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民工荒:二次腾飞的助推器
在经历了一年出口订单数量骤减后的中国,从逐渐攀升的订单数量又可以看出经济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就是这近乎完美的出口复苏过程却遇到了未曾预料的难题——民工荒。而随着春节假期的过去,用人难的问题愈发严重,有的工厂甚至缺口数百人之多。
但是这次的民工荒却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已经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了极致,所以试图走老路的企业家们在一场金融风暴过后变得无路可走。但正是这样,有一种崛起叫置之死地而后生。民工荒的发生,折射出的以下三点问题(和成就),如果加以妥善的解决,那么,民工荒就会成为中国经济从更高起点二次腾飞的助推器。
一、产业整体位于产业链下游
首先要说明的是东南沿海地区十数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中国带来的是的的确确的发展,使中国经济有了切实的提高。“Made in China”、“中国工厂”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中国经济、你我的今日生活,正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换来的。但是在保证中国经济以两位数发展数年之后,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显然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我们几乎赚进了全球属于制造业那部分的钱,如果还要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必须放弃产业链的下游,由以制造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以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以及批发和零售为主体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只有这样才有出路。
有人想到升级生产技术。但是要想美国没有更好的技术吗?它为什么放弃制造业?技术的发展的确带来了效率的提高,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技术的再发展会拉升成本,而这种成本是目前制造业难以承受的。也就是说,靠升级生产技术减少用工数量来解决东南沿海问题只是治标不治本。只有做到以劳动转向资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和积累让这一转型并不是不能实现,只要企业自身努力,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东南沿海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就能得到质的飞跃。
二、制造业的出路
那么中国不做制造业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证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是没有利润只是利润已经让东南沿海地区发挥到了极致,没有再发展的可能,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内陆,向中北部地区,甚至西部地区转移,让制造业的利润流向相对不发达的内陆,拉动内陆经济的增长。随着交通网的发展,内陆也完全有能力承担制造之业,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移不仅将解决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调整后劳动密集型产业何去何从的问题,也将促使中北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很快的发展。
三、经营管理者素质、专业能力不足和农民工自身思想、维权意识的提高
民工荒也凸显了国内,尤其是制造业整体经营管理者素质、管理能力的不足,没有充分了解产能的时候就盲目的接订单,导致现在有大量的订单无法完成,这本身就说明管理者并没有分析并决策的能力,而是盲目的按照以前的经验前进,看不到其中的变数。要想经济能够持续的发展,提高这部分人的素质,尤其是管理企业的能力也是当务之急,也折射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而另一方面,我国推进多年的义务教育普及初显成效,新一代的农民工已经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盲目打工,对于生存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本我意识和要求得到尊重的思想、合同维权意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也是民工荒中所有问题唯一一个需要加以鼓励甚至继续发展的方向。农民工是很庞大的一个团体,只有他们的利益得到保证,中国经济的成果才是真正的惠及大众。
只要充分考虑到以上三点,并认真分析终结,妥善处理,民工荒问题从长远来讲并不是一件单纯的坏事,甚至可以说民工荒将成为中国经济二次腾飞的助推器。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