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占主体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中美因为持续的贸易不均衡导致中国高额的外汇盈余,进而引起中美两国国的汇率争执。
我认为,中国只要大幅提高国民福利,不仅汇率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而且才是真正对中国世界经济做出贡献。鉴于世界经济的市场属性,目前中国这种发展方式,是损人不利己的,不可能持续。
记得很久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转帖如下:
人民币相对美元缓慢升值是一个次优选择
在国际经济领域,国际政治有着巨大的作用,就像国内政治对国内经济起着巨大的作用一样。尤其是民族国家,作为资源的实际控制主体,往往具有超过所有权持有人的控制力。美国,由于其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影响力,实际起着维持国际经济政治军事乃至社会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例如美国的金融体系,实际扮演着世界货币发行者的角色。认识这一点,对于理解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后果,是一个必备条件。
现在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后果,情况大概如下:
一,如果迅速升值。则1,我国美元储备和投资大幅贬值,原来积累的产权,化成了废纸;2,对以美元为核算依据的交易,成本会大幅攀升,从而极大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还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现有生产力闲置,资源就业不足。3,以美元为核算依据的进口产品成本降低,进而鼓励进口,进一步降低国内资源就业水平。
二,如果不升值。则1,对美贸易盈余的不断扩大,影响美国资源就业水平,进而造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造成中国国内通货膨胀,降低中国的国民福利水平。3,美国政府以国债或其它所有权凭证冲抵我国债务,造成我国贸易盈余的不断折损和虚无化。4,造成中国国内资源储备和环境的不断恶化。
三,如果缓慢升值。则1,给两国经济结构调整留下时间。2,缓冲对美贸易盈余引起的矛盾和争斗。3,美元资产缓慢贬值,降低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4,把出口的生产资源逐渐转向内需,提供国民福利水平。
其实,人民币相对美元缓慢升值,并不是最优选择,也不合乎国际经济分工理论,它是中美两国政治家在谈判折衷后造成的结果。在经济实践中,起指导作用的不一定是科学的思想,往往是可以操作的被决策者认定最合乎他们利益的思想。
偶然看到了沃勒斯坦的一篇演讲,他在论及后美国时代时说:“与伊拉克的战争昂贵得令人难以置信,美国政府则因此而陷入巨大的债务负担之中。维持这一债务的唯一办法,就是由诸如中国——当然不只是中国——之类的国家慷慨解囊、购买美国的国债。中国、韩国、印度,和挪威等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原因有二:其一,它们希望能够维持美国购买这些国家商品的能力;其二,美国也能提供相对来说比较优惠的利率。但是这些庞大的债务却也使得美元开始贬值。美元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储蓄货币,这意味着美国无需担忧自己的债务问题。对中国、韩国、印度,和挪威来说,问题在于美元的贬值,如果你现在购买美国的国债,两年之后,你实际上已经损失了一笔。所以对所有这些国家而言,现在有两条曲线:一条,就是为了维持美国购买这些国家商品的能力,维持本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资本向美国的流动;而另一条,就是美元贬值的曲线。因此到了某一个时间点,这些国家会觉得较之于不买美国国债,它们买了美国国债反而损失得更多。关键是时间问题:如果你是投资者,你既不能投资太早,太迟了那也不行,你得正好赶在那个点上!这可并非易事!所以中国等国现在正在做的,就是逐渐从中抽身而出。美元迟早将会以比目前更为剧烈的速度贬值,可能是下周一,可能是明年,也可能是三年之后——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有钱人天天为此担惊受怕。事情一旦发生,对美国而言它就意味着两件事情:其一,美元将不再是唯一的储蓄货币。因为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都有可能成为储蓄货币,我们将会拥有多种储蓄货币,而美国将不再可能再像现在这样继续积累国债。其二,它意味着美国人生活水准的下降。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在中美双方看来,乃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但如果美元贬值的话,中国和美国人的生活水准都将降低。”
说实在话,我很佩服这个美国人的坦率:他说出了到目前为止中美两国贸易盈余债券化及美国政府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相。但是,他这种担心并不一定必然会出现,因为美国的强大,是靠着它的强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及科技创新制度为基础的,它的社会高福利,不仅仅是建立在资源上,而是建立在强大的生产力水平上的。自立国以来,美国,从来不缺少对美国自己唱衰的学者;但是,作为外国人,我们看到的是它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