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知地知 发表于 2019-11-28 16:45 
将来时态和完成时态没有区别?计划与实际完成没有区别?
-------------
在你这里就是没有区别呀!你自己 ...
石开石偷换概念,胡编价格决定理论的过程:
价格=实际购买所花费的金额/实际完成销售量。
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是价格的定义,但是公式中的两个量都是交换完成后才知道的量,因此石开石知道,说这两个量决定价格,那就是个笑话,一定要用交换之前的量。
于是石开石首先把实际购买所花费的金额—偷换为—买之前的预算金额,同时,还要强行规定这个预算是不可变更的,哪怕价格便宜了也不能节省预算,哪怕价格贵了也不能追加预算——这当然不符合事实,事实是预算额是可以追加或节省的。
然后,石开石又把实际完成的销售量—偷换为—供给者提供到市场上出售的供给量,同时,还要强行规定这个数量必须是全部卖掉的,卖不掉的部分也要强行忽略——这当然不符合事实,比如很多生鲜产品一天卖不掉就烂了,就扔掉了。
石开石就是凭这两个强行的不符合事实的偷换,把价格公式改造为:
价格=消费者的预算金额/供给者的计划销售量。
不管怎么说,两个“决定”量都是交换之前就决定的了,这看起来像是个价格决定理论了,石开石觉得大功告成了。
但是,你如果再追问这两个量如何决定(其实追问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前面的过程就是错的),他就没词儿了,只好抬出了“上帝之手”和“冥冥之中”!早知道这样,还这么麻烦干啥,价格决定理论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吗?——上帝之手决定!冥冥之中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