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4003 0
2010-03-18
 摘要:在提出金融生态的背景下,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对于金融生态的理论研究,其次进行了实证分析综述,主要梳理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评估体系的构建,并且分别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金融生态,评价指标,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金融生态环境则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融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金融生态可以改善投资环境,畅通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提高获取金融资源的能力,同时能够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可以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增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1、背景分析 
  在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企业化改革的过程中,大量的不良资产累积和银行资本金严重缺失,显示出了我国金融业的高风险,1998年我国发行270亿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万多亿不良资产,2003年末用现存资本核销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损失类不良资产,且对两行注资405亿美元,2003年国家改革农村信用社,2005年又注入中国工商银行约30亿美元等,逐渐揭露出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与金融生态系统的失衡。鉴于中国金融业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强调用生态学的方法引入到金融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主张。 
  2、理论综述与评价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泰斯勒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即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且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美国学者威廉·福格特在1949年提出了生态平衡的概念,用以指自然环境没有遭受人类严重干扰的天然状态。 
  在国内,2004年12月,周小川最早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其认为金融生态指的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央行副行长苏宁(2005)指出“金融生态”是一个比喻,是来比喻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穆怀鹏(2005)认为,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包括法律制度环境、公众风险意识、中介服务体系、市场信用体系、行政管理体制等。韩平(2005)认为,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因素和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徐诺金(2005)指出金融生态是指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并借鉴和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从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调节、金融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对我国的金融生态状况进行了研究。王松奇(2005)认为金融生态是金融结构和金融活动所面临的由政治、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体制条件、政策约束、微观基础、法律法规、传统习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环境条件。这些因素所构成的环境条件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行为、经营效果、绩效评价有着各种各样的牵制和影响。邹平座(2005)认为金融生态是对金融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系统性抽象,本质反映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价值关系。叶德磊(2006)认为金融生态圈相比较与金融生态环境而言,前者能更深刻地揭示金融体系中各构成部分之间彼此依存、互为前提的关系。 
  虽然金融生态的内涵的理解各异,但总体而言,其来源于各种不同的生态经济学思想,如环境观、结合观、仿生观与经济生态观,最终形成了狭义和广义的金融生态之分,狭义的金融生态等同于金融生态环境,即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广义的金融生态是指具有一定结构特征并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 
  3、实证分析综述与评价 
  2005年,由中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为负责人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9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金融资产质量和其中50家大中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排名,城市经济基础、企业诚信、金融发展、司法环境、政府诚信、金融部门独立性、社会诚信文化、中介服务发展、社会保障构成一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并指出我国区域金融生态不平衡的原因。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2006)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构建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体系,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其中定量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水平及法制环境3个目标层、14个准则层、共设计127项指标;定性指标包括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和执行状况、政策对金融活动的支持程度、信用机制的健全程度和政府对金融业的支持和干预程度四项标准,计37项指标。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2006)采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计量方法评估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了比较不同区域金融生态状况的方法—评级方法和同一区域不同时期金融生态变化状况的比较方法—金融生态指数。 
  张晓锋(2007)设计了由9大指标及其下设的62项子指标构成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平面模型分析法,给出了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许红莲等(2007)对中部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与信用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其优化的方向选择。尚枫(2007)、张韶辉(2007)等分析了政府行为对金融生态的影响,赵洪宇(2007)、白静(2007)等则对于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的改善进行了专项研究。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2008)运用层次分析和专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金融生态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采用株洲市所辖5县(市)2007年度样本数据进行验证。 
  胡滨(2009)在构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13个地市为例,采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评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并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王等(2009)在 BP(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的基础上, 采用基于组合赋权的输入变量加权分层处理方法,以子项目层法治环境、经济基础、信用环境、金融运行四个方面作为 BP神经网络的输入节点,建立加权分层的 BP神经网络模型。 
  可以发现现行对金融生态的实证研究中,使用的基本方法是DEA、AHP以及ANN(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中的BP,在此基础上构建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估体系,并用实证分析体系的可行性。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注意不断加强金融监管,提升金融业抵御风险能力,同时金融生态是个交叉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各种新的角度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等也随之出现,研究方法也变得更加复杂,而区域之间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差距可能随之拉大,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如何更好地借助于理工科的研究方法分析金融生态环境,缩小地区间金融生态质量的差距已经变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善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7.
  [2]苏宁.优化金融环境 改善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5-7-13.
  [3]穆怀朋.改善金融生态 推动金融市场发展[N].金融时报,2005-7-19. [4]韩平.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系统工程[N].金融时报,2005-5-24.
  [5]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2).
  [6]叶德磊.论我国金融生态圈优化与金融创新的功效[J].当代经济科学2006(4).
  [7]李杨,王国刚,刘煜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第1版).
  [8]中国人民银行洛阳中心支行课题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
  [9]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广东区域金融生态研究[J].南方金融,2006(11).
  [10]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1).
  [11]张晓锋.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经济,2007(24).
  [12]许红莲,邓超.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审视与优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
  [13]赵洪宇. 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建设取向[J].黑龙江金融,2007(4).
  [14]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区域金融生态评估体系研究[J
  ].武汉金融,2008(11).
  [15]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6).
  [16]王,伍昱铭,刘有为.区域金融生态评估方法研究[J].金融经济,2009(22).





作者:朱娟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第1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