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物品是否具有非排他性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制度问题,而是一个成本问题。下文将从排他成
本的角度对物品的非排他性进行分析。
人们(公家或私家),对于任一物品的使用,有四种成本,
1,物品的选择成本-------有关的计划成本,决策成本,决策的贯彻落实成本。
2,物品本身的成本--------亲自制造物品或从市场上购置物品的成本,物品本身的维修维护成本,
3,使用本身的成本---------使用物品过程中的额外成本(不含制造购置物品的成本,物品本身的维修维护成本,等等),
4,物权的维护成本---------人们维护自身物权(公家或私家的),所发生的成本,譬如制止滥用、窃用等等的成本。
成本,是广义的,是有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等的耗费,可以用价钱、货币来核算,
成本的对面,是广义的效用、效益。就是说,人们花钱,首先不是为了省钱,是为了取得效用、效益。在实现一定效用、效益前提下,再来尽量节省开支。
成本受广义预算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