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1644 1
2006-03-12

郎咸平:医疗市场化导致医生看钱不看病

牐牎叭绻简单地认为市场化就能解决效率问题,那我告诉各位,这个思维太过肤浅。正是由于市场化,我国的医改正面临严峻考验。”昨天,经济学界炙手可热的焦点人物——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直言。由于在科龙事件中的“郎顾之争”、关于国企改革的“郎周之争”之中的凌厉表现,使得郎咸平被冠以“郎监管”的称呼。

  郎咸平认为,迷信市场化将会毁了医疗改革,也会毁了教育——穷人子弟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会被剥夺。他是在《当代经理人》杂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等主办的“2005第八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暨2005中国成长企业100强揭晓盛典”揭晓典礼上说这番话的。

  医疗市场化导致医生看钱不看病

    生活中,很多人去医院看病都有这样的经历,医生会问你“带了多少钱”,然后根据钱多少选择药物。或者问你报销不报销,报销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张“大单子”。公众对这个现象习以为常。郎咸平说:“当病人到医院的时候,医生不是问你有什么病,而是有没有保证金,可能各位觉得很正常,但是我不能理解。”据了解,看门诊在国外是免费的,因为国外医疗保障制度比较健全,政府能够负担这笔钱。“在没有交保证金的情况下,病人也一定会得到最好的医治,这也是一种人性关怀。”郎咸平说。

   其实,关于“医院应不应该市场化”这个话题,医疗界和经济学界内一直争论激烈。在20年前,卫生部高层提出的“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被认为是中国医疗市场化的信号之一。但是,今天的中国医改却被公认“陷入怪圈”——市场化没有带来医疗事业发展,却导致了病人看病难和医院暴利。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报告》认为:总体讲医改是不成功的,其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医疗市场化的道路不通也被各国实践充分证明,而中国医改的问题是重新走了一遍已经被认定为错误的道路,这种倾向必须纠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12 03:17:00

医疗市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它不同于其它产业。

首先,医疗服务的供需关系明显有别与传统产业。病人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供需关系,由于对医药知识的缺乏,病人的需求很大一部分是由医生推荐和决定的。即使完全从专业的角度考虑也是这样的。

其次,药品的开发面临比其他产业要大的多的风险。一个新药的开发要经过近十年的过程,要筛选10,000个初期化合物才可能有一个最后进入市场,平均花费8亿美元。仅第三期临床试验就要花费3百万美元。当药品通过FDA批准后,20年的专利就只剩下不到10年。PHRMA是全美主要药厂联合会,会员包括34家大药厂,2004年PHRMA成员销售额达2170亿美元。其他的GENERIC药厂只有它的零头180亿美元。

再次,一个健全的医疗市场不仅仅是医生,病人,药厂。保险业是减低成本,提高质量的关键。美国的医疗系统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即使这样它还是有很多问题。而我国的医疗市场发展也只是15年左右,由于一些根本的制度缺陷,我们还面临着不可想像的艰巨任务。首先,健全医疗系统,全民健保是唯一的可行方向,至于怎样运作,则是关系到全民健保的生死。其次,健康保险系统不仅仅是病人交保费的问题。医药分开,医药保险分开,医疗管理保险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另外,政府可以做什么。现在各地开始实施的社会保险是个好方向。可是,由于结构的问题,它对国家的未来让我有时有想想都有后怕的感觉。成千上亿的资金,各地有不同的管理,使用,监督机制。运作缺乏透明度,老百姓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只有一个竞争的保险市场才能保证透明度,减低成本和提高质量。

最后,诚信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法制,诚信社会。病人家属欺骗性地共用一份医疗保险,这样的保险业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百姓对公有,私有保险存在很大的不信任感,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郎咸平是医疗市场上的经济学专家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