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论之六:金融危机外生论。该谬论之核心思想是:市场经济体系总是存在一种自动迈向均衡或自动纠正(Self—Correcting)的力量,如果没有外来干预或冲击,经济体系将永远自动平稳运转,不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这种严重偏离均衡的现象。金融危机外生论是古典经济学“萨伊定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或“真实经济—货币数量二分法”的简单推论,却对全球经济金融的政策思维有着异常深远的影响。通常所谓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或“自由放任政策哲学”,理论基础就是金融危机或经济动荡外生论。
纵观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五花八门之阐释,几乎全部基于金融危机外生论。譬如将1930年代大萧条归咎于美联储犯错,将1970年代“滞涨”归咎于石油价格暴涨,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归咎于政府干预(裙带资本主义和固定汇率),将2007—2009年金融危机归咎于遥远东方的“储蓄过剩”和固定汇率,等等。西方经济学者至今没有发展出内在逻辑一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理论,原因就在于金融危机外生论及其哲学理念早已成为他们的思维定式,甚至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宗教般”信念。
谬论之七:全球储蓄过剩论。此谬论之核心思想是:美国的贸易逆差等于世界其他各国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则等于储蓄与投资之差(储蓄过剩额)。今日世界,贸易顺差又主要集中于东亚各国(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和石油输出国家,该谬论的鼓吹者们就公开宣称:贸易顺差国家(主要是中国)应该为全球金融危机承担责任。
此谬论可以说荒诞至极,简单之极(无非是摆弄一下全球国民收入恒等式),却是当今最流行、最具政治影响力之谬论。其一、该谬论最有力的鼓吹者是伯南克,美联储主席之影响力自然非同小可。其二、该谬论简单好用,而政客们最喜欢简单教条。其三、该谬论看起来似是而非,要详尽驳斥该理论,却非一般浅薄经济学者所能为。
谬论之八:金融开放优先论。该谬论之核心思想是:全球化对全世界所有国家所有人民皆有益,全球化优先之举就是开放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要优先对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开放金融市场和金融业。金融开放优先论是“华盛顿共识”最主要的政策。西方许多学者鼓吹金融开放优先论的时候,对于商品服务市场的自由贸易,尤其是对于全球人民的自由迁徙却只字不提。
为论证金融开放优先论,前述多个谬论都要派上用场,诸如金融市场均衡论或金融市场有效论,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证明一个开放的全球金融市场能够最有效地配置全球资源,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自然就能够促进全球经济快速成长,大家皆大欢喜。各国只要大胆开放金融行业,不干预金融市场,市场总会自动迈向均衡和稳定,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过去四十年的全球经验,证明“华盛顿共识”错的离谱!金融开放必须基于真实经济开放,真实经济开放则必须基于商品服务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开放(尤其是全球人民的自由迁徙)。西方学者鼓吹的自由贸易理论,完全忽视全球人口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巨大矛盾,金融开放往往成为发达国家虚拟资本掠夺不发达国家真实财富的最佳手段。
谬论之九:系统风险不变论。该谬论之核心思想是: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的整体风险恒定不变,因此,市场参与者越多、金融工具越多、金融交易规模越大,每个市场参与者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小。金融体系总体风险不仅恒定而且可以精确计算,因此,每个金融工具乃至每个市场参与者所承担的风险亦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系统风险不变论的巅峰成就,是1997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金钱公式”。不幸的是好景不长,“金钱公式”获奖之后不过几个月,获奖者参与创建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因为债券衍生工具交易而轰然崩溃,让“金钱公式”名誉扫地。
2007—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再一次给“系统风险不变论”以毁灭性打击。CDS的发明曾经被欢呼为人类风险分散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将显著降低金融市场参与者所承担的风险,事实反而证明:CDS极大地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
系统风险不变论是当代金融学最根本的基础。金融创新的理论基础就是分散风险,风险分散的前提则是金融体系整体风险恒定不变。假若系统风险递增,风险分散的整个理论架构就轰然倒下,溃不成军。人类经济金融历史一再表明:正如自然宇宙存在“熵增”原理一样,人类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亦存在“风险递增原理”。明确透彻引入风险递增原理,不仅将全面改造经济学和金融学,而且将根本改变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基本理念。
谬论之十:虚拟经济无关论。西方经济学数百年之发展,演绎出数之不尽的“无关论”。譬如李嘉图有“货币面纱论”:货币是真实经济的一层面纱,对真实经济毫无影响,或者说与真实经济无关,莫迪格利安立和米勒有“金融市场无关论”:企业的融资结构或融资方式,与企业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无关。当年斯蒂格勒概括的“科斯定理”亦是一个无关论:交易费用为零条件下,经济组织安排与产权制度无关(当然,科斯本人从来不同意斯蒂格勒概括的“科斯定理”)等等。
然而,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无关论”则是虚拟经济无关论。该理论之核心思想是:虚拟经济不过是真实经济基本面的客观反映,真实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不会影响真实经济(或者影响极小),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对虚拟经济放任不管,任其发展。虚拟经济无关论有一个最有名的推论:股市是真实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好就意味着真实经济好。
事实与理论完全相反。虚拟经济往往严重背离真实经济,对真实经济产生巨大深远影响。我曾经提出一个崭新的全球经济分析架构:“信用体系—真实经济—虚拟经济一般均衡模型“,依照此理论架构去观察全球经济金融历史,我们发现:所有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皆源于虚拟经济与真实经济严重背离,根源则是信用体系的剧烈变革或信用总量的过度扩张或过度萎缩。
过去四十年来,金融资产或虚拟经济与GDP之比例暴涨,乃是全球金融动荡最根本的原因。1970年代,全球金融资产与GDP之比还不到100%,今天已经超过400%!虚拟经济与真实经济相背离(发达国家之虚拟经济规模增速最快),成为全球化最显著特征。与此相应,就是金融危机之频繁爆发。1945年到1971年,全球仅仅发生38次小规模汇率危机和银行危机,1971年至今,金融危机次数超过150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就不下10次。
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人类思想最大的贡献,或许就是迫使我们彻底抛弃上述十大谬论,构建崭新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