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倒真的值得提醒一下大家,我注意到有些创业者低估了现在的难度,还在一步一步的缓慢往后调整,甚至不太敢面对现实,这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你还有三个月的钱在账上,融资还没有close,然后还不愿意跟投资人讲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觉得先把这一轮搞过去了,下一轮再来好好做调整,但有些问题不是后期有效率就可以解决的。
36氪·:在目前的环境下,你有没有看到一些阿里之外,战斗力还很出色的公司?
曾鸣:虽然我们说大环境这么困难,但我觉得这一波的企业已经有一些能被看见。其实阿里之后,无论今日头条、拼多多还是快手,都已经是很成功的企业了。你再往前看一些,像小红书这些,也有很不一样的发展路径和新的定位。
所以我相信创新的力量还会持续,老有人批评我说千亿美金、百亿美金的事情,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类比,不是说我追求,而是我们如果做个类比的话,我觉得接下来的几年,其实会有一批很扎实的有百亿美金潜力的企业。他们会更多的涌现出来,只是大家需要一点耐心而已。就像我讲的,产业互联网肯定会出一波。
36氪:在这种环境之下,你有没有想跟创业者和管理者分享的一些心得和经验?
曾鸣:我觉得调整预期是最重要的,真的是容易赚的钱,肯定是没了。然后大家不要急,因为其实现在是蛮尴尬的时候。
首先像AI这样的先进技术,不可能在3、5年之内有一个特别大的、再次的爆炸。
所以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创业机会,在这3、5年是看不到爆发的。如果你做最前沿的技术,那就注定了要有一个相对长期的积累。
第二,如果你把现在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传统行业去,这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没有3、5年,根本就看不到方向,所以简单的、容易挣的钱都没有了。
但是反过来,我又觉得其实无数的机会都存在。
因为每一个行业都能被重构,那有多少个大行业没有被真正改造过?我想很多人都会很吃惊,今年暑假为什么网络教育突然一下会变得这么火,就是因为前几年的积累到了这个点上,网络教育突然让大家觉得是一个可以用类似互联网方法,往前冲一步的行业了。这样的现象在未来的3、5年会越来越多,就在各个不同的传统行业里。
36氪: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放长一点,你觉得未来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曾鸣:肯定大家都会讲学习能力,但是我觉得学习能力这个词在今天的表达强度还不够。或者可以表述为超强的学习能力,带来自我迭代的突破。
现在真正有大成的企业家、创业者,基本上都要有向死而生的能力。因为他一定会在很快的时间内碰到自己的瓶颈,冲不过去就死掉了。
以前的一个产业发展差不多20年,你可以慢慢学,慢慢积累,积累了以后,又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享受它带来的红利。
一个人的一辈子,跟产业发展的周期是一致的。人没那么苦,你的职业生涯周期,和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
现在20年产生的变化,怎么和过去相比?一个人怎么经得住这样的折腾,我们都是在演化超级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