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966 11
2010-03-18
美国一直在施压让中国人民币汇率升高,我很想知道如果人民币汇率上升后的连锁效应是什么,能不能说得具体些,人民币升值后房地产泡沫会不会破碎呢?

希望指教,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18 17:28:47
主要的负面效果是中国的就业问题吧
房地产我觉得还是国内的资金炒上去的 跟热钱关系没那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8 19:17:54
影响就业和出口,出口产品失去竞争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8 21:31:53
美国的经济危机要中国也付出代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8 22:24:49
单纯从楼市这个方面看,当本币升值时,不动产因其资产的属性,会对海外流入的热钱产生本能的吸附作用,推高房价,但很明显这一条不适用于目前的中国国情,只有那些不怕死的高丽棒子才有可能敢这么干。

在我看来美国人施压人民币升值,在目前欧洲、日本经济问题多多的情况下,就是人为的在国际市场制造一个题材。其实不用真正逼得人民币升值,只要单纯利用这种预期就能使我们国内游资和国际热钱联手炒高楼市股市,泡泡浴的最后,美国人只需要派出一个索罗斯,用其所谓的反射理论,就能击垮整个中国的金融体系。当年的日本经济底子强,但在日元真的升值之后,也还就是这样被搞死了。而目前我们经济底子比起80年代的日本还要弱得多,所以可能单纯的这样一个预期就够ZF应付的了。总之,关于楼市,短期看不清,但长期来看迟早崩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19 07:34:05
走进索罗斯之日本泡沫与金融危机


时间:1985~1997


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开始出现泡沫经济。尽管许多年过去,日本经济出现了衰退,然而,日本的泡沫经济却在有秩序地去除,而竟然没有酿成大灾难,并使索罗斯的投机都没有成功。因此,这里有许多令人沉思的地方。对此,索罗斯的态度和观点是:


在80年代中期索罗斯就看到日本的金融泡沫发展起来,当时,他猜这个泡沫会破灭。于是在股市里卖空,原因是他认为1987年的崩溃会从日本开始。但结果崩溃从美国开始,我在日本卖空了,在美国却超卖,当时谓受挫不轻,但这大起大落的性质还是很鲜明的。


日本的储蓄率很高,日元也很强势,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很低,股票票面价格却很高,于是日本企业就可以以很低的成本筹措资金,这成为他们的竞争优势之一。当时日本土地供应有限,而且严格的法规——例如限制兴建高楼层建筑物的阳光法案——使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于是房屋价格上升的速度比薪水调高的速度快,人们为了买房子,只好把更大的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这就形成了一个自我加强的过程,这个过程把储蓄率提高到极点,又把生活水平压到最低。这是一部机器,其作用在使日本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龙头老大,但同时使日本人不断努力工作,几乎不问生活的报酬。


事实上,这是很有效的一部机器,使日本在每一方面都有竞争优势;但一如其他自我加强的过程一样,这部机器也有缺陷,就是拉大了有房子的人和没有房子的人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成为一股分化社会的力量。对现行制度的不满的不断累积,终于引起政治动荡,自民党的主导地位也不保,改朝换代的过程也启动起来。在这种情形出现前,房地产暴涨情况比股票上涨的情况还要惊人。结果这个泡沫被戳破了,房地产市场崩溃,崩溃的严重程度也比股市下挫的厉害。


索罗斯猜错的是崩溃的时间,导致他在1987年也创非轻。1987年之后,日本出现了人为的房地产景气。当时日本大藏省(相当于财政部)为了避免景气大跌,因此出马支撑市场,然后蓄意向全世界释放流动性。一次,索罗斯和一位日本官员碰面,这位日本官员向索罗斯说得很明白,据日本官员说,1987年的崩溃后果和1929年的情况不同,因为日本准备挺身而出,向全世界各国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换言之,日本人希望自己金融实力赶上自已的工业实力。1987年之后,日本各银行成了世界主要的货币机构,三菱地产还买进了洛克菲勒中心。但这次日本中央银行把金融泡沫缩小时,日本各银行背了巨额坏账,到现在还受累不浅。日本大部分的海外投资成绩都不好,这是最近日本资金大规模回流的原因之一。最后股市下挫时,索罗斯还可以得到一点好处。记得股市在1990年开始下挫时,连索罗斯也得称赞日本人,他们可以慢慢把泡沫井然有序的缩小,而不致一下子就破灭,这个泡沫在当时来看也许是有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但日本人竟然可以井然有序地让它缩小,而不至于酿成大祸。


到1994年,索罗斯的想法是日元已经经过大幅调整,日本经济衰退也有三年的时间了,土地价格已经下挫,银行也熬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同时股市也下挫过半。日本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已经把一部分需要廉价劳力的产业外移,特别是外移到廉价劳动力充足的东南亚国家。


在1994年初,索罗斯的推论是日本股市将止跌回升,原因是日本经济马上就要开始复苏了。当时流动性充斥,索罗斯感觉到有一部分流动性将注入股市,事实上索罗斯在日本股市超买也赚了钱。


但是,当时也有几股制衡力量在发生作用。一方面,循环复苏可能出现,股价可能因此上扬;但另一方面,当时也发生了结构性改革,这些结构性改革对经过或未经过大起大落股票的估价有消极影响。但日元强势,把收益压了下去,抑制了经济活动,更缩短了复苏的过程。当时并没有明显的走势,索罗斯也看不出任何结果,只是在暗中摸索。市场适合交易、适合选股,但也适合观望。


市场时起时落,人们有时有某种看法,有时放弃某一种看法,假如可以的话,索罗斯总设法把握机会,但假如无法把握机会时,则最好不要去冒犯。


1995年,索罗斯在日本投资亏钱。这说明假如你不是思考清醒时,最好什么事也不要做,甚至只是随便到外面走走,原因是你那时不会有足够的耐力,一些无关宏旨的波动也可能让你受骗。你没有主见,就不能理直气壮的行事。索罗斯的老友维多·尼达荷法说得好,市场老是打垮弱者,所谓弱者就是没有主见的人。你要有主见,然后才不会受骗,但假如你的主见是错的,有主见也被弄得破产。所以索罗斯比较愿意在自己有一些根据的主见时才采取行动。


不过,索罗斯认为,日本市场快要开始另一次下挫的过程。


主要是因为日元的问题。过去日元在95-105元兑1美元的幅度内交易,股市也在一定的幅度内起落。但最近日元打破这个交易幅度,索罗斯预测股市跟着会出现同样的情形。


有关方面正设法尽力使日经指数不致跌至16000点以下,但索罗斯认为这种做法不能无止境的继续下去,毕竟把日元兑美元的汇率限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方法已经证明失败。日元强势,就把营收和资产值压下去,这一点就足以使股市像1989-1993年间一样下挫。


也许可以这么说,日本寻求维持现行金融制度的努力并未奏效,而且其他比金融结构更深的改变正在酝酿中。


所谓的现行金融制度,索罗斯指的是一种由大藏省主导,很多机构——包括银行、经纪商、信托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参与的制度,而这些机构都是惟大藏省马首是瞻的,市场信号反而要退居其次。但这个制度也只是整体制度的一部分,而这个整体制度的基础原则就是所谓的主导权,但前者已经开始在整体制度之内酝酿成气候了。


当工业奇迹的龙头老大,但大藏省却表现奇差。工业部门的巨额盈余,到了金融部门手中全都浪费掉了。日本本来的宏谋伟略是要继19世纪的英国以后成为世界各国的资本家,但却画虎不成反类犬,无功而退,反而其国内的资产泡沫被迫缩小。


该国金融部门本来有大量所谓的隐藏资产,这都是日本工业奇迹的成果,但这些隐藏的资产现在都烟消云散了。这些资产的数量非常可观,也因此拖这么久的时间才能完全烟消云散。索罗斯想大藏省和这些机构根本不知道他们出了什么问题,他们感到不安,但他们还没有完全觉察到他们的困境。不过,金融部门的表现这么差,倒不是一件教人意外的事。引导他们的账面价值,而非市场价值,他们追随的是错误的信号,他们习惯按规定办事,而大藏省在颁布规定方面,可是驾轻就熟的。


大藏省的官员都是官僚,官僚却不适合在市场之内动作,这一点倒和法国相似。看看法国里昂信贷银行的情形就知道。


索罗斯认为自己一辈子都可能摸不清日本金融机构的真正想法。他们很能花时间应付规章条文,而不花时间应付这个真实的世界。在这方面的例子太少,但太技术性了,索罗斯也并不完全了解日本的规章条文。举例言之,大藏省有一项,允许金融机构按成本持有政府债券,但外国债券则要按行情标价,假如外汇损失超过15%,就必须具结。这就是促成海外投资回流日本及日元强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显然私人募集和柜台买 卖是不必按行情标价的,于是就可以溢价出售,这正好和一般人的预期相反。


要在市场成功,就不能轻率行事。除了这一点,还有衍生工具出现的问题。衍生商品的作用之一,就是规避规章条例。最初外国经纪商向日本金融机构介绍衍生商品时,就有点像白人最初教印第安人喝酒情形一样。索罗斯不知道日本金融机构的账簿里有多少衍生性商品,但衍生商品却把本已经够复杂的隐瞒账项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不过,日本的金融制度面临崩溃,大藏省一定会设法维持这个制度,而在这方面一直都很成功。


他们的成功归于日元。日本当局一直想办法把日元压下去,但他们办不到。日元强势对经济活动都是不利的,这种情况的正式名称是“通货紧缩”。日元强势的效果和金融泡沫的效果正好相反。其国内物价和利率相继下降,货物销售也缩减,工人奖金减少,消费者则省吃俭用。实质利率很高,但当局却束手无策,虽然不乐意,却要开始考虑降低贴现率,不过降低贴现率也会引起别的问题。


在日本不少人靠储蓄过日子,但假如邮政储蓄的利率降低,他们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


此外,日本的保险公司大量出售年金,而且还保证4.75%的利率,于是都要亏本,都要筹措现金。在盈利不足1%的情形下,股票还是能以盈利50倍的价钱出售。有谁能够吸纳出售的股票呢?很奇怪,当时都是外国人在买。日元汇价升高后,总算抵消了他们在股市损失的一部分。但日元汇率如此,他们还会再买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