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3-17 21:28:10
呵呵。。。 真吵吵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7 21:31:23
finance12 发表于 2010-3-17 21:00
rwz_shs 发表于 2010-3-17 16:46
dengfree 发表于 2010-3-16 10:40
与谢作诗教授商榷如何做粉丝
Posted on Thursday, April 23, 2009 at 8:39 pm
http://xuezhaofeng.com/blog/?p=841

我认为更值得做的,是做众多兢兢业业经济学者的粉丝,做经济学的粉丝,做一门时刻在进步的事业的粉丝,做怀疑和批评的科学精神的粉丝。
与谢作诗教授商榷如何做粉丝

薛兆丰
2009年4月23日

辽宁大学的谢作诗教授最近撰文“低人民币汇率不是供养美国”,以评论我的文章“压低人民币汇率等于供养美国”。谢教授先对我赞扬一番(“薛兆丰言辞洗练,思想一贯,经济理念纯粹而又彻底,观点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常常深刻又正确。”),同时坦言自己是张五常的粉丝(“我的确是张五常和张五常经济学的崇拜者和忠实追随者。”),然后分别引用张五常和我的观点,再为张五常的观点辩护。

我先要感谢谢教授的赞扬,并希望本文也不例外。接着我要马上指出,谢教授所引用的他的偶像张五常的言论,其实是我在去年为了幽人一默而写下的(见“假如美国乱发钞票而中国坚持不升值”)。我指的是这段:

美国有可能乱发些钞票来应付当前的经济困局。那么多要拯救的行业,虽然这里只是几百亿,那里也只是几千亿,但加起来不少。假如美国乱印钞票,放松银根,而中国又坚持不升值(不是相信什么顺差逆差的谬论,而是不想影响农民工脱贫致富),那中美两国的政策就正好对接了:美国把多印的美金推到中国去,中国人小心翼翼把美金都存起来,稳坐外汇储备第一把交椅;而中国则把劳动力和产品送到美国去,既保证农民有工开,又缓解美国实际生活水平下跌造成的不适。当然,美国的行业团体,会通过政客对中国发出抗议,要中国解除对汇率的人为管制,但我们根本不需要理会他们。外界的政治施压我们扛得起。我们要负责的是中国农民和工业,不是美国的行业团体和政客。有人担心外汇太多怎么办。答案是“烧掉外汇”。

这是谢教授要注意的——先要查清楚哪些话是偶像说的,哪些是偶像的批评者说的。然而,尽管这段话是我出于讥讽而写的,但它是否听上去很像谢教授的偶像所说,是否仍然完整地概况了一种观点,一种谢教授仍然认为符合张五常原意并且(或因此)值得辩护的观点?这当然得由谢教授回答了。

我只就谢教授已经写出来的内容(不论谁是原创者)作几点回应。

第一,爱心强弱不影响经济逻辑。拿“关心农民的脱贫致富”来支持压低人民币汇率是不对的,正如拿“关心低下层福利”来支持最低工资法是不对的一样。其实,我们不妨假设每个人都是善意的,都是关心农民的的,然后再讨论方法上的分歧。

第二,边际是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汇率太高不好,太低不好,得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平衡边际。你不知道这个度,我不知道这个度,只有市场知道这个度。我原文写得清楚:“如果不按照市场信号而是出于政策倾向过分压低人民币汇率,那么就会……”。如果说反对人民币升值是出于关心农民的生计和就业,那就必须回答我在三年前“汇率策略的悖论”中提出的反问:“让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岂不更好?”

第三,工作是为了改善生活。如果不计报酬只求工作,那么天下间有数之不尽的工作。核心问题还是“工作能换取多少报酬?”这恰恰就是一个边际问题,是一个只能由市场来回答、而不可能通过某个经济学家的“关心”来回答的问题。谢教授说“中国仍然是一个拥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国家”,是没有理解(1)为什么说劳动力总是稀缺的(所以是从不过剩的);(2)为什么劳动力需要物有所值的回报作交换;和(3)在什么情况下劳动力会出现空置等问题。请参考我的“失业不是浪费”或阿尔钦教授的经典处理(Alchian, Armen A., Information Costs, Pricing, and Resource Unemployment, Western Economic Journal, 7:2 (1969:June) p.109)。

第四,美国国债并非固若金汤。美国当然绝对有能力偿还国债,因为美元本来就是他们自己印的,成本只是几分钱一张。“烧掉外汇”并不是谢教授说的“当然是调侃”。我原文也说得清楚:本来在今天能换回一个汉堡包的钱,到明天就可能只能换回半个,这效果与“把收回来的外汇烧掉”并无差异。

第五,不要丧失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我并不反对谢教授做任何人的粉丝,但我认为更值得做的,是做众多兢兢业业的经济学者的粉丝,做经济学的粉丝,做一门时刻在进步的事业的粉丝,做怀疑和批评的科学精神的粉丝。我认识一位聪明好学的女教师,她后来成了其偶像的超级粉丝,专事删除对其偶像带有怀疑和批评意味的帖子。我自己不希望有这种粉丝。
我们要负责的是中国农民和工业,不是美国的行业团体和政客
我们有那么多的农民工失业呢,美国超过个10%就在我们这里大呼小叫,本来就是一种流氓不讲道理的做法
我认为人民币还应该贬值,1:10差不多
中国的加工贸易方式注定了永远顺差的地位,这是改变不了的
对农民负责的话把借给美国糟践的钱发给农民就是了。

可见你是没整明白事。
把外汇储备发给农民???你怎么不去明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7 21:46:54
强烈支持薛兆丰的驳文,说得真是太好了!
需要指出的是谢教授举的杯子的例子是一个预先设好的伪命题,有强烈的诱导因素在里面。 首先说国际市场关于杯子的价格受供求曲线影响的。价格在人民币升值时会不变,在国内低效杯子出口企业倒闭影响供给时才会影响价格。 这点我不同意,先说国际市场是否就指的是欧美市场?还是第三世界国家市场,中东市场,我想杯子的价格不会完全一样吧,要使杯子的价格达到供需均衡有个前提就是相同质量和相同材质的杯子在相同的消费市场中才对。其次,人民币升值会引起低效杯子生产企业的倒闭,因为汇率损失了2元人民币嘛。但是请注意倒闭的出口企业并不仅仅是因为汇率损失造成的吧。 请问杯子的出口企业为何不去寻找新的国际市场只盯着美国消费市场吗?为何不能出口转内销? 而且现在的国际贸易大部分都是贸易公司接单后拿给国内的生产企业做。 主要依赖出口的企业才会利润受到影响。 只要企业经营得法,管理得当。 注意控制汇率损失。 那还倒闭的话只能说是管理不善。真正的原因会是因为人民币有序的升值造成的吗?  相反确实如很多人所说,这会大大促进国内企业结构调整,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试想一下,如果仅仅为了保住管理不善,低效,低附加值生产企业来创造就业的话。 我国的企业何时才有出人投地的那一天? 在国际分工日趋复杂,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这种企业还能存活多久? 要是这样的话那何必经济改革呢,那时不是人人都有单位都有所养吗。 中国的人口是多,像谢教授说的可以说是资产也可以说是负资产,那如何将负资产变为正资产难道就是让他们在暗无天日的血汗工厂里一天工作12个小时没有休息日没有加班费而去输出劳动力给发达国家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排了??? 我真不明白古人都知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天的经济学家们都忘了? 明知道竞争才会有出路,可还大言不惭的说保护低效就是保护弱势群体了。 那还回到当初的计划经济岂不更好? 省得你们为现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而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了。 哈哈,, 目前美国出来蹦跶说我国在操纵人民币汇率,他不是不明白逼迫人民币升值并不会对美国的劳动力就业有多大的好处。美国的浪子野心就在于,中国人的思维定式上,认为老美让我们做的我们偏不做。殊不知也许老美心里巴不得你不升值哩。 要么就让你大幅升值,积攒过多的资产泡沫来做下一个日本。 如果我们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有条不紊的持续升值,不仅可以利用汇率杠杆来调整国内企业的产业结构而且会缩短赶超美国经济的时间不信拭目以待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7 22:15:53
学习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7 22:17:31
很多经济学都喜欢拿个案来研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7 22:31:56
startyxf 发表于 2010-3-17 11:09
一个比方:
一个农民工为工头做了很多事情  最后拿到的却是借条
我不接受借条 我就失业  我不能失业  我喜欢白干 这样我的生活有充实感
这个比喻太形象了,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7 22:48:53
恩。。。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7 23:00:17
我感觉谢老师还是不错的啊,求同存异不要太求全责备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7 23:48:51
稳住汇率肯定是对的。同时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抓紧着力改变收入分配严重不公的现状。资金、政策要支持中小企业,取消工人最低工资标准,鼓励县干部不遗余力营造便于工人县际流动的环境。只有中小企业好过了有效率了,工人农民收入水平提升了,才是王道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8 00:22:17
我希望人民币能升值,但在此之前先解决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问题,让资产组合多样化写。然后计算下升值多少合理(让中国能淘汰一定比例的落后产能),再升到一个合理的价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8 00:26:27
写得不错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8 09:00:21
63# adan123

外汇储备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还需要用抢?人家人民行使所有权的权益而已,现在的问题是ZF强行兑换,要是外汇自由的话,这外汇钱早进人民手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8 09:04:55
经济学家们需要的是专业的理性分析,不是同情心,同情心解决不了问题。就象finance12说的,别动不动就“对农民负责什么”的。对他们负责,最简单直接的就是让他们有工作做,可咱们ZF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老板没钱赚,工厂关了,农民回去了,这就是对农民负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8 11:42:15
dengfree 发表于 2010-3-18 09:04
经济学家们需要的是专业的理性分析,不是同情心,同情心解决不了问题。就象finance12说的,别动不动就“对农民负责什么”的。对他们负责,最简单直接的就是让他们有工作做,可咱们ZF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老板没钱赚,工厂关了,农民回去了,这就是对农民负责?
ls是对农民出身的工人负责,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画一个很大很大的饼让企业主往上面填真金白银。
真要对农民负责,放开粮食价格管制才是正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0 22:43:52
人民币绑定美元的货币政策,带给了美国极大的利益。表面互惠的“中美国” 关系,实质上是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变相奴役。为使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我们一直在实施非冲销式的外汇干预,强制印刷人民币并买入美元,导致国内货币泛滥,资产泡沫惊人;另一方面,真实财富与产品却源源不断地出口到美国。货币不断流入,产品却不断流出。不禁要问一问,中国在这样的货币政策下究竟得到了什么?



第一、当然是通胀,无论是消费品价格还是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近年来的涨幅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我们向美国出口的是价廉物美的产品,而从美国进口的是通货膨胀。付出的是血汗、环境与资源,换来的是毫无价值的外汇储备与美国国债。



第二、有人说是就业,其理由是出口企业吸收了大批“闲散劳动力”。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弄清就业与工作的意义。工作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人们真正需要的是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而非工作本身。如果说某种就业的产出无法回馈市场,满足其他人的需要,这种劳动就是多余的。一个正常的经济体,首先应该先发展内需,在内需饱和时再拓展海外市场。当本国人民生活水平还未真正提高之时,不断用出口去补贴国外,这种做法固然能让出口企业与追求GDP绩效的地方政府快速受益,但却使多数人的利益受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劳动力价格在绑定汇率下无法得到合理估值,这正是为什么本国人民无论怎样辛勤劳动,其待遇也无法与发达国家接轨的原因。



中国失去的,正是美国得到的。美国“付出”的是永远不必偿还的国债,得到的是货真价实的产品和服务。占尽好处的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就像一个强奸犯反过来指责受害人“不该勾引他”。事实上,若非中国源源不断向美输送廉价商品、不断用购买国债的方式吸收美联储释放的海量流动性,美国的通胀早已上天。一旦中国放弃与美元汇率挂钩的愚蠢做法,美国的消费品价格将全面上涨,利率上涨,过度负债的美国人将被打回原形,而美国国债泡沫——这个人类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的终结也将为期不远,这一切真是美国乐意见到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31 22:29:09
这个问题很难说的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4-1 13:08:11
远远星 发表于 2010-3-16 11:42
反对人民币升值!
奥巴马假惺惺地说,人民币升值是为了中国好!
我们不少人很傻很天真,真的就相信是为了中国好。
悲哀!
说的这些话和官方的言论似乎没有差别。

我只是想问:你试过用自己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过这个问题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