者们。
哈哈,那有什么关系呢?
任何人都不是神仙,都不是先知先觉,只要自己坚持深入研究,就足够了
至于非要和什么大师比较,我倒是没有那个心思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你觉得不值一钱也罢,甚至如粪土也罢,都不会改变我研究的初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6 08:20:41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6 08:15
杨振伟 发表于 2010-3-16 07:58
怀璧其罪 发表于 2010-3-16 07:49
,人们也知道用力推拉,物体运动会快一些,甚至应该是常识,可是揭示这样的运动过程,却经过很多个世纪,也就是说,很多结果原本就是常识性的东西,只是其运动机理未必有人知道,而我就是在试图揭示这些运动的机理,不管你如何看待,如何觉得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可是这个背后的规律确实一直没有人去试图揭示过。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738361&page=6&from^^uid=1630845
呵呵,杨大师可知“投资过度论”与“消费不足论”?
我认为,投资与消费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所以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论文,我觉得都是值得怀疑的,所以,我一般是不会去细看内容的
呵呵,看来你是不知道了。不过只看了几行字,就断言如何如何而已。告诉你,你那所谓的简答,与这些理论相比,不过是小儿科罢了——其实说比字都对不起那些理论创立者们。
另:不想纠缠于无谓的争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