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434 0
2019-12-05

5、睡眠经济,炙手可热

  中国人的睡眠状况有多糟?《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到2018年,中国人均睡眠时长由8.8个小时降至6.5个小时,平均38.2%的中国人有睡眠问题,比全球平均高出11.2%!

  其中,80后、90后正在成为睡眠障碍的主力军。

  有调查显示,62.9%的90后年轻人处于睡眠的“烦躁区”和“苦涩区”,还有12.2%睡在“不眠区”,只有5.1%的人处于“甜美睡眠”状态。

  睡眠经济也因此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经济现象。博思数据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改善睡眠产业市场规模约2797亿元。从褪黑素、睡眠枕、助眠香薰等传统商品,到被冠以“黑科技”之名的安眠手环、失眠贴、睡眠喷雾、睡眠音响等等,大量“助睡神器”诞生,

  一些失眠社区、失眠心理咨询等与睡眠相关的App也相继上线,甚至催生了“陪睡”经济,淘宝上专门售卖晚安短信、睡眠技师助眠等新兴服务。

  虽然《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即使特殊情况,每周工作时间也不应超过44小时。

  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7月,全国企业员工平均每周工作46.5小时。还有调查显示,超过58%的网友表示,会牺牲睡眠时间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说,人们嘴上说着拒绝过劳,身体却诚实地工作着——以晚睡为代价。

  一些创意工作尤其如此,路遥说“我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而高木直子笔下的自己,凌晨3点完成漫画,跑去便利店复印、传真、交稿。

  广告从业者晚上有灵感,“码农”们通宵写代码,文字工作者晚上写稿,插画师通宵画图,在这些相关行业的从业者中,晚睡已经成为常态。

  另外,享乐主义正在抽离一部分人的睡眠。

  一方面是夜间经济的繁荣,24小时书店、24小时便利店等,打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还有互联网,2018年中国手机网民8.17亿,人均每周上网27.6小时。微信、微博、短视频,刷剧、游戏、看小说,一边是“看完这集就睡”“赢一把就睡”,睡眠时间被大大挤压。

  现代人“为睡所困”是时代问题。但从健康角度,睡或不睡,兹事体大。

  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风险和自杀的风险,是普通人的1.4倍以上。罗马帝国时期,有一种刑罚就是剥夺犯人的睡眠,当被剥夺睡眠几天以后,犯人就会中风身亡。

  美国上班族,因为睡眠不佳导致的经济损失已高达411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28%,日本的损失高达1380亿美元,德国则每年损失600亿美元

  所以,未来不仅近是从个人健康角度,从社会生产角度也将大量催生睡眠经济,前景十分可期。

  6、懒人经济,懒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懒人经济”现在越来越流行:

  你可能很早就不逛街了,习惯在淘宝、京东上货比三家、凑单拼团,或者直接买“网红同款”,不和自己的“选择困难”较劲; 能否做好三餐,已经不是独立生活的标准,各类外卖平台,把每个地方的佳肴小吃装进了你的手机; 无论工作、出差还是旅游,不需要再为酒店和公寓头疼,因为携程、链家、自如等已经解决问题,你所要做的只是轻松刷卡付押金,然后“拎包入住”;

  当今社会为何懒惰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从原因上来看大概有四:

  一是,科技进步。

  二是,正在经历从物质匮乏到物质过剩的两极转换。

  三是,“懒惰”体验式消费的一种表现。以吃饭为例,人们要考虑来往餐厅、排队等,付出的体力带来的疲劳感,节省下时间用于娱乐、社交产生的愉悦感,与之相对要考虑的是快递费用。

  四是,全球化进程遵循比较优势及分工合作行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将自身擅长领域的经济效率优化到最高,将没有效率的地方“外包”给其他个人或商业公司,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做法。“饿了么”一开始就是从简单的寝室送餐做起,逐渐变成一家近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这样看来,由懒惰催生而来的“懒人经济”不是一代人的倒退,而更像是一种由思维模式到商业模式再到生活方式的“跃进”。

  从市场上看,“懒人经济”与4种形态相伴相生:

  一是无聊经济,大量生产力从流水线上解放,更多的无聊时间无处消耗,于是微信公号、抖音头条就成了最好的产品形式,将碎片化的内容推送到无聊的你面前。无聊经济是时间管理上的“懒人经济”。

  二是鸡汤经济,互联网让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千家万户,“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让多少人欣然向往,仿佛跨越社会阶层鸿沟只差一篇文章。这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对成功的焦虑和对捷径的渴望,随之催生的各类“知识付费”便是对此的印证。鸡汤经济是自我成长上的“懒人经济”。

  三是“佛系”经济,当前世界千变万化,奢侈品、日用品种类让人眼花缭乱,如何彰显自己的独特审美和与众不同,或许“佛系”和“小清新”是当下年轻人最好的选择。对于懒得花时间打造“自身人设”的你来说,“佛系”经济是文化选择上的懒人经济。

  基于以上市场现象,“懒人经济”前景广阔。

  2018年“双11”,22个交易平台销售额3143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扫地机器人,比2017年增长了400%。由此可见,一些人工智能新物件,将会进一步崛起诞生。

  横向看,不少钟点工或已经被迫向月嫂、陪护等技能需求较高的职业转行;

  农民工等通过劳动换取报酬的群体,变为了当今各类创业企业的“外卖”“跑腿”大军,中国3.6亿元的外卖市场大约支撑了400万外卖小哥的就业市场。

  企业如果跟不上“懒人经济”的时代脉络,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

  7、萌宠经济的“钱”景

  风水轮流转。那些本应肩负看家护院、消灭蛇虫鼠蚁重任的动物,摇身一变成了“主子”,人类反而做起“铲屎官”,还沉迷在“吸猫”“吸狗”中无法自拔。

  网友打趣道,“一日不过三大事——睡觉、吃饭、撸萌宠”,就连在小区遛宠物也变成了一项社交活动,比血统、比毛色、比智商,萌宠俨然成为新一代攀比利器。

  不仅如此,互联网企业也热衷于将自己的logo萌宠化,飞禽走兽游鱼无所不包。如京东的狗、天猫的猫、腾讯的企鹅、百度的熊掌。

  传统企业也借“卖萌”回潮,如雕牌的雕兄自称“国民男闺蜜”,成为新晋“网红”;日本熊本县打造的熊本熊IP风靡全球,为其吸引了无数游客,带来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萌宠缘何备受追捧?从社会背景看,一方面,社会大量涌现老龄人口、空巢青年、丁克夫妇、留守老人等人群;

  另一方面,城市化后冰冷的钢筋水泥,使人与人的关系产生疏离。而互联网又让都市“低头族”之间缺乏现实交流,孤独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白天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现代人神经紧张,晚上回家面对漆黑冰冷的房间,情绪无处排解,情感无处安放。此时,萌宠便成为人们情感投射的对象,甚至一度流行养“蛙儿子”以排遣寂寞。

  从经济因素来看,宠物热的根本逻辑还是消费升级。40多年前,人们还在为温饱奔走,如今,在多个主流电商平台,宠物用品销量都大幅增长。

  《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宠物经济,仅犬猫市场就达到1708亿。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人均GDP达到3000—8000美元,将带动该国宠物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由此可见,对于年人均GDP刚突破8000美元的中国而言,市场爆发在即。

  从利润增长来看,宠物行业也是全国最赚钱的行业之一。除宠物训练、美容、殡葬等传统宠物产业,产业链还将伴随萌宠IP化、云养化等新型服务模式扩张,产业细分化、多元化,催化经济效益。

  8、闲置经济,已经到了爆发前夜

  《2018年中国二手手机在线交易观察报告》显示,两年内更换手机的用户比率达44.34%,更有高达83%的用户家中囤积着2台及以上废旧手机。小到牙刷、书籍,大到电脑、电动车,大量闲置让“买二手,卖二手”成为生活新风尚。

  MobData研究院发布的《2018二手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二手闲置市场规模为7420亿元,估计2020年有望超过12539亿元,成为万亿级别的大市场。

  如今在闲鱼,每天有超过100万用户发布超过200万件个人闲置物品,2018年成交量超过1000亿元。

  相比逛淘宝,紧跟潮流的年轻人更喜欢随时逛逛闲置交易App,跟物美价廉的生活“小确幸”来个不期而遇;卖家则能通过卖闲置搞“创收”——2018年闲鱼用户人均在闲鱼上收入超4000元。

  不仅如此,明星们也开始靠卖闲置打造新的“接地气”人设来“吸粉”。

  但现在,闲置经济将爆未爆,背后有3个深层原因:

  第一,整个产业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和行业规则;

  第二,交易的价值转化阻碍重重,主要由于中国二手文化不发达,以及买卖双方缺乏信任;

  第三,当下,一手消费是维持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重要力量,2018年,消费对GDP贡献率达76.2%。

  但是,几年后,中国闲置经济必然爆发,同样有3个原因:

  1、这是“去过剩”的时代诉求。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生产积累,“去产能”逐渐转向更广义的过剩产能。而闲置经济能通过重新配置资源生产新商品,刺激新需求,进而创造新收益。比如Airbnb通过挖掘大量闲置住宿资源,给房东带来超过650亿美元收入。

  2、生态环境要求走“循环之路”。现在,美国人平均垃圾产量是中国人的4倍,每年约有85%的服装被送往垃圾填埋场。但中国人口庞大,美式消费路线走不通,只有循环经济,才能协调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3、再次,消费观念向精神、向质量升级。美国的大消费在中国“玩不起”,中国未来大概率将走鱼尾曲线呈现的“第三条路”,即在总量增长的前提下,物质消费占比减少、精神消费占比增多。对物质的需求由“极度偏好”转向“适度”,更关心自身内心的自由与幸福。

  闲置经济将在以下方面爆发:

  a、二手书市场,以及延伸的阅读社区;

  b、基于大数据估价和检测的二手手机、二手汽车;

  c、闲置经济将拓宽至空间、时间等资源。比如农村的养老大院,配合生态旅游;

  d、律师、设计师等专业人才的闲置;

  e、需要政府协助的医疗、人力等闲置资源

  f、奢侈品租赁。

  简而言之,闲置经济的爆发将是人们对过去消费主义时代的反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