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6-3-29 09:11:00
以下是引用hunter_tong在2006-3-28 19:52:00的发言:…虽然最后这些对外汇发行国的信用都将在该国得到兑付,但考虑到机会成本以及通胀,大量持有外汇的代价我认为不小。

我就是想知道“机会成本”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有“汇率风险”,那么相关“一连串”的风险传播机制及相应危害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09:26: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28 22:44:00的发言:…增加外汇储备从一方面看相当于“被动超额投入货币”…

已经承认这是“被动超额投入货币”了,政府再动用外汇储备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试想,货币当局在不增加外汇储备的情况下“超额投放货币”(负债项增加,从而引起通货膨胀)——这时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上可以对应“对(本国)政府债权”增加。这在效果上与货币当局先通过兑换增加外汇储备,然后“动用”外汇储备有怎样的区别呢?(当然,外汇储备怎么个动法是关键)

从资产负债表看,资产增加既可能源于负债增加,又可能源于实收资本增加,如果只是由于负债增加(货币投放)而增加了资产(比如外汇储备),这项资产的“动法”就很关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09:37: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18 13:48:00的发言:…为什么我们把廉价资本借给美国人,同时接受美国资本来中国投资的高收益?…

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获得高收益,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廉价地把这笔钱借给别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09:44:00

按前面的讨论看,其实大家都转向了别的问题(比如FDI与贸易顺差),这正说明:外汇储备增加只是一个“表像”的东西。

不挖掘其中的“来龙去脉”(出现的具体原因),是不好有什么分析结果的。

另外,说“机会成本”时,还请大家说得更确切一些(尤其是风险传导机制)。

(我发贴的目的只想说一些其中的基本原理,未必正确。个人认为这些基本原理应该是讨论的准备。当然这也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09:47: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19 4:07:00的发言:…要不要外汇储备?显然要。是不是过多了?大约看法不同。外汇储备要不要管理好?显然要。管理好了吗?我认为是很不好。…

你能给一个比较基本的“管理原则”吗?我很想知道。我个人真地把握不清楚如何才算管理得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09:52: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20 11:06:00的发言:…如果拿过量的储备把国内急需的事情办好(那么多要花钱的地方),那么即使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又需要担心什么?…

动用储备的主体是谁?动用的方式是什么?对应的会计记账是什么?

“藏汇于民”,与“藏汇于央行”在效果上的区别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12:48:00

强制结售汇制度和外汇兑换管制是对效率的一种损害。经常账户的放开使得企业正常用汇无障碍(个人用汇还有限制),储备的增减只是一段时期内微观经济主体的经常账户下理性交易行为的反映。

然而,资本账户下的管制使得国内微观个体丧失了将外汇资产纳入资产组合管理的能力。宽进严出是造成近年来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双顺差的一个原因,如果允许外汇资本合法流出,恐怕央行也不至于为高储备烦愁。当然,高速经济增长以及各种引资优惠带来的高投资回报率是资本净流入的主要原因。

央行手中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是维持一个稳定(固定)汇率的重要工具,固定汇率对国内经济的好处不言而喻。但是,让百姓自由持有外汇(所谓的“藏汇于民”)时,人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规避风险,另一方面也可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当外国资产收益率高于本国时)。

因此,央行实行外汇管制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认为国内微观主体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较弱,至少比自己的储备管理能力弱;二是有滥用储备(相当于增发货币)的冲动。在我国目前的制度下,即使人们对央行的信誉、独立性和能力表示怀疑,即使对人民币币值缺乏信心,也无法采取货币替代和资本外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13:16:00

对于央行的职责,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对内维持货币供应的稳定,根据货币论哈里.约翰逊那个货币供给的公式,总的货币供给分为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后者以外汇储备表示。因此,储备的变动必然反映了央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以及货币供给数量和结构的变动,通过本币和外币公开市场操作,央行可以适时调整货币供给中外汇储备、政府债券和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之间的比例。

二是对外维持国际收支的均衡。外汇储备首先要满足国际收支中的流动性和支付性需求,其次才是考虑收益问题。判断外汇储备是否过量应当采取动态的视角,任何一个时点上的储备量应当放在整个生命周期里进行跨期的最优化考量,即今天的8000亿不能只根据今天的国际收支状况而得出过度储备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14:5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3-29 9:05:00的发言:

如何动用?动用做什么呢?

谢谢sungmoo兄的讨论。前面有些已经谈到了。

中国的外汇储备由中国中央人民银行拥有(全国老百姓的钱),由国务院外汇管理局负责管理。前几年的向商业银行注资就是由央行形成(我都不愿意用“成立”一家公司)一家公司调用外汇储备450亿美元进行的。当时动用的理由是建行等坏账严重自有资金不足(唉,完全是资不抵债。当年说是因为国家政策造成,但90年代后期改为商业银行后,发债券抵消过一次坏账,然后又剥离出一万多亿元坏账由央行承受,然后又要外汇注资,注资450亿美元,注资后人家的资本还低于450亿美元。狗屁无底洞。只要看到这些年多少银行高官入狱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抵消银行坏账可以用。社安漏洞呢?教育漏洞?卫生健保?都该可以吧?提高中国竞争力的别的举措?问题是怎么用才好?也不是说这点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14:5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3-29 9:26:00的发言:

已经承认这是“被动超额投入货币”了,政府再动用外汇储备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试想,货币当局在不增加外汇储备的情况下“超额投放货币”(负债项增加,从而引起通货膨胀)——这时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上可以对应“对(本国)政府债权”增加。这在效果上与货币当局先通过兑换增加外汇储备,然后“动用”外汇储备有怎样的区别呢?(当然,外汇储备怎么个动法是关键)

从资产负债表看,资产增加既可能源于负债增加,又可能源于实收资本增加,如果只是由于负债增加(货币投放)而增加了资产(比如外汇储备),这项资产的“动法”就很关键了。

形成外汇储备就要增发相应量的人民币或政府债券,并不是动用时才增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15:0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3-29 9:37:00的发言:

如果你有一笔钱可以获得高收益,我相信你一定不会廉价地把这笔钱借给别人。

为什么中国自己会没有足够的好的投资机会而外资就有?就是因为不公平竞争的外资优先的政策。好机会要让给外资好出政绩。国家政策也是对外资优惠而内资歧视。这么不公平,不改行吗?

要讨论的较多。今天晚了,明天再来较认真详细谈谈我的看法。同意你的看法,确实要有许多配套的整体东西,不能只就外汇储备说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9 15:05:2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15:17: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29 14:53:00的发言:

抵消银行坏账可以用。社安漏洞呢?教育漏洞?卫生健保?都该可以吧?提高中国竞争力的别的举措?问题是怎么用才好?也不是说这点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你说的这些是央行应该做的吗?那央行和财政部还有什么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15:23: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29 14:56:00的发言:

形成外汇储备就要增发相应量的人民币或政府债券,并不是动用时才增发。

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是想说一下“动用”外汇储备造成的问题。滥用外汇储备等于超额投放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15:26: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29 14:53:00的发言:…前几年的向商业银行注资就是由央行形成一家公司调用外汇储备450亿美元进行的…

其实我很想知道这笔注资的记账方式(引起央行资产负债表如何变化)。这笔注资是不是央行的自有资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18:21:00
要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有三项政策调整:一是继续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取向,解决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政策源头;二是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三是有序可控地拓宽资本流出入渠道,稳妥推进对外投资,构建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0:0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3-29 15:23:00的发言:

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是想说一下“动用”外汇储备造成的问题。滥用外汇储备等于超额投放货币。

这个应该说是怎么应付“问题的累积和解除”。已经累计了多年了,并不是说马上就可以超大规模在短期运用储备来解除。那样造成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

但是,不能继续快速地累积问题,否则迟早爆炸。要形成步骤逐渐解除。怎么办才较合适?这个才是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0:2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3-29 15:26:00的发言:

其实我很想知道这笔注资的记账方式(引起央行资产负债表如何变化)。这笔注资是不是央行的自有资本?

国民账户会计守则上有具体规定,我国也是采用国际标准SNA93体系,怎么个计法我就不熟悉不清楚了。

具体到这个东西,我的看法是央行无所谓“自有资本”,或者可以说是“无限资本”,外汇储备是全民所有的通过央行形式上拥有的资产之一种。只要国家不破产就行。注资后原理上央行本身的资本不变化,转化为被注资银行的资本了(或者本身就就最终拥有,此前名义上建行由财政部拥有和管理,此后就由央行控制了)。当然就国民账户来说就要核销建行中行等的负债和坏帐了,因为那也是国家所有,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否则凭什么拿外汇储备去抵?问题是抵过后就要变成上市银行,这个怎么的也觉得说不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0:28:00
以下是引用danel6988在2006-3-29 15:17:00的发言:

你说的这些是央行应该做的吗?那央行和财政部还有什么区别?

并不是要央行来具体执行,但外汇储备由央行形式上拥有,钱由它出,执行则可以由半商业化的公司来作。

外汇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不是说要有外汇来承受所有的经济政策的后果,但这是有关联的,外汇储备也要参与进来。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限制,许多本来无关经济后果也累积到外汇储备上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0:31:00
以下是引用shh1986在2006-3-29 18:21:00的发言:
要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有三项政策调整:一是继续调整“宽进严出”的外汇政策取向,解决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政策源头;二是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三是有序可控地拓宽资本流出入渠道,稳妥推进对外投资,构建完整的走出去外汇管理促进体系。

这是最近决定要作的事情。第一,是个好的方向。第二,要这么作还要许多条件,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第三,远远不够。

但是,要开始行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0:47: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30 0:28:00的发言:

并不是要央行来具体执行,但外汇储备由央行形式上拥有,钱由它出,执行则可以由半商业化的公司来作。

外汇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不是说要有外汇来承受所有的经济政策的后果,但这是有关联的,外汇储备也要参与进来。由于中国的货币政策限制,许多本来无关经济后果也累积到外汇储备上来了。

不知所云!

你上面帖子中所提及的充实社保基金、改善医疗服务、加大教育支出等等,都是财政职责所在,如果非要拉央行下水,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本质上都是央行为财政赤字融资。

即便央行介入,央行净投入的也是国内货币——人民币,和外汇储备的持有量毫无半点瓜葛,即使央行手中无一美元外汇,同样可以通过印钞票来做上述事情。

“并不是要央行来具体执行,但外汇储备由央行形式上拥有,钱由它出,执行则可以由半商业化的公司来作。”——能不能具体谈谈如何运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1:04:00

不是说由正常的外汇储备来作这件事情。过量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占用了国内应该使用的人民币,一方面印钞票,一方面大量储存过量的外汇,就是我所说的应该“拿出过量的外汇来做事情的原因”。也就是财政应该要作的事情没有作,却累积到过量外汇储备上来了。

具体怎么作?前面说到了一些,比如,除了可以由企业个人国外投资外,也可以也应该拿一部分钱投资国内的机会,也可以拿部分钱成立合资公司来管理类似”教育基金“,“低收入健保基金”等等,建立并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存体系”,将一部分钱转化为战略物资。

怎么做?通过市场经济条件/体制下“政府怎么来管理及运作商业”来做。一般就是“立法规定”“特许”“拍卖经营权”等等。前面说道怎么特许和拍卖经营权了,可以中外一视同仁,但所有权是中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1:16: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30 0:21:00的发言:…国民账户会计守则上有具体规定,我国也是采用国际标准SNA93体系,怎么个计法我就不熟悉不清楚了…

个人以为,如果外汇储备对应了本币的投放(即负债的增加),就不应该以此“注资”。只有对应央行自有资本的那部分外汇储备才可以用作“注资”。虽然这表面上只像一个数字游戏,如果货币当局不施以原则加以区分(区分负债与资本),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这同货币当局“对政府债权”无原则增加的效果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1:19: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30 1:04:00的发言:…过量的外汇储备相当于占用了国内应该使用的人民币…

这句话不太明白。外汇储备增加对应人民币投放量增加,如何挤占了“应该使用的人民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1:29: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30 1:04:00的发言:…也就是财政应该要作的事情没有作,却累积到过量外汇储备上来了…

这句话更不好理解。财政赤字与货币当局是什么关系?财政当局如果因赤字而向货币当局融资,不引起通货膨胀吗?——因为这与“以印钞票来填补财政亏空”本质上是一样的。

只要政府负责任,财政当局不应该向货币当局融资,而应向公众发行财政债券来融资。

财政未做的事,如何累积到外汇储备的呢?

外汇储备即使过量,相应投放的本币也没有跑到财政当局手中吧?如果真地是按你所说的那种“过量”,就是通货膨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1:30: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30 0:21:00的发言:

国民账户会计守则上有具体规定,我国也是采用国际标准SNA93体系,怎么个计法我就不熟悉不清楚了。

具体到这个东西,我的看法是央行无所谓“自有资本”,或者可以说是“无限资本”,外汇储备是全民所有的通过央行形式上拥有的资产之一种。只要国家不破产就行。注资后原理上央行本身的资本不变化,转化为被注资银行的资本了(或者本身就就最终拥有,此前名义上建行由财政部拥有和管理,此后就由央行控制了)。当然就国民账户来说就要核销建行中行等的负债和坏帐了,因为那也是国家所有,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否则凭什么拿外汇储备去抵?问题是抵过后就要变成上市银行,这个怎么的也觉得说不通。

央行用外汇储备注资中行、建行,你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吗?即使这两家银行后来没有上是,仍然是全资国有商业银行。

1. 央行买来这两家商业银行,成为这两家银行的所有者,将来央行如何处理与这两家银行的关系?央行如何独立执行商业银行监督者以及货币政策制定者的职能?

《中央银行法》是怎么界定央行职能的?允许央行持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吗?所以说,最终央行必然要将手中持有的权益转让给财政部,实质上仍是在财政部缺乏流动性时为其融资,所采取的中央汇金公司之类的形式只是掩人耳目罢了。

2. 央行注资这两家商业银行,表面上没有直接扩大基础货币投入,但实际上间接增加了货币供给。这两家商业银行之所以需要补充资本金,是因为达不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倘若央行不予注资,商业银行必然被迫收缩先前过分扩张的信贷资产。

3. 央行大概各花450亿(具体数字记不太清)美元买来两家商业银行的所有权益,单纯从商业角度来看值不值?显然不值,因为这两家银行按严格风险标准衡量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虽然国有银行亏损有历史、体制原因,但让央行来买单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因为既然开此先河,难不保将来央行会为亏损国企买单,那么央行还能剩多少外汇储备?现在的8000亿能给外汇市场的投资者带来信心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1:3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3-29 9:47:00的发言:

你能给一个比较基本的“管理原则”吗?我很想知道。我个人真地把握不清楚如何才算管理得好。

分析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政策合不合适,包括几个方面:数量,来源,构成,风险管理,灵活及时度,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的能力。

1. 数量:尚没有理论上的标准,一般认为与进口需求,与一国的GDP规模,偿还外债的需要,以及资金流向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了主要国家的外汇储备,作为经验规则提出下限为“进口加偿外债的1/5”,上限为1/3。此外,不超过当年GDP的10%。

从这两点判断,中国的外储大大过量了。前者在2000~3000亿美元间就行了,后者认为2005年不要超过2300亿美元。2005年年末我国是8100亿美元。均超过了两倍多。

IMF没有考虑国际收支动态。对中国来说,最近十年一直是巨额顺差,累积了3500亿美元。没有理由/迹象表明很快就回逆转。从这点来说,中国连2000~3000亿都多了。

中国在2000年前一直是资本外逃,总计大约为1500亿美元。从2001年后逆转,至今资本流入累积估计为3000亿美元,净流入一千多亿,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如果资本流入,外汇储备也可以相应降低。但这个东西是双面剑,中国至今还在和他们斗法,中国的管制措施保障他们掀不起风浪,但万一人家有办法或在内鬼配合下一窝蜂逃出呢?所以我也觉得保持1000亿富裕外储并不算太多。

这样,现阶段我国外汇储备保持3500亿美元我认为是很保守很安全了。但我国已经是8500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1:36: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30 0:07:00的发言:

这个应该说是怎么应付“问题的累积和解除”。已经累计了多年了,并不是说马上就可以超大规模在短期运用储备来解除。那样造成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

但是,不能继续快速地累积问题,否则迟早爆炸。要形成步骤逐渐解除。怎么办才较合适?这个才是关键。

不管是不是“大规模”、是不是“短期”运用外汇储备,其后果都与“怎样的用法”有关。用法不当,无论长短期,无论规模大小,都会引起通货膨胀。

除非是央行的自有资本,否则削减外汇储备的正当而直接的方式只能是货币当局用外汇储备汇兑成本币(实现货币回笼)。进一步说,削减只可以由经常账户逆差或资本账户逆差引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1:38:00
对了,我不赞同注资建行,认为“说不通”,即使有过量外汇我也不赞同那么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1:39:00
以下是引用nafion在2006-3-30 1:33:00的发言:…分析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政策合不合适,包括几个方面:数量,来源,构成,风险管理,灵活及时度,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的能力。…

我觉得你还是没有把最关键的说出来: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究竟是什么?其相应的风险传播机制是什么?没有这样的基本概念,举出某个“上下限”是没有根据的。其实“国际惯例”的算法也总要基于某些基本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1:47:00

谢谢你的关注,容我慢慢说,刚说了“1.数量”呢。会要说到风险管理。

你有所不知,我还在上班,是“挖资本主义墙脚”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