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016 1
2010-03-16
协调:内外、产业、区域、城乡四方面协调   经济参考报:方略之四:协调。您选择这样一个看起来给人感觉似乎比较泛泛的词,放在转型方略里面,一定有您的道理。需要协调的事太多了,协调什么,谁来协调?   常修泽: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不平衡的矛盾,主要包括内外的矛盾,产业的矛盾,地区不平衡矛盾,城乡不平衡的矛盾,因此,要协调。   先说内外协调。要由出口导向向内外联动转变。不应过分批评出口导向型,外需也是一架马车。这次金融危机暴露我们过度依赖出口。2009年一季度,出口下滑很严重;二季度好一点;到了四季度已经起来了,所以过度依赖外需,确实有风险。下一步要挖掘内需潜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亮点就是扩内需,而扩内需里边关键是扩私人消费内需和私人投资内需,而不是政府投资内需。我接受新华社的访谈,提出“调整收入分配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把收入分配看成公平的问题,是对的,但现在应该研究收入分配怎么跟增长、跟内需挂钩。   其次是产业结构协调。要由工业立国向产业协同转变。前年我应邀访台。我比较了两岸产业:一产,大陆11.3%,台湾是1.45%;二产,大陆48.6%,台湾27.5%;三产,大陆40.1%,台湾71.05%。两个经济体,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有差异。这给我们一些启发。经比较,感觉大陆下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紧迫性很强,我很赞成几年内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45%这么一个追求,现在看来有望实现。除了产业之间,二产本身也要调整。整个国家要由工业立国向产业协同转变。   其三是区域结构协调。要由板块碰撞向区域协调转变。核心问题是避免板块碰撞。转变要重视几个因素:地缘、民族宗教、生产力的差异,要注意协调东、中、西、东北这四个板块。现在有一个新的动向,各个省都在打自己有特色的一张牌,让国家发改委乃至国务院批准经济区或者说示范区。2009年以来,据我所掌握,已经批准了10个左右,由省里面提出来的省内或者跨省经济区,纳入国家规划。如江苏打出了江苏沿海经济区的牌,福建打出了海西经济区的牌,安徽打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牌,江西要打鄱阳湖牌,等等,等于迫使各地必须出牌。一方面从地方说要打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从中央说也要掌握“度”,适可而止。   其四是城乡结构协调。要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转变。这是一个大的转型。扩内需,特别是扩消费内需,一个动力源(600405,股吧)就是居民消费;第二动力源就是中国的城镇化,这是一个很大的动力。要推进这个浪潮,就可以带来很大的社会需求。但对中国的城镇化要有深刻的把握: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社会结构问题。   根据我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城市文明跟乡村文明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城市的市容市貌,不在于高楼大厦,关键在于城市是按照“市民社会”这么一个思想来构建社会结构。所以不可避免地要贯彻的人本主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这条理念在这里要实现。要搞城镇化,搞城市的发展,公民社会是题中应有之义。公民社会这个范畴早晚要出现。   要搞城市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城市这样一个社会架构,要求“社区自治”。目前城市的组织结构是按照行政系统组织的。真要搞城市化,真要按照市民社会发展,城市里就没有必要搞多级政府。一个城市可以就搞一级政府,下面是功能区,而不是现在的行政区,功能区下面是社区,市政府、功能区、社区,然后到居民那一层。现在,深圳已经开始摸索,有的功能区面积可能跟原来行政区差不多,但是人大政协这套系统没有了,管委会是派出机构。功能区下面是大社区,是群众自治的组织,社区下面还有小区。 由单向度的经济转轨转向“五环改革”   经济参考报:如果总结一下您的谈话,我觉得九九归一,都离不开“改革”两个字。   常修泽:是的,转型的根本在于体制的转型,体制的转型根本在于改革。   中国改革的第一个30年已经过去,新阶段的第二个30年已到来。前30年,中国关注的重点是经济改革,我有三句话:前30年重点是经改,经改重点是国企,国企重点是竞争性领域。意味深长的是,虽然推进竞争性领域改革,但是结果竞争性行业并不尽如人意,2009年争议大的恰好是竞争性领域改革问题。接下来30年,不仅仅搞经济体制改革,而应有新的追求。   去年,我发了一篇论文,题目叫《中国下一个三十年改革的理论探讨》,提出,下一个30年,历史赋予我们中国的,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生态环境制度改革,这“五环一体”的改革,环环相扣,融为一体。每个环的中心在于: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价值先进化、生态文明化。   要把握“五环改革”之间的“交扣性”,使之交融一体。同时,要增强改革的动力。这几年来改革动力有一些衰减,这个问题不光是局部问题,也是整个全局的问题。改革动力衰减,这是一件很令人忧虑的事情,怎么解决动力的问题,把人民群众中所蕴含的积极性、创造性再呼唤出来、激发出来,这从一定意义上说,需要新一轮的思想解放,需要一场更广阔更深刻的改革。   常修泽,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者。   1979年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从事经济理论研究,1990年被评为教授,曾任该所副所长,1992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调入北京,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学术基金(香港)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兼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香港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协会名誉会长等。   常修泽教授著有《人本体制论——中国人的发展及制度安排研究》《广义产权论——中国广领域多权能产权制度研究》等著作,被海内外学界称为中国“人本经济学的探索者”和“对产权问题素有研究的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3-13 15:26:13
常修泽的文章值得一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