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567 0
2006-03-16
大摩首席经济师罗奇说——

  晨报讯(记者 张黎明)从全球经济平衡的角度看,中国人的天量储蓄者实际上在补贴着挥霍无度的美国消费者。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在刚刚撰写的文章中写下这样的判断。这篇文章将发表在3月20日的《财富》杂志上。

  “节约的中国人储蓄过多,而挥霍的美国人已消费至负债程度”。罗奇说,他掌握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的储蓄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与此同时,美国的储蓄额仅相当于其国民收入的13%。如果只看个人储蓄,两国之间的落差更为明显,去年中国的个人储蓄率约占家庭收入的30%,而美国的储蓄率则低至负值水平。

  罗奇认为,在两国迥异的储蓄态势之间存在着一道隐蔽的联系:由于储蓄过多、消费不足,中国继续着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为了支持这种增长,人民币还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汇率,对美国出口便宜的消费品;同时,中国还要把其大部分的储蓄转化为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这些资金的供应也使得美国经济可以支撑对中国消费品的购买。

  不平衡状态由此继续下去。罗奇认为,对两国而言,这并非是可持续的选择。

  以中国为例,相对疲弱的消费,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主要依靠出口和固定投资。“出口方面的任何增长将成为引发贸易摩擦和保护势力扩张的源头”,而投资的持续膨胀将导致产能过剩和本地通货紧缩,这样的迹象在去年的中国已经出现。

  不过,罗奇也表示,中国领导层已开始推动增长模式向个人消费转移,但华盛顿政府仍然没有更多的鼓励储蓄的措施,“这可能会造成潜在的麻烦。随着中国储蓄转化为消费力,中国用于支持美国消费者的资金将会减少,这将提高美元和美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进而给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