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2866 93
2010-03-24
当前论文投稿过程中的学历岐视还是很普遍的,特别是硕士生这个层次在投稿的时候很尴尬,除非你的文章特别好,不然人家宁愿发稍微差一点的博士、教授的文章。从编辑的角度来讲这样做也是可以理解的:绝大部的硕士发一两篇文章毕业以后可能就永远离开学术圈了,所发的文章今后被自己引用的机率几乎不存在,而我们在做文献综述的时候也喜欢引用名家的文章,硕士生的文章极少有人关注——除非这个方向的文章非常少。博士、教授则不同,他们今后还得在学术圈混,相似题材的文章也不会写一篇就完事,今后引用自己文章的机率非常高,而且被别人引用的可能性也更大。在当前以期刊论文引用率作为核心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的情况下,每一个杂志社的主编们都得考虑自己期刊的引用情况,采用博士、教授的文章比采用硕士生的文章对于期刊的长远发展无疑是更为有利的。
    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取消硕士生的论文发表要求,让那些想读博士的硕士生去发表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3-24 02:04:22
拜读,有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4 08:11:06
根据我的感觉,编辑往往不是歧视作者的学历或者资历。更主要地是,中国的编辑大部分是文字编辑,不是真正的学者,他们没有办法辨别论文质量的高低,所以要靠别的信号来甄别文章。学校的牌子是信号,导师的名气也是信号。有时候会发现挂个名人做第一或者第二作者,论文就好发一些,其实并不是靠关系,而是靠信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4 08:37:54
说的有一定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4 09:43:26
这似乎不是编辑的视角,而是编辑部主任的视角。
不客气地说,如果不看发表出来的文章而是看投稿时的文章,现在多数硕士的文章质量还是不行,在投稿之前就存在致命的问题,很难给他们修改的机会。如果文章质量确实好,编辑部肯定会录用,因为同样可以提高引用率。可是现在作者谁不认为自己的文章是辛苦的结晶、天才之作?谁又静下心来多问审视下自己的稿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4 09:54:11
从规范操作的角度看,尽管现在编辑人员也拥有相关专业的学位,但编辑一人是不能直接决定稿件的命运,需借助专家及编辑部内的讨论。如果专家认为修改后可以用,编辑部一般不会否决专家的意见,如果专家说存在重大问题需修改后再审,估计稿件就不行了。在匿名审稿的时候,学历等信息专家是看不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