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3129 1
2010-03-23
  时至三月中旬,全国34所自主划线的高等院校陆续公布了自己的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国家分数线也将在月内出炉。一部分考生榜上有名,欣喜之后便可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复试准备中,更多的考生则需要考虑如何在接下来的调剂过程中为自己选择一个好“婆家”。
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读硕士的目标基本有二,要么是获得较本科生更高的能力和文凭,毕业时能在择业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平台;要么是对某一个领域兴趣较深,打算日后进一步深造,从事科研工作。
调剂到什么区域、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对日后就业更加有利呢?首先我们需要考察当前硕士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从总体上来说,目前硕士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强的马太效应。以北京市经济学硕士劳动力市场为例,各个用人单位一般从每年十月开始招聘新人,在十二月来临之前,大量来自著名外资企业和大型国企的优良工作机会(offer)主要掌握在清华和北大两所学校(常常被称为第一梯队学校)的毕业生手中。他们每人手中拿着好几个就业协议,精挑细选,而其他院校毕业生投出的简历常常杳然无声。从十二月开始,北大和清华的毕业生基本上“名花有主”了,在第一轮招聘中没有满员的机构开始从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和中央财经大学(所谓的第二梯队学校)挑选毕业生,主要的工作岗位也随之转移到他们的手上,而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仍然被排斥在这些用人单位的视野之外。到了次年四月,针对上述院校毕业生的招聘工作基本进入尾声,在双向选择中,仍然有部分单位招聘的人员数目不能满足其需求量,其中不乏一些待遇良好的国有企业,大型银行的总行及其分支机构。但是这些单位往往出于品牌的考虑把剩余的名额留到下一年,而不愿从其他院校招收毕业生。
全北京招收经济学类硕士的普通高等院校超过40所,除去上述5所院校,剩余三十多所院校的硕士毕业生想要留在北京,除了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主要依靠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岗位,就业情势很不乐观。
  这种马太效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由于地方用人单位长期形成的招聘传统以及地方政府对本地高校的保护,名校毕业生在地方性就业市场上的优势会减弱,而地方院校毕业生在当地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较高。这里的地方院校是指各个省内声誉较高的部属或省属院校,比如在安徽省,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在省内的就业市场上可能比中央财经大学的毕业生更具有优势;在福建省,对外经贸大学的毕业生可能难以和福州大学的毕业生匹敌。
所以,对于以就业为目的的调剂者来说,如果想留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就至少要调入当地的第二梯队院校,否则,不如选择各个地方上的重点院校。一言以蔽之: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然而,调剂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调剂到心仪的院校是否有可能呢?我们还需要了解各个院校招生的情况。还是以北京为例,虽然每年公布的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都很低,似乎被录取为硕士难度很大,其实很多院校存在招生不足的情况。由于报考者达不到分数线、第一次参加考研的调剂者主动放弃机会等原因,即使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这样的院校也经常出现最终招生人数达不到计划数量的情况,因而,调剂到这些学校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些院校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和提升声誉,往往实行宁缺毋滥的招生政策,对调剂生要求很高,或者采取英语面试,或者在总分之外要求单科分数达到一定的标准,自我感觉实力较强,很想留在大都市的考生可以再次把握机会,放手一搏。

  除了这些学校,北京的其他院校以及一部分地方重点院校招生不满的情况更加普遍,特别是近几年某些地方院校快速发展,不断获得硕士招生资格,却由于信息传播慢、国内名气不够大而招生困难,大量有助于就业的资源闲置。为了保住学科点,学校会把多招学生作为一项任务,因而不会对调剂生过于挑剔。所以,对就业地点没有严格要求的考生来说,积极了解该类院校的信息,争取落足地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意在从事科研的考生来说,院校的科研实力,其所在地的科研氛围是其考虑的重点。首先要看院校是否有该专业的博士点,每年的博士招生人数是多少。要从事科研工作,博士学位不可或缺,调剂到一个有博士点的学校,以后在考博士的时候会轻松一点。其次看院校所在地的科研氛围,有同样研究方向的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多是少?由于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存在着规模经济的特点,在研究机构众多,研究气氛浓厚的地方更容易出成果。从地域上分析,科研服务属于第三产业,科研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对科研服务的需求大,课题和项目多,能够给科研人员提供很多机会,促进科研人员的发展。如果研究的内容与政策相关,那么院校所在地是否靠近政策制定中心,与政策制定中心的联系是否紧密也很重要,比如对于一个从事宏观经济或者世界经济的研究者来说,选择北京就比上海更加有利。
  北京和上海一些普通院校虽然名气不足,但是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和专业优势,在学科设置方面也比地方院校强,能够在学业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上升通道。比如北京的首都经贸大学,虽然不是“985”、“211”院校,但其在应用经济学学科下设有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还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虽然不是经济类院校,但是都具有经济学博士点,中央民族大学具有独特的民族经济博士点。管理学的考生选择余地更大,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都有管理学博士点,它们不乏“211”的称号,并且都是各个行业中最强的院校,而这些院校也存在招生不满的情况。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打算从事科研工作的考生来说,选择调剂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普通院校对个人的发展更加有利,并且是易于实现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人生之路漫长,名校的光环、硕士学位都只是一时的荣耀,只有真才实学能够与我们风雨同舟。不论在何等的处境中,只要孜孜以求,不断积累知识、提升技能,就一定能走进幸福的生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27 21:50:12
(⊙o⊙)哦!谢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