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个有着多少朝以战争为主题而产生兴旺的城市,似乎也有着一种危情面前定若泰山的气势,在各种负面评论充斥津城,质问着什么也没有的天津何以成为直辖市时,它总是不急于用嘴巴辩驳,到底是强弩之末还是厚积薄发似乎这座城市早已了然于心了。
可是天津到底有什么?
在咱们这些老北京的印象里,似乎“天津是北京的绿叶”这句话再贴切不过。但是时至今日,咱们那点儿仅存的自信心基本被听后窒息的房价打击得粉碎。于是京津第二第三高速建设了,京津高铁通车了,滨海新区开发成了街坊里很多人的谈资了,星耀五洲又继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了。这一切似乎在告诉世界—其他城市有的,天津有;其他城市没有的,天津也有。
再回头看《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其中提到天津被明确提出为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之一,我感觉到五个城市将是未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之上的五位主角人物。而作为港口城市的天津,无形中又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在感触之余,天津的动作一直在加快
年底几个老同学聚会时,其中一个在房产公司任职的抱怨到北京的房价和生存环境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一语即出,惊起四座,原来房产公司内部人员也能如此感慨。抛除客观因素,想想天津的情况,确实,天津真的不简单。
回首2006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的天津市,要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可以理解成为当初的民间“一线城市”的说法,而现在,官方已经明确了这个态势,天津也正是实至名归了,其实天津道路交通的扩建,铁路交通的发展以及由此协同出产的航空水路,都是在为“一线五市”做铺垫,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出台后这一切都浮出水面,而天津作为主推的环渤海经济中心,它的战略优势不容忽略,但是如何能更多的吸引世界的目光,就限定了它必须有着足以吸引世界的实力。在这样一个大前提下,京津城际高铁赚足了关注——这是礼尚往来的眼球效应。其后在滨海新区开发的同时也引入了不少经济资源——这是经济上的眼球效应,于是也许是也许是政府开始以另一个战略视角思考城市的发展,星耀五洲这样承载极致休闲思想的超大型项目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这是财富圈层和北京精英的集聚后的眼球效应。就这样,天津被关注了。
如此一来,整个津城便形成了以交通便捷为基础,经济发展为辅助,人文建设为保证的全新现代化一线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如此,对于“天津有什么”这样的质疑如今的津城居民才能一笑置之,因为现在已经不是“天津有什么”的时代了,我们面对的,是“天津还需要完善什么”。
天津有什么?也许面对着这个已经成为历史的疑问,津城的人们会有更多的感慨。天津有机会吗?这个问题,各家已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