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803 0
2010-03-22
2010年03月22日 08:18:54  来源:京华时报

统计局:CPI涨幅3%难度大 但可实现
    上周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2月的数据虽然接近3%,但是通胀压力更多地来自未来。他解释,单纯从CPI的数据来讲,2月份的翘尾因素是0.6%,7月份可能会达到1.5%,到6、7月份的时候CPI会突破3%接近4%了。      
    刘元春表示,2月份2.7%里有2.05%是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所导致的。加上燃油价格的变化,2月份的核心CPI是0.4%左右,这表明中国宏观经济的供求状况还是基本平衡的。另外,实际上,在2005年之后,中国的通货膨胀的传递机制、货币传递机制和通胀形成机制具有革命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金融领域产生了强大的蓄水池效用,大大缓解了货币冲击直接产生实体领域的冲击。”刘元春强调。
    在成本推动方面,尽管工业品出厂价格大幅度上扬,导致CPI会出现波动,但是中国经济变化最大的技术的提升和规模的提升使中国企业的成本消化能力大幅度提升。因此,从通胀压力考虑,还是来自未来的压力比较大,单纯从CPI的数据来讲,2月份的翘尾因素是0.6%,7月份可能会达到1.5%,到6、7月份的时候CPI会突破3%接近4%了。
    刘元春认为,半年内会不会加息,关键取决于4月份的经济数据。何时加息主要由4个指标决定,负利率、CPI、利率和汇率政策的配合、国际货币政策的变化。目前看来,除CPI外,其他几个指标大幅变异的可能性很小。2月份CPI确实偏高,但这里面有春节因素的影响,数据参考价值有限;CPI在3月份很有可能会回落,从而缓解加息压力。(马文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