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被股民吐槽了几百次的上市公司獐子岛又火了。这是2014年以来,该公司第四次扇贝出了问题,这一次獐子岛直接说是扇贝死了。<br>
獐子岛发公告称,根据公司11月8日-9 日已抽测点位的亩产数据汇总,已抽测区 域 2017 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不足 2 公斤;2018 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约3.5公斤,亩产水平大幅低于前10 月平均亩产 25.61 公斤,公司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br>
根据目前已抽测点位的亩产数据汇总,已抽测区域2017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虾夷扇贝平均亩产约3.5公斤,亩产水平大幅低于前10月平均亩产25.61公斤,公司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一亩产20到30公斤的扇贝,突然就只剩下不到2公斤,亩产暴减超90%。<br>
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末,公司上述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面积26万亩)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1.6亿元、2018年底播虾夷扇贝(面积32.4万亩)账面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1.4亿元,合计账面价值3亿元。<br>
突发的扇贝死亡立刻引起了监管的关注,深交所火速下达关注函。关注函针对三方面要求公司说明:上述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是否对公司2019年业绩构成重大影响;10月末至今短时间内出现较大面积死亡的原因、发现减值迹象的时间,是否存在隐瞒减值迹象的情况,以及今年11月才进行抽测的原因。<br>
4年净亏20亿,虚增利润避免退市被处罚<br>
“扇贝门”之前,獐子岛(002069.SZ)堪称农业板块的典型白马股。2006年公司上市后,在短短5年时间,营业收入增长3倍,净利润增长2倍。业绩最好的2011年,营业收入29.37亿元,净利润4.98亿元。<br>
这个阶段,獐子岛连续8个年度现金分红11.47亿元,也是羡煞旁人。不过,攀得有多高,摔下来的时候就有多疼。2014年,“扇贝门”爆发,獐子岛的业绩发生根本性逆转。<br>
2014年-2017年,虽然獐子岛的营业收入一直缓慢增长,但2016年之外的3年均录得大幅亏损;最近4年,獐子岛净亏损20.66亿元,比此前10年的净利润总和还要多。<br>
事实上,最近4年獐子岛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如果2016年公司净利再度亏损公司将面临退市危机。因此,公司不惜进行财务造假,避免了退市命运。资料显示,受虚减营业成本、虚减营业外支出影响,獐子岛2016年年报虚增资产1.31亿元,虚增利润1.31亿元,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158.15%。2016年年报净利润为7571.45万元,追溯调整后净利润为-5543.31万元,业绩由盈转亏。<br>
2017年,因为“扇贝门”再次爆发,獐子岛巨亏7.23亿元,负债率更是达到89.78%,较公司近10年负债率的平均水平高了一倍不止。而此前,为了填补2016年亏损的问题,公司虚减2017年利润2.79亿元,2017年账面记载采捕面积较真实情况多 5.79万亩。<br>
2018年一季度,獐子岛的基本面仍然持续了这一趋势:营业收入微增,净利润-899.85万元,同比下降344.18%;总资产、净资产双双下滑;负债率攀升至90.91%。<br>
而随着造假的逐渐曝光,证监会也决定对獐子岛处以6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吴厚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并处以30万元罚款。<br>
扇贝“跑路”上演第四季 4.4万股民踩雷<br>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扇贝第一次“出事”了,在2014年10月,2018年1月和2019年4月,獐子岛的扇贝已经“跑路”三次。<br>
2014年10月,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养殖的扇贝因北黄海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冷水团,造成绝收。当年,獐子岛年度业绩巨亏11.89亿元。<br>
2018年1月,獐子岛扇贝没跑,但却被“饿死了”。当月,公司发布公告称,在盘查底播虾夷扇贝年末存量年度时,发现海洋牧场遭受重大灾害,扇贝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日益消瘦,品质也越来越差,甚至出现大规模死亡。<br>
2019年4月,獐子岛公告,一季度亏损4314万元,同比下滑379.43%。原因仍然是虾夷扇贝受灾,导致产量及销量大幅下滑。<br>
今年7月,证监会发函直指獐子岛“财务造假”,终还“跑路”扇贝以“清白”。7月10日晚间,獐子岛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虚假记载等违法,公司及23名相关人员将被证监会处罚,董事长吴厚刚被终身市场禁入。<br>
而随着本次獐子岛的扇贝再度“跑路”且最终“死于非命”,獐子岛逾4万股民踩雷,这个数据虽然较2014年的高点7.5万户减少了近一半,但在扇贝接连跑路后,股民户数不减反增,不知有多少股民在选择刀口舔血?又有多少股民在疯狂炒作?当然,更多的股民在公司股价接连暴跌之后或已深深套牢。<br>
根据新浪财经测算,2014年10月首次暴雷之前,公司股价在15元左右,目前公司股价为2.7元,如果当时入市现在仍然持有,那么股民手中持有的股票将暴跌逾8成。<br>
而除了被套的股民,部分股民的刀口添血也非常值得注意。比如2014年扇贝“跑路”之后,公司股价从大约15元直接跌到3元,但2014年年底獐子岛股民户数从4.3万暴增到7.5万。<br>
员工持股巨亏上亿元 人均亏损超30万元<br>
獐子岛在2014年爆出黑天鹅后,公司在年底筹划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该持股计划于2015年4月30日完成股份购买,共计通过二级市场买入676.6万股,买入均价为12.58元/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0.95%,合计耗资8504万元。<br>
该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为36个月,原计划于2017年12月24日到期。不过,根据2017年末的股价和2015年初的股价比较,当时员工持股计划浮亏在40%以上。公司于是在2017年12月初发布公告称,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由 36个月延长至72个月,即原本运作3年的持股计划变成运作6年。<br>
不过,没有及时止损,而选择延长持股期限的决策对于大多数持股员工来说不是好事。截至最新,獐子岛股价仅为2.7元/股,期间公司不曾分红和转增,也就是说,目前獐子岛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已浮亏78%,累计浮亏金额达到6678万元。此次员工持股计划不超过195人,也就是说人均浮亏最少在34万元。<br>
不但是员工持股计划,公司还在2016年筹划了由公司高管员工参与的“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主要投资獐子岛股票。根据公告,该基金由公司高管和员工合计出资6780万元。基金于2016年三季报后进入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合计持股5916万股。如果以2016年三季度10元/股的价格粗略股价,该基金亏损也达到73%,员工亏损金额达到4949万元<br>
獐子岛闹剧或以退市剧终?<br>
獐子岛3个亿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形成的全部或部分资产减值,将会给公司今年业绩带来巨大冲击。在前三季度已经亏损的局面下,要实现扭亏为盈几无可能。<br>
自今年以来,已有雏鹰退、*ST华信、*ST印纪等多只个股,因股价跌破面值而退市。近一个月以来,獐子岛的股价一直徘徊于“准仙股”边缘。截至发稿日,公司股价收报2.7元/股,市值仅有19.2亿元,较其历史最高值已蒸发90%。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